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英必「看」
科技瞬息萬變,電子商品變化之快,讓人有永遠追不時代、跟不上潮流之感。
記得去年聖誕節時看到一則消息說,雖然金融海嘯讓美國人開始學習省吃儉用過日子,不過,「電子書」這項「禮輕」情意重的新產品,還是讓不少人心甘情願掏出鈔票買來當聖誕禮物。據美國著名線上書店亞馬遜(Amazon)統計,聖誕節當天該公司網站的電子書銷售量,首度超越傳統紙本書籍,顯示出電子書閱讀器帶動的電子書市場,漸漸嶄露頭角。
對於不喜歡電子數位產品的老一輩人來說,這可是難以想像的事情。老一輩人多半懷舊,管他電腦如何發達,就是喜歡看「書本」,摸起來實實在在,看起來舒舒服服。屋子裡一牆壁的書籍,除了有「書香味」外,還顯示著主人的品味格調。
然而,資訊的累積、分類、搜尋等,老方法終究敵不過新工具。紙張消耗帶來的生態環保問題,以及書籍攜帶的不便,都是讓「傳統」必須進化到「現代」的因素。
據說電子書的使用,最早來源於近幾年來頻頻叫窮的美國加州。因為普通圖書課本又貴又重且不便攜帶,為了削減開支和便於學生學習,電子課本因此受到青睞。加拿大多倫多的一所私立學校布萊思學院(Blyth Academy),甚至計畫把所有教科書、參考資料等通通放入電子書中,成為加拿大第一所取消課本的學校。
為了讓新時代精英盡速掌握電子閱讀這項新趨勢,本期封面故事首先登場的是「電子書閱讀器大車拚」,詳細介紹了目前市面上開始風行的各家產品,包括亞馬遜公司的Kindle、Sony的PRS、iRex的iLiad、B&N(邦諾)公司的Nook,以及蘋果公司當紅的iPad、台灣BenQ公司出品的nReader K60等,讓讀者一探市場究竟。
現有書籍銷售模式在電子書的衝擊之下,究竟會受到多大的影響?這可能也是很多相關企業經營者關心的議題。美國出版業者早已積極參與電子書市場,包括教科書發行商、知名報業媒體等。台灣業者當然也注意到這股看起來勢不可擋的潮流,積極著手布局。我們特地走訪了以出版兒童繪本聞名的格林出版社,以及率先整合線上閱讀、線上創作、線上交易的PoPo原創網,看看他們如何因應市場變局。
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最近雜誌的編排做了些許調整。深受讀者好評、文字俏皮又有個性的「吃愛寶島」專欄,由「看台灣」搬家到更適宜的「看古今」欄目中,希望新老讀者繼續捧場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