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創造時代
對於兩岸三地的華人來說,近代最轟動、影響最深遠的群體抗爭運動,當屬「六四」天安門事件。
這場從1989年4月15日開始,時間長達兩個月的學生運動,牽動了所有華人的心。事件的導火線肇因於中共開明派領導人胡耀邦逝世的消息傳出後,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各地校園,紛紛掛上輓聯追悼。熱血澎湃的學生藉悼念之機,提出包括新聞自由、人民自主以及反官員腐敗等政治訴求。
雖然事件最終因軍隊開往天安門廣場進行強力武力鎮壓,宣告失敗,但「六四」的影響力始終未曾消失。即使當年的學運分子四散海外,力量消散,但「平反六四」仍是眾多關心中國未來前途者的共識。尤其台、港兩地年年舉辦六四紀念活動,其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一年比一年盛大的追悼場面,更凸顯出港人對於中共統治的不滿。
究其實,六四之所以撼動人心,乃因抗爭的主體是代表著國家未來希望的學生族群。青年的覺醒與加入,是所有政治革命中不容忽視的力量。資深媒體人、台灣關懷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楊憲宏就舉出,去年《時代》雜誌就以「青年地震」(Youth Quake)來形容中東的茉莉花革命。而這樣的青年力量,也正引發了兩岸三地的連環地震。
7月31日,七百多位學生冒著颱風,集結在中天電視台門口高喊「學生反對旺中」口號。9月1日,台灣記者協會和NGO團體接著舉辦「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對旺中集團和NCC發出怒吼,其中參與者有半數是學生。
無獨有偶,7月29日,9萬香港民眾走上街頭參與「反國民教育」大遊行,高聲反對中共在港實行洗腦教育。遊行隊伍中有許多年輕學生的面孔,尤其是學生團體「學民思潮」。8月30日,「學民思潮」在政府總部外紮營抗議,三位學生開始絕食。9月1日,4萬港人上街遊行,響應學生反洗腦教育的訴求。
中國本地也不遑多讓。6月底、7月初,四川省什邡市數百名中學生走上街頭抗議當地政府建設高汙染的鉬銅廠,打出標語:「我們可以犧牲,我們是90後!」7月28日,江蘇省啟東市萬名中學生,透過網路QQ聊天軟體串聯,發起集會反對工業廢水排入啟東海域。
以上事例絕非偶然!在全球政治民主化的浪潮下,「六四」精神似將在兩岸三地開花結果。本期封面故事要深入探討的,正是這股不容忽視的「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的熱血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