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移民潮 增添遺世獨立之美

台東移民潮 增添遺世獨立之美
第185期 2017年12月5日

河東河西

美國出版商協會每月針對旗下一千二百多家出版商進行統計,歸納出2016年美國出版市場的趨勢觀察:人們的閱讀喜好持續轉移,紙質書籍的印刷量並未消退,反而翻轉成長(這是多年未見的現象),有聲書的下載則是持續增加,而電子書的收入卻是連續第二年下降。

過去許多年來,許多人相信螢幕和閱讀器將打敗印刷廠、出版社、實體書店。的確,有許多出版業者與書店通路關門大吉,但當人們無時無刻生活在數位、社群、螢幕所型塑的環境之後,不僅越來越多人憂心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多人回過頭去尋回獨立書店、黑膠唱片、拍立得相機、紙質筆記本、桌遊、百老匯門票……

或許,這正印證了「風水輪流轉」、「世事無常」、「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物極必反」等等這些古老的俗諺與智慧。本期《看》雜誌的封面故事,探討的是位處台灣後山的台東縣,因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所締造的另類發展風貌。

1970年代起,台灣製造業、出口貿易開始昌旺。經濟起飛後,西部大規模工廠興起,連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台東人口「西進」。數十年下來,台東人口幾乎銳減三分之一,加上地理位置的不便,台東相對西部、北部,甚或宜蘭、花蓮,落後甚多。然而,正因為這樣的人口少、密度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地保留了較完整的自然環境、較佳的生活品質,反倒開始吸引各類人士移往台東。

例如:著名的補教名師陳立看到巨大的城鄉差距,從南陽街來到台東,免費當起偏鄉孩子的數學家教,甚至帶領他們在國際奧林匹克等級的數學競賽獲得數百面獎牌;2014年更直接接手搖搖欲墜的育仁中學,突破現有課綱限制,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部自編教材,打造「K12未來學校」,一下讓學生倍增了十多倍。此外,2009年起由台東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嚴長壽發起成立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致力於提升花東偏遠地區的教育,也是另外一個經典案例。

本期《看》雜誌介紹了三對移居台東的夫妻,包括來自台北的廖和鵬與羅素萍、日人清水淳和布農族妻子衣布、義大利裔美國人David Marino和妻子Rolly,以他們為主軸,生動地描繪出他們遷居台東的初衷,以及他們為台東開創的不同價值。

封面故事

看台灣

看中國

看世界

看論壇

GOODS

看生活

影劇心情讚神祕《東京小屋的回憶》艾艾子
百變書屋龍岡圖書館 混搭卻美味宋宜馨
周三不加班「上烹飪課」改善社交戴士杰
週六徹夜談兩眼一閉之後劉惠宜

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