Lativ掀起波瀾 MIT何去何從?

Lativ掀起波瀾 MIT何去何從?
第108期 2012年3月15日

愛用國貨!

 

「愛台灣」對現今許多台灣人來說,不是政治上或意識型態上的口號,而是切切實實的生活態度。

最典型的「愛台灣」明顯表現在「愛用國貨」上。這和台灣早年的「愛用舶來品」可謂今非昔比。不管是吃的、用的、穿的,只要標上「台灣製造」(MIT),彷彿就是品質優良的保證。例如到超級市場去,許多婆婆媽媽看到產地是中國的水產、蔬菜往往敬而遠之,產地是台灣則較為安心;買個電器、手機,台灣製、台灣組裝的備受青睞;買個服飾,不管是西裝、洋裝或是普通的T恤,大陸製、韓國製不見得討喜,還是MIT的比較實在!

由於消費者「挺台灣」,對國貨有信心,許多商品都開始標榜是「台灣製造」。說起來,這也是台灣經濟實力幾十年來向上攀升的具體展現。

由於這股愛用國貨的風潮使然,造就了許多「國民品牌」的興起,最典型的就是近幾年由網路崛起的服飾品牌「lativ」。消費者對於lativ的相挺,多少包含著一股對於「台灣製造」商品的熱情。因此,當今年剛過完年,lativ一篇〈移除產地標註〉的聲明,就像是往原本情義相挺的消費者頭上澆了一盆冷水。因為聲明中有一段其實滿懇切的話卻刺傷了消費者的心:「若您非『台灣製造』不買,我們誠懇地建議,請您確認後再下單,因為台灣已經沒有這樣的生產環境。」

由於不滿的聲浪如潮水般湧來,lativ最終還是「從善如流、恢復標示」,並公開它在台灣的生產數據,指出「lativ在台灣配合的工廠產能都已全滿」,一語道出他們的難處與無奈。

換個角度想,lativ事件往好處看,背後隱含的可說是台灣人「愛用國貨」的「逆轉勝」。因為,消費者喜歡台灣製造的商品,廠商自然就會設法「從善如流」,對於台灣整體環境來說,終究是好事一樁。

然而,對於廠商來說,想要MIT可不是一句口號而已,背後有太多大環境的因素考驗著他們的智慧。因此,本期封面故事就要從產、官、學等不同角度來探討lativ事件所隱含的真正問題,看看服飾業者想要繼續堅持MIT需要甚麼樣的主、客觀條件。

說到此,不得不再度盛讚一下本刊專欄作家,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現任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教授的高瞻遠矚。陳博志教授對於台灣以及全球經濟事務的嫻熟與真知灼見,令人佩服!在他的「經濟經驗」專欄中,對於lativ事件的相關議題早已有非常中肯的建議,如11期的〈全球化之下的區域化贏家〉以及13期的〈中小企業的藍海與內海〉。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由本刊網站中回顧一下這些精彩文章。

封面故事

看台灣

看中國

看世界

看論壇

經濟經驗政府不該強制放長假陳博志
香港觀點香港特首一窩黑林保華

看生活

吃愛寶島府城鳳梨酥飄香魯魚

看古今

心靈觀點獨居有感劉惠宜
紅塵手札沒有星星的夜晚徐行
閨閣教育第九課 寬嚴並濟 敬人重己婆婆與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