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證實「心想事成」

▲老人們在實驗中過著20年前的生活作息,身體也跟著變年輕(示意圖)。Adobe Stock
第239期
秀秀

精神與身體之間有沒有某種神祕關係?中國人有句話叫「心想事成」,其實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研究發現,如果人對於一件事深信不疑,會在無形中讓事態朝向那個結果而去。精神不但可以帶動事件走向,還會對身體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1979年,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艾倫.朗格(Ellen Langer)進行了一場實驗。她在美國匹茲堡的一間修道院設立一個「穿越時空」場景,其布置與20年前如出一轍。

這場實驗的參加者是16位70至80歲的老人,隨機分成兩組,每組8人,待在這個場景中度過一週的生活。其中的實驗組將完全投入於這個懷舊的環境,欣賞著50年代 的電影與情景喜劇,閱讀那時期的書報雜誌,聆聽充滿情懷的音樂,甚至連聊天內容也都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產物。對照組也是談論與回憶20年前的陳年往事,但他們的生活作息依然保持與現在相同的條件。

經過一週後,兩組的老人都在身體方面產生明顯改善,與當初見面時的衰老神態截然不同。就算是維持原有作息的對照組老人,他們的記憶力、視覺與聽覺也都有明顯提升,血壓降低,平均體重增加,運動能力有顯著提升。

結果顯示,人的「精神」改變了身體的外在形態,老人們在實驗中確實體驗到了身體明顯的「年輕化」。實驗組的老人不僅有前述現象,而且關節更加柔韌,身手更敏捷,還有人能夠進行橄欖球運動。智力測驗中,實驗組老人取得更高分數,他們在精神與身體上都深信自己處於20年前的狀態,重返年輕的效果明顯。

研究團隊曾將實驗前後的比對照片與影片讓外人觀看,都得到難以置信的回應,即使是朗格也難以解釋,這些老人的腦部與身體如何在短時間內發生巨大改變。

精神、思想、心靈對於身體的影響,實際上遠遠超乎人類的想像。

飢餓之石再現 人類夢魘的開始

▲捷克易北河中的飢餓之石。維基百科
第239期
青蓮

人類在經歷了近三年的瘟疫肆虐後,2022年又承受了一場席捲全球的熱浪炙烤。這次的全球高溫天氣影響之廣、持續時間之長,都創造了歷史紀錄。等待人類的又將是怎樣巨大的浩劫?

2022壬寅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流年八字全陽,意喻太陽的大爆炸能量提升到極點。進入夏季後,地球開啟燒烤模式,全球多地熱浪滾滾,氣溫創下歷史新高。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導致很多國家嚴重乾旱。

在歐洲,今年的高溫乾旱為500年一遇,一些河流水位降低,大量的河床裸露,「飢餓之石」再現人間。

祖先對乾旱時刻的警示

所謂的「飢餓之石」(Hungry Stone)其實是一些河床岩石,也是歐洲中部地區常見的一種水文地標。為何被稱為飢餓之石?因為這些岩石上刻有祖先的警示,當乾旱使得這些石頭再現時,就是人類艱難時刻的開始。

在捷克和波蘭兩國邊境附近的易北河(Elbe River)流域,人們發現一塊1616年的岩石碑文,上面用德語寫著:「如果你看見我,就哭吧。」還有一塊石頭上寫到:「曾經看到我的人哭了。現在看見我的人將會哭。」

目前乾旱籠罩著大部分歐洲國家。根據歐洲乾旱觀測站(European Drought Observatory,簡稱EDO)的數據,德國、英格蘭和義大利的主要河流水流量都在減少。

 

2022年8月8日,英國一座橋穿過泰晤士河源頭附近的乾河床,顯示泰晤士河頭的泉水已經完全乾涸,導致泰晤士河源頭向下游移動了8 公里。Getty Images

▲2022年8月8日,英國一座橋穿過泰晤士河源頭附近的乾河床,顯示泰晤士河頭的泉水已經完全乾涸,導致泰晤士河源頭向下游移動了8 公里。Getty Images

 

河流水位大減

今年是英國遭遇80多年來最熱的溫度、最乾燥的氣候,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的上游乾涸、斷流,水資源枯竭。據英國《衛報》報導,由於持續乾旱,泰晤士河源頭已經從原本的起始點移到了下游大概8公里的地方,而且只有一條很小的徑流。英國部分地區出現了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旱情。

法國正經歷著64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乾旱導致很多村莊的飲用水短缺;西班牙全國水庫8月的蓄水量僅為庫容的40%,比過去十年同一時期的平均蓄水量低了20個百分點;義大利政府宣布,最大的河流波河沿岸地區進入緊急狀態,而波河沿岸地區占義大利農業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德國的萊茵河(從瑞士阿爾卑斯山流向北海)因為水位太低,航運公司被迫減少貨運航行。

而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均為農業國,如果持續嚴重乾旱,將使這些國家的糧食減產,導致歐洲很多國家的糧食短缺。

在亞洲,今年中國大陸的湖北氣溫高達攝氏44.6度,創下歷史性的新高。重慶甚至打破了攝氏45度的高溫紀錄。受持續高溫、降水偏少的影響,四川省樂山市境內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的水流量明顯減少,位於三江交匯處的樂山大佛「真身」也全部露出。

農作物減收

長期的乾旱令中國西南省份的很多農田無水灌溉,嚴重影響秋糧生產。多個省份的居民被限制用水。

在非洲,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完全乾枯。

在北美洲,世界最大的芥末產地加拿大的大草原,因為乾旱導致芥末籽減少的產量創下歷年最大降幅。

在非洲,這場4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使得瀕臨饑荒的人數增加到2,200萬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me,簡稱WFP)表示,需要立刻援助,否則恐重演10年前那場兩年內25萬人因為饑荒而死亡的慘劇。

饑荒危機

2022年《世界糧食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全球飢餓人數正處於創紀錄的水準,世界31億人無法負擔健康膳食,而且還在增加。

世界糧食計畫署執行幹事戴維.比斯利(David Beasley)表示:「令人震驚的是,45個國家的5,000萬人距離饑荒僅一步之遙。未來幾個月,這些數字有進一步攀升的危險。」

戰爭、極端氣候、經濟衰退,各種天災、人禍不斷衝擊,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安全。尤其是看似遙遠的大饑荒,正在一步步逼近人們的生活,而這一狀況恐怕比COVID-19病毒更加可怕和危險,未來因飢餓而死亡的人數恐遠遠高於因COVID-19病毒引發的死亡人數。

通貨膨脹像酗酒 喝時痛快戒時苦

▲通膨壓力未減,超市食品價格持續上漲。Adobe Stock
第239期
程帆

美國聯準會(Fed)9月再度升息3碼(75個基點)後,累計年內已升息12碼(300個基點)。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保持「鷹派」作風,他表示,找不到無痛克服通貨膨脹的方法,需要「硬著陸」來控制,而經濟衰退則是遏制通膨的必要代價。經濟學家則形容,通膨如同酗酒,喝的時候痛快,但戒時痛苦。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2022年9月21日宣布提升關鍵利率3碼,並表示後續還會升息。Adobe Stock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2022年9月21日宣布提升關鍵利率3碼,並表示後續還會升息。Adobe Stock

 

由於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通膨壓力並未減輕,不僅使聯準會緊縮政策提前轉向的希望消退,而且11、12月的會議結論都可能各升息3碼,最終基準利率可能達到5%。

11、12月或再升息

美國9月份通膨率比預期來得高,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2%,高於預估,顯示潛在通膨壓力仍加速升高。核心CPI年升幅6.6%,創下40年以來新高。由於CPI升幅超出預估,使得11月聯準會會議除了第四度升息3碼,沒有多少其他的選擇。

頻繁升息使美股重挫。自聯準會今年首次升息以來,標普500指數已大跌超15%。在「腥風血雨」之際,「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又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在真正的硬著陸中,標普 500 指數恐出現暴跌 40% 的大幅修正。」

對認為美國將經歷輕度衰退的人們,魯比尼反駁道,他們該去看看企業和政府的高負債率。隨著升息,使財務成本水漲船高,更多「僵屍」機構(Zombie Institutions)、「僵屍」家庭、「僵屍」企業、影子銀行,甚至「僵屍」國家將浮出水面。

美股動盪恐加劇

對經濟持悲觀論的並非只有魯比尼。投資銀行高盛警告稱,隨著美國聯準會進一步推高實際利率,美股將迎來更劇烈的動盪。

雙線資本創始人、「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也指出,由於美國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聯準會應該放慢升息步伐。如果繼續提高利率,衰退可能相當嚴重。他預計10月中旬前,標普500指數或將跌至3000點一線,潛在下跌空間仍有23.7%。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首席投資長葛列格.詹森(Greg Jensen)也表示,美國投資者或將面臨大規模市場崩盤和嚴重衰退的前景。

一邊是居高不下的通膨,另一邊則是跌跌不休的股市。聯準會升息真能解決問題嗎?

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有句名言:「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貨幣現象。」即無論何時何地,通貨膨脹都要透過貨幣政策來解決。

抑制通膨不能單靠貨幣政策

對於這個觀點,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揚表示,目前通膨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主要的風險。但這次不能透過貨幣政策的緊縮來解決。

他認為,目前的高通膨主要由三個原因造成。第一,疫情、俄烏戰爭等重創了全球能源、化肥、糧食以及關鍵戰略材料的供給;第二,貨幣超發、寬鬆財政措施在需求面推波助瀾;第三,歐美對於通膨預期的誤判。

因此,抑制通膨不是依靠單一的貨幣政策就可以解決。他還引用了傅利曼的「酗酒理論」闡述了對抗通膨的過程:「通膨就像酗酒,剛開始喝時很痛快,但之後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去克服後遺症。而抗通膨如戒酒,最初階段非常困難,若有所失的感覺表現強烈。」

那麼,如果通膨持續,將對全球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9月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今年的全球經濟前景「黯淡」,2023年的情況可能更糟,除非各國央行能夠控制住通膨。

她還把全球食品和能源價格螺旋上升稱為「生活成本危機」。特別是在歐洲,自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後,能源價格飆升,電力價格飆升超過1400%。

此外,失控的通膨對最貧困地區人口產生巨大影響,可能導致全球街頭出現大批無家可歸者。

格奧爾基耶娃說:「擺在我們面前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恢復成長,而價格穩定是一個關鍵條件!」

淘金夢碎 柬埔寨成不法之地

▲近期台灣人、香港人被騙至柬埔寨的新聞成為熱點話題,但柬埔寨並非淘金發財的聖地。圖為柬埔寨金邊一景。Adobe Stock
第239期
雲澤水

近期台灣人、香港人被騙至柬埔寨的新聞成為熱點話題,被騙去的人往往懷著發財致富的美夢,不料去了柬埔寨如同掉進魔窟,其家人必須付出高額贖金,受騙者遭受非人的虐待,甚至器官都會被割去賣錢。

柬埔寨不是淘金聖地

如今柬埔寨這個國家令人談之色變。一提到柬埔寨,許多人就會聯想到綁架、私刑、詐騙等不好的詞彙,柬埔寨如何一步一步滑向法外之地?為何眾多中國人不懼風險湧入這個欠發達的國家?

柬埔寨並非淘金發財的聖地。中國人主要聚集在金邊和西哈努克港(簡稱西港)兩座城市,大多從事灰色行業,以黃、賭、騙為主,其他行業對黃、賭、騙的依附程度高得超乎人們想像。

柬埔寨的賭博產業向菲律賓學習,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馬卡蒂市(Makati)被譽為網路賭博之都。由於菲律賓開放了網路賭博牌照,引來許多中國公司入駐,綽號洗米華的周焯華所創建的澳門太陽城集團就是在菲律賓發展、壯大。

線上賭博公司的客戶主要為中國人,其吸金能力不比線下賭場差,所以菲律賓政府認為該行業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於是賭博業被認定為支柱產業。

非法行業一旦正規化,就充滿大魚吃小魚的模式。隨著各類費用水漲船高,在中國大陸躍躍欲試準備撈金和到菲律賓的遲到者將目光投向柬埔寨,金邊與西港成了網路賭博業者的新天地。

線上賭博畢竟是灰色產業,進而又激發網路詐騙行業的突飛猛進。線上賭博將色情網站和App視為流量入口,不僅與之合作,更參與其中。

 

柬埔寨加入中共「一帶一路」計畫後,中國人資金前進柬埔寨,在西港經營50多家賭場及網路賭博。圖為柬埔寨西哈努克市市中心的新澳門賭場。Getty Images

▲柬埔寨加入中共「一帶一路」計畫後,中國人資金前進柬埔寨,在西港經營50多家賭場及網路賭博。圖為柬埔寨西哈努克市市中心的新澳門賭場。Getty Images

 

柬埔寨詐騙內幕

紐約華人媒體《看中國》特此採訪了在柬埔寨做生意的馮先生。馮先生年近六旬,他在五年前抵達柬埔寨,開了饅頭店,全部供應給中國人,疫情前生意興隆,後來中國人大批撤離,饅頭店只好歇業。

馮先生認為,自從柬埔寨加入中共「一帶一路」計畫後,中國基礎建設方面的大公司開始投資柬埔寨,同時引來大部分民間游資,大批中國人開始湧入柬埔寨。

他舉例,2019年到柬埔寨旅遊的中國人就超過200萬人次。幾年前投資賭場、洗腳城(腳底按摩)、餐館的中國人非常多,賭場的發展最迅速,大部分是網路賭博。

由於疫情關係,中共嚴控出境管理,加上大陸公安的嚴厲打擊,在柬埔寨的中國人紛紛回國,在沒有新鮮勞動力補充下,誘拐、哄騙甚至綁架如同家常便飯。

據馮先生說,當街綁架中國人的事情已經不是新聞。這些人被綁架後,賭博公司的人會對其洗腦,強迫其參與網路賭博或是網路詐騙。這些公司的規模都不小,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也有上萬人的大公司。

上萬人的公司有十幾棟樓房,每一棟都是幾十層。大樓內部跟監獄一樣,員工不准隨便出來,但是生活過得很好。馮先生送饅頭到庫房時發現,雞鴨魚肉都很多。雖然管理非常嚴格,但是食宿條件非常不錯。

馮先生表示,所謂管理非常嚴格,其實很恐怖。這些公司會嚴懲對工作沒有效益的員工,非打即罵,打死人也常常發生。這些公司的打手在下手時不分輕重,打死人後把屍體扔到海裡,或是直接從樓上拋下,佯裝成意外或者自殺。

詐團視中國人的性命如草芥

這些事情很早以前就有,現在成為新聞,是因為有香港、台灣人和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華人被騙到柬埔寨。由於中國大陸公安的打擊,這些公司找不到中國人,不得不將黑手伸向其他人,這才是引爆輿論的真正原因。

現在的情況遠不及幾年前那麼嚴重,不法分子對待這些人明顯優於中國人。在他們眼中,海外華人是求財的工具,而中國人的性命則猶如草芥。這與中國政府的態度有關,因為中共沒有對身陷困境的中國人施以援手,這反而令不法分子有恃無恐,打殘了不如打死了「省事」,打死了就死無對證。

據柬埔寨媒體披露,目前在德克拉寺廟存有63具中國人屍體;宋仁積寺廟自2019年以來存有超過20具中國人屍體,三年來無人過問。這些屍體中有多少屬於冤魂?

據傳有超過四千名台灣人在柬埔寨失聯。不過,台灣警方核實,除了解救回台的數十人外,尚有120人處於失聯狀態。台灣與柬埔寨沒有外交關係,所以台灣警方不得不趕赴機場,勸返那些抱著發財夢要前往柬埔寨的各色人等。

媒體的不斷報導與政府開始救援都讓那些被困在柬埔寨的華人的境遇有所好轉,對方或許怕事情鬧大,甚至主動釋放一些人。與已經殞命的中國人相較,台灣、香港等地的華人明顯幸運得多。

不要小瞧黃、賭、騙這些灰色產業,其誇張的吸金能力如同磁鐵,源源不斷的吸引著「冒險者」,這些人或許是信奉「富貴險中求」的古老信條。

馮先生說,兩年前中共升級資金管控,並對在柬埔寨的中國人啟動勸返程序,西港一度上演了「大逃殺」場景。對於屹立不倒的灰產公司來說,缺人成為常態,對於騙來的人,能幹就幹,不願合作的直接視作綁架以索取高額贖金。被綁架的對象一般以年輕人為主,因為這些網路世代若願意配合,工作非常容易上手,在索取贖金方面,其家人也是比較配合。

到底有多缺人?現在的人頭費已經漲到2萬美金天價。介紹一個人來,賭博公司給付2萬美元報酬,介紹不到人就直接綁架來柬埔寨的中國人,贖金也是2萬美元。

由於網路賭博和詐騙公司直接開高價買人,讓很多人為了金錢而出賣親友。比如熟人之間相約喝茶,一人直接拿了2萬美元走人,去喝茶的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賣掉了。

港台注重救人 北京則見死不救

別看台灣媒體大肆渲染,其實現在沒有以前那麼嚴重,但這些案例對港台來說也是不得了的事情。另外,中共與港台的出發點不同,中共的主要目標是打擊這些網賭、詐騙行業,台灣、香港等地則是注重救人。

比如中國公民、中柬義工隊的負責人陳寶榮,他在柬埔寨已有20年。他曾救助過數百名被困華人,包括被綁架、被誘騙偷渡進柬,而後被賣到網詐「園區」者。

陳寶榮被柬埔寨警方逮捕已達數月,也不見中共向柬方施壓來救他。柬方認為,陳寶榮所說的血奴事件為杜撰,故而將其收監,但他確實救出不少人。這樣對大家有幫助的人,中共也是見死不救。

與中共相比,台灣政府救人的出發點就不同。中共雖然想根除盤踞在柬埔寨的非法行業,但是一直收效甚微,就算派出公安進行聯合執法,這些行業隨時會死灰復燃。從救人的數量上看,台灣的收效更大,面對非法行業的氾濫,中共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應對方法。

華人:求助莫找中國大使館

目前依舊有很多中國人被困在柬埔寨,其遭遇已經無法用語言形容,不是成為犯罪分子賺錢的工具,就是被打殘、打死。由於柬埔寨是高度腐敗的國家,這些灰產公司與柬埔寨官方沆瀣一氣,逐漸成了氣候,所以一直難以根除。

馮先生說,現在聚集在金邊和西港的詐騙公司逐漸有分散化經營的趨勢,柬埔寨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大量中國人開辦的所謂網投公司,也叫園區,實際上都是網路詐騙公司。

中國雖有警方在打擊柬埔寨的犯罪分子,但是不像台灣這樣。台灣有議員督促政府主要官員出面解決,政府也必須全力以赴救民於水火。反觀中共,很多被綁架的人向中國大使館打電話求救,大使館的態度就是都不管。

凡是被解救出來的人都說他們曾跟大使館聯繫過。對於包括被騙的人在內,中共認為他們都是犯罪分子,所以當他們求助時,大使館都不管。

柬埔寨華人總結出經驗,有事情不要找中國大使館,找也沒用。比如有人在柬埔寨受到不公待遇,於是去大使館門前下跪,甚至舉牌抗議,中國大使館都無動於衷。所以與其在大使館浪費時間,不如靠中國人之間互相幫助,自救的作用遠遠大於找政府。

健身產業也要一綱多本──談嬰兒潮世代的重訓需求

▲台灣健身房客戶群主力為20至39歲的年輕人,這個年齡層的人,六成以上去民營健身房。Adobe Stock
第239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健身房是台灣這幾年成長最快速的產業之一,一棟又一棟醒目且青春洋溢的場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城市的每個角落。有大型連鎖、也有社區模式,各自迎合不同的需求。但總體來說,這些需求主要來自千禧世代。年紀越大的人,就越少上健身房。尤其是進入退休期的嬰兒潮世代,照說最需要、最應該、也最適合做重訓以強化骨骼肌肉,為退休生活打下健康基礎。但在民營健身房,中老年人向來是鳳毛麟角;即使是國民運動中心,也鮮少看到銀髮族在深蹲架或史密斯機器區。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退休族不愛健身房

根據《趨勢洞察》2022年的研究,台灣健身房的家數從2017年的369家,一路成長到2021年的817家;營業額則從2017年的78.7億上升至2020年的152.1億,後因疫情影響,2021年降為123.6億,大致上每年的成長約在二成左右。客戶群主力為20至39歲的年輕人,這個年齡層的人,六成以上去民營健身房;而60歲以上者,有65%不去收費健身房。

會不會是費用的關係,退休族捨不得這筆開銷?健身房的費用,如果不請教練,一個月大約一到二千元。教練的部分則視個人狀況與需求而定,如果一星期指導一到二次,一個月大約一萬多吧。這當然是一筆費用,消費前總得精打細算。但重量訓練可以有效增強肌力防止骨質疏鬆,比吃什麼藥都好。許多退休族花在保健食品上的錢,恐怕更高。總之,只要有好的教練帶領,有效鍛鍊幾個月,成果是可以預期的。而且,健康效益終身受用。只要經過理智分析,就知道這筆錢非常值得。

嬰兒潮世代不熱衷於健身?

那為什麼嬰兒潮世代不熱衷於健身呢?我沒有客觀的統計數字,但觀察身邊朋友,可以得出幾點原因。首先,在許多退休族的運動概念裡,有走路、爬山、跑步、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獨獨沒有舉重。當醫生交代要多運動時,腦子裡絕對不會想到重量訓練。如果特別講了,要去健身房舉重,他們十之八九都會想到過去的亞力山大事件,對健身房有先入為主的不良印象,深怕繳費之後被坑。總之,勸他們運動已經很不容易了,勸他們去健身房更是難上加難。

其次是健身房的環境讓他們感到不自在,完全無法享受運動的樂趣。當然,這也許只是開始時的不適應,多去幾次就好了。但不可否認,許多嬰兒潮世代是50幾歲甚至65歲退休後才第一次走進健身房。而健身房環境:陌生的器材、吵雜音樂、甚至連一旁練習的年輕巨巨們,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壓力。很多老人家去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去了。

再來就是健身房大多缺少針對五、六十歲中高齡的課程與訓練經驗。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高齡長者需要和教練磨合、共同摸索出合適的強度和訓練期程則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都是深蹲,指導一名60歲的和20歲的絕對有很多地方要注意與調整。不小心稍微操練過度,搞不好就會受傷,回去躺好幾天。但訓練強度不夠,重量過輕,就沒有效果。因此,許多人熬不過磨合期,去健身房總覺得自己老了、沒用了、怎麼努力也學不會教練所教的,最後就放棄了。

 

如何才能鼓勵老人持續做重訓呢?研究指出,應該結合相關的業者和公部門一起努力,而不是讓健身房業者單打獨鬥。Adobe Stock

▲如何才能鼓勵老人持續做重訓呢?研究指出,應該結合相關的業者和公部門一起努力,而不是讓健身房業者單打獨鬥。Adobe Stock

 

如何才能鼓勵老人持續做重訓?

這種情形並不是台灣所獨有,美國、澳洲都有類似問題。年紀越大、身體條件越不好的人,照說越需要運動來強化體魄。但這群人往往就是最缺乏運動的人而且完全不做重訓。以澳洲為例,儘管政府有發表國家健康指引,建議65歲以上的人每週至少要有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WHO更建議每週至少2次重訓,但實際上澳洲只有8%的老人做到這點。相信台灣的數字更低。

劍橋大學出版網2018年有一篇鼓勵老人做重量訓練的研究指出,年長者之所以不做重訓,最經常遇到的障礙是痛苦、受傷和覺得自己太老。而其他國家的老人,大致上也都遭遇相同障礙。如何才能鼓勵老人持續做重訓呢?研究指出,應該結合相關的業者和公部門一起努力,諸如重訓單位、醫療保健單位、政府政策規劃與推動單位等,大家通力合作,而不是讓健身房業者單打獨鬥。

說白一些,就是國家要重視老人重訓的意義與效益,並結合政府、健保、醫療、重訓等各種資源一起努力。幸好,台灣已經開始在做了。例如衛福部的「前瞻2.0-銀髮健身俱樂部補助計畫」,希望透過地方政府在全台設置288個銀髮健身俱樂部,協助老人家突破障礙,持續做重訓。這件事其實也不宜再拖,因為台灣人口正在迅速老化中,肌少、骨鬆,進而失去行動能力的老人將急速增加,如不及早因應,後果不堪設想。

嬰兒潮世代具龐大消費力

嬰兒潮世代是最直接面臨老化的一個族群,同時也是最有消費力的一群。如果連政府都已經看到中老年人重訓的龐大效益,業者應該更是了然於心。只要能夠突破眼前的障礙,商機極其龐大。而訓練一個60歲的人真的有那麼困難嗎?健身房真的只適合年輕人?

一位健身教練跟我說,他是「一綱多本」制度下教育出來的,別的不敢說,應變、彈性、多元絕對駕輕就熟。

人生困境代代有 吳念真問:你敢賭一把嗎?

▲《再會吧 北投》舞台劇編導吳念真,是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龔安妮攝影
第239期
謝平平

剛過完70歲生日的台灣知名作家、導演、編劇吳念真,深知情義相挺不能永續,注定要年輕人來接班,「未來是年輕人的,自己做決定,也要自己負責。」毫不戀棧的豁達心態,使他對無常淡然處之;寬容,也反映在多年來的作品中;對自己人生的難題,他的解方充滿勇氣。何解?吳念真只問你一句話:「你敢不敢賭?」

 

綠光劇團《再會吧 北投》2.0 Revival正在台灣巡迴演出。龔安妮攝影

▲綠光劇團《再會吧 北投》2.0 Revival正在台灣巡迴演出。龔安妮攝影

 

我用青春跟孤單跟它對賭

吳念真近年投注心力於台灣原創中文歌舞劇。2018年,他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旗下的「綠光劇團」編導的舞台劇《再會吧 北投》,被知名作家馬世芳譽為:「是我看過最好看的台灣音樂劇,沒有之一。」

2022年10月14日起至12月11日,再度上演的《再會吧 北投》2.0 Revival版同樣造成不小反響。劇中的兩個年輕女孩純純(林雨宣飾)與淑惠(方宥心飾)遇到生命的困境,想法不同、選擇不同。其中,吳念真最喜歡的一句台詞是:「我用青春跟孤單跟它對賭!」

這對年輕人而言,頗為困難。繁花盛開,愛情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誰願做這樣的犧牲?

有,日本江戶時代的知名劍術家宮本武藏,他為求世界無雙的地位,不被愛情影響心智,寧可一輩子不談戀愛、不踏入婚姻。吳念真說:「我們年輕時看到,都嚇到了,這是最大的賭注,年輕人都想談戀愛嘛。」

吳念真認為,自己想改變,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劇中的淑惠為了學習唱歌,甘願忍受不能戀愛、有實力才能發片的合約。未來是晴是雨?還未可知;但她願意為了理想,獻上自己如花般的青春。

 

《再會吧 北投》中,方宥心飾演的淑惠從小就在北投走唱,角色原型為知名歌手江蕙。綠光劇團提供

▲《再會吧 北投》中,方宥心飾演的淑惠從小就在北投走唱,角色原型為知名歌手江蕙。綠光劇團提供

 

《再會吧 北投》中,愛嬌的養女純純由林雨宣飾演。綠光劇團提供

▲《再會吧 北投》中,愛嬌的養女純純由林雨宣飾演。綠光劇團提供

 

劇中的純純 上一代台灣人相貌

而純純的選擇卻與淑惠恰恰相反,她以為,再痛苦的事情,牙一咬就過關了,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如果命運的考題擺在眼前,許多人應該會同意淑惠的選擇吧?誰願意把自己往虎口送呢?

「那不一定啊。」吳念真嘆口氣,回憶起自己從16歲出社會開始,就不斷地憂心別人的事情,往家裡少寄一百元,就惴惴不安,「我很想讓大家在故事中,看到與自己不一樣的生活。」他希望透過故事,讓不同世界的人彼此之間能多點同理心,嘴上的謾罵少一點,各退一步,嘉惠社會。

 

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

人生的難題,還有親子之間。吳念真教孩子時不打不罵,「我最凶的罵法,就是叫他三個字的名字,他就知道我生氣了。」他也不否定孩子的想法,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讓兒子說服他,「溝通有很多方式,專家的方法不一定適用。」

但他看到周遭朋友的親子相處或接班問題,已經成了極大困擾,以為自己對家庭有貢獻的,孩子卻不這樣認為,「我很多朋友都說,退休之後要把事業交給兒子。但是兒子一做決定,他就拍桌。我說這怎麼叫做交班呢?」

吳念真力勸朋友放手讓年輕一代接班,「下一代有自己新的東西,上一代既有的成功經驗,在新時代不見得會成功。」

他舉例,許多年輕人往往被傳播媒體公司老闆氣得七竅生煙,上一代人無法得知電腦的最新發展,因此難以認同年輕世代的提案,只希望他們按著過去八點檔的成功模式依樣畫葫蘆。看在吳念真的眼裡,年輕人無法做決定,也少了負責的機會,而他也打算將這樣的話題寫入《人間條件八》。

 

吳念真談到人生困境代代有。龔安妮攝影

▲吳念真談到人生困境代代有。龔安妮攝影

 

人生困境代代有

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教授于國華,曾對吳念真作品做過以下評論:「不論悲喜,都帶著對於人性的理解與包容。」

從27年前的節目《台灣念真情》,吳念真帶著攝影團隊上山下海,尋訪不同的生活模式,他也從中看到不同世代的難題。

以四年級生來說,生活物質簡單,又不一定遇到好老闆,「我以前有個劇本被改九遍,最高紀錄!」在沒有電腦的年代,一本二萬多字的劇本要重寫九遍,等於手寫二十萬字,吳念真笑說,自己還是不敢離職。

奇妙的是,儘管當時房貸利率高達10%,許多人不到30歲,已是有殼一族,「包括基礎公務員,或像我這樣剛開始寫劇本、還不知道人家要不要的年輕人。」

但台灣如今物質生活豐富,年年可以出國,房貸利息低到1.2%,數百萬的頭期款卻是低薪族群十年都存不到的數額,「現代年輕人承擔的責任跟必須要付出的代價,都比我們還重。」

如他所言,每個世代只是吃穿不同,人性的愛恨貪嗔癡不曾改變,不是出生在資源豐富的家庭中,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端看自己的選擇與勇氣,「但無論如何,你都要盡力,不要抱怨。」

經歷過大風大浪、現為「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的吳念真也送讀者一句話:「自我精進,與人為善。」末了,談到政府補助,他不改風趣本色,「影視產業很單純,不用一直想靠政府,自己去拼出來啦!」

3

▲北投酒家菜融合各流派,加上要下酒,因此自成一格。《再會吧 北投》中由廖邱堃飾演阿吉師。綠光劇團提供

 

酒家菜「魷魚螺肉蒜」的祕密

吳念真笑說,北投應該是最早有Uber的地方,不管是載酒店小姐、還是半夜送藥,一輛摩托車就能跑遍北投山區。政府禁娼後,北投轉型為溫泉聖地,剩下那卡西與酒家菜文化,「我們公司尾牙以前都辦在那裡,菜好吃又不會趕人。」

既能表現誠意又精緻的「魷魚螺肉蒜」正是酒家菜的經典代表,其中也暗藏玄機。這道菜餚從一開始就會擺在桌上,內將(旅店的女服務員)會不定時進來加湯、遞上熱毛巾,「以前桌上都是一疊鈔票,遞毛巾或是酒家女進來陪酒、聊天,隨時都會給小費。」

熱湯與熱毛巾,都可以解酒,使客人千杯不倒,也為酒家帶來豐厚的收入。這些逝去的文化,也都呈現在台劇《再會吧 北投》裡。

 

 

相關文章: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再會吧 北投》製作人雷輝出身科技界,熱愛古典音樂,退休後立志成為台灣藝文志工。龔安妮攝影
第239期
謝平平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第一年就拿下全台現代戲劇類票房冠軍,今(2022)年再推出 2.0 Revival 版,演出目標為60場。製作人雷輝擁有企業高效文化的歷練與滿腔古典音樂的熱情,他對台灣音樂劇的規劃不只是追上韓國,還要與百老匯、倫敦西區看齊,未來更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目標。

 

二十年前,韓國官方砸重金培養韓國音樂劇,是今日大量外國人赴韓觀賞的主因。Adobe Stock

▲二十年前,韓國官方砸重金培養韓國音樂劇,是今日大量外國人赴韓觀賞的主因。Adobe Stock

 

急起直追韓國音樂劇 衝高演出場次

二十年前,韓國官方砸重金培養韓國音樂劇,是今日大量外國人赴韓觀賞的主因,其中包括不少台灣人,今日蔚為風行的韓劇也受惠於此。

同一時期,台灣的中山堂、西門紅樓、華山藝文特區接連啟用,對拓展票房、培養藝文人口雖有助益,但集中在北部的特色,仍無法應付大、中、小型劇團的演出需求。

每齣新戲推出後,選角、定妝、布幕、音樂、場地等,皆要重新來過;台上演員20人,幕後工作人員可能是40人,還要編列宣傳預算,收入與付出幾乎不成比例。票房不穩定,專業劇場人收入難以為繼,在這波疫情造成演出停擺之前,許多劇場人早因多種因素轉入其他行業。

雷輝極早就與知名本土民謠大師陳明章相識,對劇場環境略有耳聞,當韓國官方開始培植音樂劇人才時,他正在宏碁聯網奮戰、為明基創立品牌,是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愛將、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最得力的左右手。退休後,終於可以擁抱最愛,他並非以「口袋很深的科技人」跨足投資的角度進入表演藝術界,而是以培植人才的角度全面規劃。

雷輝觀察到,二十年的全力發展,不只大邱國際音樂劇節名聞遐邇,首爾的大學路1.6公里就藏有超過一百個小劇場,「他們從小戲開始做起,慢慢的培養成大戲,影視產業基本要會唱、會跳、會演,這是很大的基礎建設。」

經常飛往海外聆聽古典音樂會、歌劇與音樂劇的雷輝,對台、韓雙方差距,心中也有底,「韓國音樂劇投入的人力,大概是我們的十倍。」

 

《再會吧 北投》由知名台灣民謠大師陳明章擔任音樂總監與吟唱。綠光劇團提供

▲《再會吧 北投》由知名台灣民謠大師陳明章擔任音樂總監與吟唱。綠光劇團提供

 

看好《再會吧 北投》 故事帶動票房

耗資600萬打造的《再會吧 北投》,由雷輝製作、吳念真編劇執導、陳明章擔任音樂總監與吟唱,以日治時期的高級社交場所北投為場景,講述儷人雙雙,衣香鬢影下的悲戚,2018、2019年就演出40場。

「我常說,民國60、70年代,北投只有二種人:命最苦的人,最有權勢的人。」雷輝與吳念真同為四年級生,北投在日治時期專供日本高官、貴族的溫泉療養場合,有著濃厚人文氣味與藝術氛圍,「那時只有藝、沒有色。」

隨著國民政府遷台,台北圓山附近駐紮美軍顧問團,北投成為高官商討事情的場所,也出現那卡西(走動式的唱歌賣藝)等娛樂項目。1967年,《時代》雜誌刊登美國大兵與北投二名女性裸浴的照片,讓政府大為惱火;形勢逼人,文藝北投終究回不去了,北投成為人們口中的「溫柔鄉」,也成為家貧女性的掙錢去處。

出生在瑞芳的吳念真知道,即使生長在雲林崙背的雷輝也知道,他對逢年過節才會見到的衣著入時女性,印象深刻,後來才知遠親在酒店工作,「這不是北投的故事,是當時台灣的社會縮影。」

 

耗資600萬打造的《再會吧 北投》叫好叫座。綠光劇團提供

▲耗資600萬打造的《再會吧 北投》叫好叫座。綠光劇團提供

 

雷輝看好《再會吧 北投》可以吸引民眾二刷、三刷,甚至吸引外國人進入劇場,因此今年的 Revival 版本精簡劇情、增加樂隊舞者編制與場景效果,也在小提琴之外,增加了一把大提琴,描述劇中女主角淑惠(方宥心飾)的心情。

他表示,用小提琴描述純純(林雨宣飾)為了養母報恩的困境,頗令人揪心,「但沒有一個穩定的襯托,你會覺得揪心完,心情很空泛,加入大提琴,和聲與對位更加豐富。」

台灣劇場從以前到現在都不缺好作品,表演工作坊1986年推出《暗戀桃花源》時,全年23場演出已是票房紀錄,民眾期待下一部更精彩的演出。

但雷輝認為,好作品就應該不斷重複演出,這樣才能攤提成本,並成為可預測的固定收支,劇團才能長期穩定經營,劇場人的工作環境才能改善,並從中再製作好作品。

 

雷輝希望把商業經驗帶入藝文產業,達到可以循環的經濟規模。不只打造穩定的發展環境,更將舉辦「台灣東尼獎」作為下一步目標。綠光劇團提供

▲雷輝希望把商業經驗帶入藝文產業,達到可以循環的經濟規模。不只打造穩定的發展環境,更將舉辦「台灣東尼獎」作為下一步目標。綠光劇團提供

 

發展定目劇是否有所幫助?

雷輝表示,台灣演出場地九成九為國家資源,面臨分配難題,一般劇團連申請一、二週的場地,都難以過關,「哪來的定目劇?」劇場無法離開市中心生存,想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心提倡興建私人劇場,大概也只會落得「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困境。

環境的現實如此,依舊擋不住他的滿腔熱血,今年6月,雷輝號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新金董座吳東亮、大亞創投合夥人郝旭烈等18位企業家,集資3,000萬成立「灣聲國際」藝術經紀公司,以普及台灣經典音樂為理想,並發展IP經濟。

他也在今年成立「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提供小型、非營利用的展演實驗空間,並協助品牌建立與制定行銷策略,2023年將推出「音樂劇推薦平台」,宣傳台灣好作品。

「我希望把商業經驗帶入藝文產業,達到可以循環的經濟規模。」不只打造穩定的發展環境,雷輝更將舉辦「台灣東尼獎」作為下一步目標,希望台灣的表演藝術從業人員能依樣如國外制度化且名利雙收。

 

 

相關文章: 

人生困境代代有 吳念真問:你敢賭一把嗎?

2024以後的政策是不是蔡總統的事?

▲由於科學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十分緊急,各國陸續提出「2050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Adobe Stock
第239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據報導,李遠哲先生說2050年「零排碳」(Net Zero)是不可能的,政府是在騙自己,而他向蔡英文總統提到這看法時,蔡總統卻說:「2024年以後是下一代的事。」有些人士據此批評蔡總統是傲慢不負責任而把事情推給未來的決策者,也是逃避未來政策跳票的責任;也有人批評政府零排碳的政策空洞,沒有明確的數字或途徑。

本文不加入排碳政策的論戰,因此不去查證各種報導的真實性,也不檢討2050全球零排放的目標以及政府相關政策。本文要談和這些評論相關的一個政策原理,也就是: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現在的決策者要怎麼決策,要不要幫未來的人訂下所有政策才算負責。

動態規劃:政策必須隨未來的實際變化而調整

未來情況不確定時的決策理論和方法,例如「動態規劃」(Dynamic Programming)和「最適控制」(Optimal Control)都相當複雜,但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是:有些決策最好等某些不確定因素較確定之後再做,也就是政策必須隨未來的實際變化而調整,不是現在就訂得清清楚楚,現在的決策者不能幫未來的人做全部的決定。但現在的決定,最好能考慮到未來的決策者到時候要如何做決策的原則或方法。這說法有點抽象,而其理論的數學很複雜,所以我們用一個日常生活常碰到的簡化情況來說明。

假設我們要從家裡去龍山寺,12點前必須到達,我們想省錢又想晚點出門,而可能的交通工具是坐公車要花40到80分鐘,坐計程車只要20到40分鐘但費用較高。我們第一種方法是80分鐘前出發坐公車,可及時到達或甚至早40分鐘到;第二種方法是40分鐘前出發,多花一點錢坐計程車。兩種方法各有利弊。

如果途中公車可以隨時換乘計程車,則我們可有的方法就很多。假設一路塞車的程度都相同,一種方法是60分鐘前出發坐公車,一路沒塞車或不太塞車就直接坐到龍山寺而省錢;若塞車嚴重,坐40分鐘才到一半,可以換坐計程車,剩下一半的路塞車也只要20分鐘而可及時到達。這第三種方法比全程坐計程車省錢,也比全程坐公車省時間,它也不一定會比第一種方法花錢。這就是一種動態的政策規劃,一開始只知道有換計程車這個可能性,卻不知會不會換,要等塞車程度這個不確定因素變確定之後,才來做要不要換坐計程車這個決策。這種在中間點換車的例子是假設塞車最嚴重的情況,若塞車較不嚴重,也可以更晚再換計程車而省更多錢。在複雜的動態規劃中,我們若知道計程車和公車的費用,以及各種塞車情況的機率,事前還可以推算提早多久出發最好,但何時換車卻仍要在出發後才能決定。

換言之,我們在出發前可能是由家長決定多少分鐘前坐公車出發,而中途必要時可換計程車,但當時並不知什麼時候換。是否及何時換車要由坐到車上的人依情勢而做決策,留在家裡沒一起來的家長因為不知路況,已不必甚至不能管。

未來的政策或做法:由當時的決策者決定

「零排碳」這件事涉及更多未知的未來技術變化、外國政策變化,以及其他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也有更多未來可做的選項,所以比坐車去龍山寺更需要動態的決策,目前的執政者只能決定一些不得不現在決定的事情(如提早60分鐘或多久前出發),以及將來改變的可能性(如可改坐計程車),卻不能先決定很多將來要視實際情況才做的決策(如什麼時候換車)。所以蔡總統說2024之後是下一代的事,從動態規劃上來看是正確而負責的態度。就像家長把小孩送上公車之後,告訴他們說你們要自己把握換車的時間。

而依這種動態規劃的道理,很多未來的政策或做法都要到未來才由當時的決策者決定,因此各項政策工具以及相關變數未來的時程或數值也要到未來才知道或決定。但不少批評政府零排碳政策的人,卻指責政府沒有寫出未來的途徑,以及各類能源供給比例的明確變化,是不負責任的做法。這也就像指責家長沒有明確叫小孩在多少分鐘後換坐計程車一樣,是不懂動態規劃的說法。若家長明確指示在坐公車40分鐘後換坐計程車,則在不塞車時可能公車41分鐘就可到龍山寺而不會遲到,我們卻依指示在到達前一分鐘下車白花錢換坐計程車。

依動態規劃的道理,各時點要採的政策要依情勢的發展而改變,因此也並不一定開始時政策要較強或較弱。前述去龍山寺的例子是開始時政策較不用力,先坐公車後坐計程車,那是因為計程車較貴,所以先坐公車以取得較多塞車資訊再決定須不須坐計程車。若是先坐計程車卻發現一點也不塞車,計程車費就大部分變成是浪費。由此推測,有些人認為政府零碳政策一開始就要更用力,也可能是因為急著求達成目標,而忽視動態規劃原理及成本未來可能變化而得到的想法。一個現成的例子是,十多年來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成本下降極多,我們若在十多年前就急著大量裝設,現在來看可能並不划算。

不過批評現在不夠用力、蔡總統不負責、或者將來無法達成目標的人之中,也有一些可能不是不了解動態規劃的原理,而是要推銷不在政府目前規劃中的核能。有些文章甚至是在提出似不懂動態規劃原理的批評之後,就沒道理地提出要用核電降低目前缺電之可能性的主張。而目前缺電的可能和2050零碳排的目標其實幾乎是不相關的兩件事,現有核電廠即使不管核廢料和安全問題而勉強延役,也很難用到2050之後,因此對2050零碳排放目標其實難有幫助。所以這種批評看起來更像是要擁核而不是要讓零碳排政策更合理。

 

各國在以2050為零碳排目標時當然也假設會有相當程度的技術進步。但2050其實是一個大家努力的目標,不是必然會達成的目標。Adobe Stock

▲各國在以2050為零碳排目標時當然也假設會有相當程度的技術進步。但2050其實是一個大家努力的目標,不是必然會達成的目標。Adobe Stock

 

能否在2050達成零碳排?

對於我們能否在2050達成零碳排的質疑,則確實是有點道理,但由政策動態規劃的原理,也可能不是嚴重的問題,不能說可能達不到就是蔡政府不負責任。質疑達不到目標的人士中,有人說蔡政府將會用降低經濟成長或生產當對策而傷害人民。但真正難達目標時的可能做法有很多,而不只有降低生產一途。例如坐公車來不及到達龍山寺時可以換計程車,所以若有人不提計程車而說塞車時一定要下來用跑的,就有點像在嚇人而不一定是要理性討論。將來能用什麼對策,其實要看到時候的情勢及各種技術進步的成果再決定。

而認為2050難達目標的人,也許是不太相信未來可能的技術進步,甚至只用現有的技術來思考。其中有些擁核的人也可能低估其他技術進步的可能性,而對核安全及核廢料處理技術的進步卻很樂觀,因而認為一定要用核電才能達成2050的目標。但實際上各種技術能進步多快是很不確定的事。有些技術像火力發電的效率可能在科學上有其極限。處理核廢料的快滋生技術已經研究幾十年仍做不到,因此也難賭它很快一定會變成可行的方法。有些技術即使近幾十年快速進步,也不保證會繼續快速進步。歷史上也有些新技術在大家沒預料到的情況下忽然冒出來。所以我們確實不宜大膽賭說未來一定要用什麼技術,或沒有技術可用來達成目標。

但儘管個別技術能否快速進步有甚高的風險,把各種技術加在一起卻會因統計學上的大數法則而有較小的風險,也就是未來二十多年不太可能沒有任何技術進步。因此各國在以2050為零碳排目標時當然也假設會有相當程度的技術進步,以致只用現有技術評估,或技術進步真的不夠時,目標將無法達成。2050其實是一個大家努力的目標,不是必然會達成的目標。

而若萬一技術真的進步不夠而使目標難以達成時要怎麼辦?一個辦法是到時候再採用成本很高的方法,就像改坐計程車一樣。另一個可能性是各國一起調降目標,晚幾年再達到零碳排。當年《京都議定書》的目標多數簽約國都未達成,最後也不再計較誰沒有達成。這種全球共同面臨的技術和目標問題,我們做為小國只要跟得上世界技術,也可跟著大家改變目標,不必自己勉強去達成,所以不必責怪和太擔心本國現在的政策無法保證目標一定能達成。

以上的討論只是在指出相關評論的問題,而不是說目前本國和外國的政策沒有問題。動態政策規劃雖須把很多決策放在未來,但如本文所指出,現在的決策仍須考量未來變化的可能性及可能對策(如換坐計程車的可能性),而且讓未來有採取新對策的可能(不可坐上一條沒有計程車可換的公車路線,或者30分鐘前才出發)。而減碳的可能方法和可以努力的層面很多,連國土和交通規劃都會影響碳排放,國家政策在各方面也都該有適當的努力,其中有些方法不管未來技術和情勢如何變化,都值得現在就開始努力而不必推給未來。如果人們不去注意這些細節和具體的問題,只如前述用不正確的方式去批評執政者沒做出未來才該做的決策或未保證目標一定可達成,反而會忽略現在真正該批評改善的地方。

在品牌變與不變之間,經營者更應思變

▲satana改版後的官網。鄭宗信提供
第239期
鄭宗信
鄭宗信(Jason),香港人,長時間待在台灣,喜歡觀察趨勢與潮流,強調品牌體驗等於文化體驗。現任satana執行長,曾擔任名象品牌形象策略總監、《品牌通》營運長、《品牌志》總編輯,亦曾擔任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品牌診斷專家、學學文創講師、工業局品牌台灣計畫第二期品牌顧問,曾協助葡萄王生技、中美製藥等上百家企業進行品牌定位與品牌改造。

一場疫情為整個消費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品牌管理談論的「品牌定位」受到極大的挑戰,在不可預期的疫情及通路變革的前提下,大幅改變了消費者行為,為原來已經走得戰戰兢兢的品牌路增添更多的複雜因素。

消費者減少對終端通路及中間商的依賴

最近我的妻子為了找一張沒有椅背的折疊椅,找遍住家周邊的五金百貨行,以往這樣的產品在街頭商店隨處可見,但現在居然都找不到了。妻子不死心又多跑了好幾家大賣場,也是沒找到,最後不得已只好到蝦皮跟大陸賣家購買,一張完好漂亮的折疊椅過沒幾天就出現在家中,物流快得驚人。另外,我為了研究生活形態加入Facebook眾多的室內裝潢社團,常看到達人分享如何在淘寶買齊家裡所需的大型傢俱,在社團中已司空見慣。

以往我們認知中認為只能在實體通路購買的商品,因為跨境線上購物及發達的物流,消費者只要動動手指,就可買遍全世界。少了中間商的轉賣價差,消費者甚至可以買得更划算。

消費者忠誠度低且耐性有限

這對很多非生活必需品類的終端通路、中間商是一大警訊,消費者正急速轉移到出貨源頭去消費。以往「集單貨運」的貿易模式正在被「電商直購」模式取代,商品的金流及物流從以前的多層路徑:品牌(或工廠)→貿易商→通路商→消費者,變成單一路徑:品牌(或工廠)→消費者,而且以往中間商或通路會用的貼牌模式(即通路跟工廠拿貨,貼通路的品牌)也開始失效,因為消費者可以直接找到源頭購買商品,貼牌的價值不高。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對品牌商來說是一大挑戰,除非你的商品原創性高、市場需求性高、價格有競爭優勢,不然以現在的大電商時代,消費者只需要手機一滑,競爭品牌所有的類似商品款式及價格都一目了然,最後就落入比價的環節,看跟誰買的CP值較高。

 

satana啟動了影音開箱服務,讓消費者與品牌接觸時,能有更多面向的內容與之溝通。臉書擷圖

▲satana啟動了影音開箱服務,讓消費者與品牌接觸時,能有更多面向的內容與之溝通。臉書擷圖

 

積極思考如何縮短與消費者的距離

今年,我們經營的原創袋包品牌satana亦有發現這一現象,因為疫情緣故,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看款式的時間更長,我們需要在品牌體驗旅程中與消費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黏著。故我們針對不同的行銷訊息管道進行整合,加強品牌對消費者的訊息到達率。另一方面,我們啟動了每月的品牌專欄及影音開箱,讓消費者與我們品牌接觸時,能有更多面向的內容與之溝通。這些都是我們以前比較忽略的部分。

因應現在消費者會到官網瀏覽及選款的習慣,我們也在10月初重新設計satana的官網,強化整體的動線與顧客體驗,讓客人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內容。我們同步導入新的客服系統,讓客人在線上即時溝通,增加品牌體驗的服務機會。

接下來規劃特殊的品牌體驗活動、新品鑑賞會等,讓客人不只是在線上瀏覽商品,也可以透過參加實體活動,加強對satana的品牌印象,創造有別於消費的品牌體驗及粉絲專屬回憶。

ˇ

是危機也是轉機

未來雖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卻也成為品牌轉型的重要契機,經營者應更投入新模式以趕上消費趨勢的變化,對品牌來說至關緊要。保持第一線聆聽消費者聲音,多去消費不同的新鮮事物以保持市場敏銳度,將新模式放到組織裡面實行測試,讓品牌得以領先市場,迎來新機會!

002產品:如何以最低成本,打造一個市場要的產品?

▲MVP就是用最低的成本,盡可能找到最小可行性產品。Adobe Stock
第239期
椪皮仔
椪皮仔,畢業於輔大食品科學系,身為食品技師,幾年後開啟「椪一下麻辣火鍋湯底」創業之路,開始學習各類商業知識,現任椪一下執行長。2020年起透過寫作,分享在創業路上,從學習到應用的故事與體悟,希望自身經歷能幫助或鼓勵其他人。部落格文章目前超過六萬人次閱覽。

創業日記角色

我:椪皮仔,椪一下的創辦人。

釋滄:大老闆,我的老爸,椪牌麻辣醬的創辦人。

珮綾:大老闆的頂頭上司,我的老媽。

 

終於下定決心,想要開始創業之後,我需要準備些什麼呢?

一、確立自己的「創業項目」是否符合三個要件

讀了《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The Knack: How Street-Smart Entrepreneurs Learn to Handle Whatever Comes Up)這本書之後,也才發現自己選擇的創業項目,剛好符合書中理想中「一個事業要符合的三大要件」。這些條件可能會被認為沒有創新,但是絕大多數的創業家,不需要這樣的創新。

1. 已存在的生意概念(不用教育市場)

2. 是一個古舊的產業,客戶需求已改變,但是產業中的公司還沒意識到。

3. 擁有利基,也就是在相同市場競爭下,擁有更高的淨利。

「椪一下」剛好符合。

1. 市場已存在麻辣鴨血

不需要跟市場解釋什麼是「麻辣」,或是麻辣的味道是什麼。反觀我們另一個商品「咖哩牛奶鍋」,是我們非常自豪,與眾不同的商品,卻沒辦法一炮而紅,因為「消費者不知道什麼是咖哩牛奶鍋」,無法想像濃郁的咖哩跟牛奶結合的美好風味,所以不會購買。即使回購率很強,做起來依然很辛苦。

2. 顧客需求已改變:吃得出食物原味的湯頭

以前,麻辣火鍋就是要重油、重鹹、重辣,麻辣就是重口味的代名詞。但是現在養生風氣盛行,重口味雖然還是要吃,但是消費者似乎更喜歡溫潤的湯頭、有花椒清香與食材的甜味,而不是重油重鹹的死辣風味。

剛開始經營的時候,我對於客人的反饋:「你們的麻辣湯可以喝」感到很困惑,為什麼湯不能喝?後來做了很多競品分析才知道,原來很多廠牌的真的喝不下去。「可以喝的麻辣湯」反而成為我們另類的賣點。

3. 擁有釋滄=最大利基

這利基實在太強大,釋滄是做麻辣醬的廠商,不只原物料取得便利又便宜,小量研發不用看代工廠臉色,又有20年的經歷與人脈。

一般火鍋店做鴨血的方式是用「辣豆瓣」作為基底,讓鴨血有鹹度即可。但我們是用「麻辣醬」作為基底,這是一公斤20元(辣豆瓣)跟一公斤230元(麻辣醬)的差距,更別說花椒早已漲破一公斤1,200元,但是因為釋滄過去的「香料進口貿易商」背景,因此有優勢,可以放心多加一些花椒。我們的湯頭更麻更香,想一想好像也是應該的。

確立了要賣「麻辣」相關的商品之後,我當時直接進入「產品」選擇。完全遺漏了「做品牌」這件事,有好有壞,但後來滿慶幸自己這樣的做法。本篇會就三大分類來說明當初開始的時候,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二、產品如何設計?

其實,產品設計有一個很完整的流程,包含:產品價值主張、找到客戶的痛點、目標客戶分析、使用者體驗流程等,但是我當時其實沒有思考這麼多,因為好多問題暫時回答不出來。比如說,麻辣鴨血能解決客戶什麼痛點?或是麻辣鴨血可以提供什麼價值?但是,關於產品的這些問題,如果可以很細節地說出來,對產品的了解一定會更深,後續就比較不會遇到「以前好像沒想清楚」的情境了。

1. 市場調查與競品分析:找到缺點加以改進

本來,我是想要將釋滄的麻辣醬直接出成小罐裝販售,也買了很多不同競品回來試吃,但我想了想使用場景,如果我拿來吃麻辣鍋,加的水量不知道要怎麼具象化,而且市面上的產品太多,太難做出差異。此外多數麻辣醬都主打可以煎煮炒拌,也可以煮火鍋,看似很多功能,其實就是沒有功能。沒有一個場景會想到,就是要用麻辣醬。

對比下來,「扒扒飯」的雙椒醬就切了一個很棒的切點:「最下飯的辣椒醬」。有了清楚且高頻的使用場景,就讓人輕易聯想到產品本身,回購率也會隨之增加。

那麼,如果賣麻辣鴨血、豆腐呢?在我們準備開始的時候,市面上還沒有這麼盛行,我覺得麻辣醬很多人做,但是麻辣鴨血相對還沒有開始,尤其是「跟麻辣火鍋店一樣新鮮現做」的麻辣鴨血。

我其實只有想到這裡,就開始做產品賣賣看了,當時沒有真的覺得自己是要創業,只是想試試看,「最壞就是大家覺得不想吃沒人買,我就默默不做了」好像也不會怎麼樣,但之後被行銷人靈魂拷問,被迫一定要開始想。

2. 目標客戶是誰?

所以說,椪一下的目標客戶是誰呢?

我的理解是,25至55歲女性,在家想吃麻辣鍋,自己加肉或是大把蔬菜,或是懶得煮菜又煮肉,火鍋直接全部丟進去,方便又快速。

3. 使用情境?

・下班後疲憊回家,不想吃澱粉,想吃大量的肉跟菜時。

・大家聚會狂歡,要一次煮10個人的餐食時。

・在野外露營,追求便利又好吃時。

・在家就想吃好吃的麻辣鴨血豆腐時。

露營這個使用場景,也是因為許多客戶都下急單,說我這週六要去露營,椪一下的產品超方便又好吃,我才開始重視這個使用場景。趁現在淡季,我們開始慢慢洽談露營場地的合作,期待冬天的成果。

4. 會遇到什麼困難?

其實我覺得產品的優缺點跟人的優缺點很像。每個特性,都可以被解釋成「優點」或是「缺點」。

以個性來說,好的一面是「行動力強」,壞的一面就是「魯莽」,或者「不細心」好的一面就會是「著眼大處」。

回到產品,「冷藏保存天數短」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

壞處很明顯,賞味期間短、無法備庫存、通路接受度低、消費者壓力大等。但是好處呢?「就是主打新鮮現做」,而且這種高運輸成本、手工量小的生意,大集團可能沒興趣。

三、先做產品還是先做品牌?

我覺得「當市場熱愛你的產品,品牌Rebrand一點都不晚。」因此我選擇了先做產品。

一開始,我想到要做電商,學習到的邏輯是,「要打造品牌,先從品牌Logo、品牌識別、品牌官網,還有精美的照片與包裝,然後賣高價,才有花錢下廣告,操作數據,行銷素材等。」

這一套邏輯完全正確,但是唯一的問題是「我沒有資金來做幾十萬的品牌識別、十幾萬的品牌官網、幾萬塊拍攝產品型錄,也不確定這個高價是不是在消費者心中的天花板下。」前幾天跟一位前輩請教定價,他說「我們一定要訂在消費者天花板的下方一點點,有點貴又不會太貴,但是這個天花板,只有測試才能得知。」

但要建立一個品牌,一切的金額都遠遠超出我的預算,我想要做的就是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用最低的成本,盡可能找到PMF(Product Market Fit,產品市場媒合度)。

 

PMF的概念,就是在放大之前,盡可能地找到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Adobe Stock

▲PMF的概念,就是在放大之前,盡可能地找到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Adobe Stock

 

先簡單介紹一下MVP跟PMF的概念,以下概念取自商業思維學院的《商業思維百科》,也就是創業者的最大的後盾,幾乎所有在創業途中會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在百科裡面找到資訊甚至應用。

 

取自商業思維學院

▲取自商業思維學院

 

PMF的概念,就是在放大之前,盡可能地找到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

當時,我並沒有想到市場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但我以自己為評估標準,如果挑嘴的我都喜歡吃的,市場應該也喜歡吧?

1. 常溫包裝,才有辦法銷售。

有些廠商說:你們要做常溫包裝,才有辦法上通路,而且對消費者來說,可以放在家裡隨時想吃就吃,還不占冰箱空間,才是正確的選擇。

一般在店面販售的麻辣鴨血,因為經過高溫高壓滅菌(類似罐頭的殺菌方式),一來常溫運輸不用走冷鏈,運費節省超過一半,二來可以保存18至24個月,比較沒有囤貨壓力。但是,因為經過這個殺菌方式,鴨血的口感跟湯頭的味道都會改變,也就失去我心中追求的「像是坐在麻辣火鍋店吃鴨血」的新鮮美味了。

我想試試看這是不是真的是市場的聲音,因此決定先忽視這個建議。

2. 你們用預購填寫表單很麻煩,還不能刷卡。

前期,因為沒有預算做官網,因此都是使用Google表單給大家填寫,在一個特定時間發布給大家搶購。常常有人在非開單時間想吃,都沒有辦法吃到,或是想要其他付費方式而不能用。

對我而言,一筆一筆對後五碼,再尋找客戶的臉書或是傳簡訊,分別告訴大家「我有收到貨款、預計出貨日期」以及「出貨後的注意事項」,是一件超級痛苦的事,因為我處理繁瑣細節能力很弱,所以是一個雙輸的局面,消費者很麻煩,我也很痛苦,但是我要做MVP,一開始就做官網,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所以我選擇未來再做。

非常感謝在初期支持我們的老客戶,不惜麻煩用表單搶單訂購,現在想起來還是感動萬分,現在有官網給大家購買,真是放下心裡一顆大石頭。

3. 你們的麻辣湯,不夠正宗四川味,油太少、味道不夠重。

如同先前提到的,我認為現在消費者的行為正在改變,喜歡更清香不油膩的口味。但是這只是我的假設,並非有實際數據佐證。因此當有人提出:「你們要加大量牛油才夠香,而且香料味道不夠重,也不夠鹹」,我是非常猶豫的。

是不是我對市場的判斷錯誤,愛吃麻辣鍋的就是愛吃重口味?一定要加牛油才會夠香、味道夠重?可是現在市面上加的牛油都是人工合成的,我不喜歡。這個問題我們不斷來回考慮,這是不是真的是市場的聲音?

最後,我選擇了自己的想法,因為我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鴨血跟豆腐都用了很好的原料,我想讓消費者吃到新鮮的風味,如果味道太重,就枉費花了好幾倍成本選擇的原料。就像吃海鮮一樣,最新鮮的海鮮,吃得到食物的鮮甜,就不需要加太多調味。但是不新鮮的海鮮,用油炸再用重鹹的蒜頭調味,就吃不出不新鮮的感覺了。

回頭來說說我對品牌的想法。

最近在看一本品牌的書《強勢品牌成長學》,發現我就是一直都被「傳統品牌操作方式」洗腦。傳統品牌操作,會花很多錢在品牌識別、視覺、品牌Campaign、品牌廣告,不是不好,只是對於新創的品牌來說,在前期資金有限,每一分投入的錢換回來的營收,都是支持公司繼續運作下去的重要根基種種條件下,我評估自己不適合花錢做品牌。

我認為好的做品牌方式,應該是做好定位,做好「品牌主張」,用時間去建立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而「時間」,才能真正淬煉出一個好的品牌。

做品牌這件事情聽起來太誘人也太帥氣,常常會讓我們迷失了。但是,「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位置,不會因為幾個成功的貼文或是漂漂亮亮的官網就會有地位,而是經年累月地用實踐去履行自己初衷的那股感動,才是打動消費者心占率的關鍵。未來想要重新改裝品牌時,只要有錢,想要多厲害的品牌識別、品牌活動,甚至是數十萬的商業攝影都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