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哥哥「轉大人」 李岳不惑之年的新人生

▲陪伴小朋友20年的「西瓜哥哥」如今轉身為「小岳哥哥」。吳長益攝影
第242期
楊戎真
知名兒童律動節目主持人「西瓜哥哥」李岳,2015年開舞蹈教室,2021年離開工作了20年的節目,展開中年的探索之旅。目前40歲的他擁有藝人,舞蹈教室CEO,電視、電台、直播主持人,YouTuber,童書作家等多重身分,為自己的事業添加多筆色彩。

伴隨許多台灣兒童成長的「西瓜哥哥」李岳,很多人一定很難相信他已經年過40了。即使年屆不惑,歲月似乎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本人依舊看起來相當年輕,眼神乾淨、明亮,談話間散發著濃濃的童心。

 

陪伴小朋友20年的「西瓜哥哥」如今轉身為「小岳哥哥」。吳長益攝影

 

儘管外型依舊年經且工作表現頗受肯定,李岳依舊在2015年開啟了第二副業,並於2021年與「西瓜哥哥」的身分辭別,轉身成為多元發展的「小岳哥哥」。

 

雖然向來童心未泯,但面對未知的未來,李岳也曾徬徨過。李岳提供

▲雖然向來童心未泯,但面對未知的未來,李岳也曾徬徨過。李岳提供

 

決定出走:彼得潘要長大

離開東森幼幼台,揮別20年「西瓜哥哥」身分的那一陣子,李岳形容自己像是失戀般「心空了」,也擔心不再是「西瓜哥哥」的自己是否還讓大家認同?還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嗎?

 

一度擔心沒了「西瓜哥哥」的認同,會不會就失去一片天地,如今「小岳哥哥」一樣受歡迎。李岳提供

▲一度擔心沒了「西瓜哥哥」的認同,會不會就失去一片天地,如今「小岳哥哥」一樣受歡迎。李岳提供

 

雖然內心忐忑,李岳還是忍痛選擇了一條未知的道路,離開某種程度的舒適圈,「因為我擔心十年後,我想做別的事情時會來不及。」

原本的工作早已像呼吸般自然,如今忽然要「一夜變成大人」,他說自己很像童話中不想長大的彼得潘,內心還是一個小孩。但他也知道不能像彼得潘「灑了仙子光粉之後在天空飛」,而是要飛回房間後,醒來成為大人。

 

離開舒適圈,李岳參與動畫《妖果小學》擔任主持,迎來更忙碌的人生階段。李岳提供

▲離開舒適圈,李岳參與動畫《妖果小學》擔任主持,迎來更忙碌的人生階段。李岳提供

 

夜深人靜時,也曾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嗎?但空窗期並沒有持續很久,李岳迎來了比以往還要忙碌的人生階段。首先是公共電視伸出橄欖枝,邀請他參與動畫《妖果小學》擔任主持,從此展開了「多工模式」。他形容自己「處在一個很貪心的年紀」,只要是有挑戰性的事情,都想要去嘗試。

緊接著在朋友介紹下,參與17LIVE平台的直播。有將近4個月的時間,李岳每晚進直播間至少2小時,有時甚至從晚上7點播到半夜12點。因為要不停講話、不停動腦,播完之後累翻天,會有大概半個小時坐在位子上發呆起不來,也沒有力氣做別的事情。

之後,直播轉成《李岳Fun4夜》節目,過程中認識了很多藝人、經紀人,累積的人脈與經驗,彷彿為他打通了經營YouTube頻道的任督二脈,「現在邀約受訪人變得容易很多,目前為止99%沒有被拒絕過。」

跨足直播、YouTube頻道、Podcast等主持工作,還時不時跑不同的商演活動,甚至出版童書繪本,邁向作家身分,李岳笑說自己同時跟4、5個團隊交往,利用共同行事曆協調各方工作與時間,幾乎把全部的時間奉獻給大家。

此外,由於累積了足夠的經驗與資歷,讓他遊刃有餘地在不同工作中進行快速切換,並將能夠互利的部分進行融合,例如業配的包包可以融入自己YouTube影片的拍攝等,他強調自己和每一方的合作都是真心實意,「我的心就攤在桌上,不耍心機、不搞小手段,即使再累再苦,都設法滿足各方的需求。」

忙碌卻開心是這段時間的寫照,李岳覺得自己在成長,且勇於接受挑戰。雖說目前做的事情與過往的主持工作某種程度算是大同小異,但由於面對的人不同,李岳必須在腦子裡面迅速切換,「我現在是對小孩說話,或者是我在訪問的是藝人、網紅或主播,類別不同差異很大,我要做超多功課。」

而這些努力,成為他得以在天空飛翔的魔法,「我知道夜晚的時候我可以在天空飛,但白天我要回到地面上。」他認為把應該要做的事情做好,未來才可以讓自己飛得更自由自在。

 

李岳開設的舞蹈教室從二十幾人成長到數百人,成果斐然。李岳提供

▲李岳開設的舞蹈教室從二十幾人成長到數百人,成果斐然。李岳提供

 

舞蹈教室:兒童事業的延伸

對於轉換人生跑道的決定,李岳坦言,因為「藝人不能做一輩子」。由於是台灣第一個兒童律動節目的元老,思考開創副業時,他從自己的專長出發:「我來開舞蹈教室,很能夠讓爸爸媽媽信服,也很適合我。」

第一間舞蹈教室在南港開幕後,李岳成為自己口中的「打掃CEO」,因為工作因素難以兼顧舞蹈課程,他總是在下班後來到教室,打掃、記錄,巡視一番後,再關上教室門。瑣事成為他日常的堅持,而創業初期專注於教學、開課、財務,並沒有注意學生人數,他形容,「回過神的時候,人數已經從原本的二十幾人到破百人了。」

很快的,第二間舞蹈教室也在板橋開幕,目前兩間教室學生數約五、六百人,每月有穩定的營收。過程中雖然遇到疫情衝擊,讓舞蹈教室實體課程停擺,所幸透過線上課程,尚有五、六成的業績,加上房東降房租,安然度過了危機,第三間舞蹈教室今(2023)年3月將在中和開幕。

專注於兒童事業,李岳笑說是「命中注定」。18歲那年,他隨母親去拜拜,被斷言:「未來要為小孩服務。」當時的他認為,除了幼保科,還能如何為小孩服務?不料三個月後,他便成為「西瓜哥哥」。

因此,與其說是藝人之外的退路,舞蹈教室在李岳看來是兒童節目的一個延伸,「我想要看看它可以伸展到什麼地方,會不會到一個從以前到現在,我可能都沒想過、觸及不到的區塊。」

 

寒暑假,李岳總是披掛上陣教授手作課,持續為兒童服務。吳長益攝影

寒暑假,李岳總是披掛上陣教授手作課,持續為兒童服務。吳長益攝影

▲寒暑假,李岳總是披掛上陣教授手作課,持續為兒童服務。吳長益攝影

 

堅守信念:潛移默化、真心相待

李岳開辦舞蹈教室,約莫第3個月便損益平衡。問他如何達到這一步?他說:「潛移默化、真心相待,家長們自然也真心回報。」他笑說自己和學生家長就像朋友般,只要他坐在櫃台,什麼都可以跟他聊,無形中讓家長對舞蹈教室有很高的「黏著度」。

「我不是把這件事情當成一個完全的生意,而是把它當成一個我很重視的、每天既定的行程。」只要人在國內,每天行程結束後,李岳總是回到教室去打掃、關門。而這些點滴,家長自然也能感受到,他認為與其大肆宣傳,家長更重視的是:你的課好不好、老師好不好,你跟家長之間還有小孩之間的相處好不好。

此外,李岳對待聘請來的老師也有如家人、朋友,不限制老師在其他地方任教。合作不錯的老師,如果舞蹈教室持續擴張,李岳也樂於釋出股份,「因為我希望我能夠為老師的未來負責任,我想要你的未來與我有關。」說著他笑了起來:「好像求婚喔!」

點點滴滴,自然地在李岳與家長及老師間流淌。每一次舞蹈成果展,他總是深深地90度鞠躬,感謝家長的支持。家長們衷心表達的支持讓李岳銘感五內,因為他感受到家長的誠意不是出於社交的禮貌,而是真心誠意,讓他有很深的感動,覺得自己這些年做的他們感受到了,覺得自己選擇這條路沒有錯。

 

雖已年逾40,李岳的眼眸裡始終保有著孩童般的神采。吳長益攝影

▲雖已年逾40,李岳的眼眸裡始終保有著孩童般的神采。吳長益攝影

 

保有赤子之心:永遠要對人善良

雖已年逾40,李岳的眼眸裡始終保有著孩童般的神采。問他多年後如何能夠依舊懷著赤子之心?他說自己有一個不變的價值觀:「永遠要對人善良。」

數年前,李岳曾在街頭巧遇學校的學姊,兩人聊了許久,學姊告訴他:「我真的覺得你就是當初高中時候的那個學弟,你完全沒有因為做這一行有什麼改變!」那個當下,李岳明白自己努力堅持的方向沒有走偏,「有點像是初衷的概念,一定要維持住。因為我覺得這是成就李岳這個人的本質,如果連這個區塊都沒有了,我就是走去我不想要的道路。」

勇敢走出舒適圈,李岳有了更廣闊的天地。他表示,不敢說成功,但至少獲得了家人、朋友的肯定,兩年後能夠開心地對自己說:「李岳你沒有做錯,而且你沒有後悔。」

對於人到中年思考轉型的人,李岳誠懇建議:「想好之後就去做。」他也建議要有不同區塊的累積,「只單純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是很可怕的。」他認為不同區塊的經歷就像地基,「地基打得夠穩,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底氣會很足,也比較容易達成。」

 

 

李岳小檔案

學歷:華岡藝校戲劇科

現職:

・公視《妖果小學》主持

・DanceStar舞星舞蹈學校CEO

・亞洲電台《李岳的D調幫》主持

・《李岳Fun4夜》直播主持

・《李岳Daniel Lee》頻道 YouTuber

・《瓜瓜家族好習慣》繪本作家

經歷:

・亞洲廣播網、Hello瑪奇課、東森幼幼台等節目主持人

・元氣G-Boys成員

・參演《我的秘密花園》、《極速青春》等電視劇

企業充電站

第242期
整理☉曾允盈
每月推薦讀者新創投資、管理實務、電子商務、行銷業務、財經資訊等領域之實用課程與論壇資訊。

用數據說話 資料科學家談職業經歷

 

用數據說話 資料科學家談職業經歷

 

本系列主題是「未來職業世代」,邀請不同行業的工作者,分享工作實戰經驗,讓更多有意願進到該產業的人了解全貌。本講座主講者Irene為KKday Data PM Lead,這場講座可以聽到如何成為資料科學家─職涯選擇、專業建議和歷程介紹,如何運用數據進行提案與管理─專案管理技巧與團隊合作,以及將數據轉換成實際效益─數據分析看商業價值的策略。

 

時間:2023年3月7日 19:00~21:30

地點:線上

報名費:線上學生票300元,線上直播票350元

 

 

進口代理創業實務課程

 

進口代理創業實務課程

 

想從國外進口產品到台灣販售?想從事進口代理創業必上的系列課程,將從進口初期市場評估→進口採購操作實務→供應商代理洽談→開發國內市場等步驟,帶領想從事進口創業的人,建立完整的實務觀念。講師董希玲為伊特佩國際企業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在國際貿易領域工作超過30年,從事電腦周邊設備原料、組件、成品進出口業務,並擔任中小企業創業及診斷輔導顧問。

 

時間:2023年3月13日、3月15日 9:30~16:30

地點:線上

報名費:一般票2,200元

 

 

用聲音打動人心 有溫度的招募術

 

用聲音打動人心 有溫度的招募術

 

身為企業招募人員,正苦苦經營雇主品牌,每天努力主動搜尋人才、電訪求職者,卻仍不見招募轉換率提升?想知道怎麼運用你的「聲音」,幫企業提高招募轉換率?主講者羅鈞鴻(小虎老師)師承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老師,從2010年起,至各大機關團體與企業授課,教授溝通表達的聲音運用,以及人際溝通的技巧。

 

時間:2023年3月16日 19:30~21: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01號4樓

報名費:單人票300元,雙人票260元

紐約萊茵貝克村的藍色別墅

第242期
攝影⊙丹尼爾 文⊙陳荷
丹尼爾 Daniel Ulrich
來自瑞士的台灣女婿阿丹,在台定居超過十年歲月。在此期間,他上山下海幾乎跑遍台灣大小祕境,足跡甚至遠踏金門、蘭嶼。如今阿丹遷居美國紐約州,除了與太太兩人親手建造自己的屋舍外,依舊不改四處尋幽訪勝的喜好,順便將美國風光介紹給他心繫的台灣朋友。

紐約萊茵貝克村的藍色別墅

萊茵貝克(Rhinebeck)是紐約州北部一座歷史小鎮,坐擁卡茨基爾山(Catskills Mountains)和哈德遜河(Hudson River)的美景,以其古色古香的市容風情、精巧商店和令人驚歎的19世紀建築聞名。近期本欄目,阿丹陸續帶我們瀏覽了許多小鎮風光。

阿丹隨意漫步至萊茵貝克的周圍街區,兩旁盡是美不勝收的華麗古宅。畫面中捕捉的典雅歷史建築,是一座被大樹環繞的維多利亞式莊園,由當地居民約翰.歐布萊恩(John O'Brien)於1875年建造完成,至今將近150年。

這座三層樓住宅占地約半英畝(110坪),內部除了廳堂、廚房外,有六間臥室、五間浴室,主屋外還有兩層樓的穀倉,可作為工作室或車庫。

有趣的是,這座有個性的建築原本是深棕色,看起來比較沉鬱。2015年業主整建出售,換上有現代感的亮藍色塗裝,瞬間變得甜美而活潑。

讀者一定很好奇,2017年出售時要價多少呢?答案是170萬美元,折合約台幣5,100萬元。相比於台灣的高房價,您是不是有點豔羨呢?

青年藝師 傳承掌中乾坤

青年藝師 傳承掌中乾坤
第242期 2023年3月5日

與更多觀眾相會

 

文⊙曾允盈

 

 

 

2月26日,彰化縣芬園鄉福德宮為了酬神,信眾捐獻了68棚布袋戲,綿延長達600公尺的戲棚,一字排開就在縣芬路上演,甚至無法一眼望盡,在現今社會實在少見。

你看過在寺廟前或空地搭戲棚演出的野台戲嗎?這樣的民戲,可能是許多老一輩人共同的記憶。早期農業時代,寺廟神誕或民間喜慶時,都會聘請戲班演出,吸引老老少少呼朋引伴聚集到廟前看戲湊熱鬧。

《看》雜誌為什麼關注布袋戲?企業經營一向是我們的目光焦點,所有組織團體都必須管理和永續經營,即使是社會企業或公益單位,也需要長期運作的各種資本,藝術團體也有方方面面的經營難題。

當我們遇上幾位傳統布袋戲青年藝術家,不免驚訝於他們的一身真本事,台語口白說起來順溜地道,手上的戲偶彷彿可以飛天遁地,喚起了大家對掌中戲的記憶。

所謂傳統布袋戲,大概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從泉州、漳州傳入,戲偶也是直接進口到台灣,台灣藝師從仿造到創造出屬於自己特色的戲偶造型與演出模式。 傳統布袋戲戲偶的尺寸小,約8吋至1尺高(20至30公分),隨發展演變出的金光布袋戲(廟口民戲)戲偶高約1呎2、3吋(35至38公分),電視木偶( 如霹靂布袋戲) 更大到2呎半至3呎3(7、80至100公分),比傳統戲偶大得多。

還有一個與現代布袋戲不同的地方,即傳統布袋戲標榜忠孝節義,可以說肩負著道德教化、移風易俗的任務,把人生的喜怒哀樂和歷史教訓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兼具信仰、娛樂和教育的作用。

本期封面故事介紹的四位青年藝師,年紀不過二、三十歲,不約而同說著學生時期下課不打籃球卻學掌中戲,以及得空就直奔師父陳錫煌家裡一待就是整天的往事。他們談論起布袋戲話題、敬天敬神的歷史故事,眉飛色舞,每一則都如數家珍。

四位青年才俊,李奕賢是大名鼎鼎「亦宛然掌中劇團/李天祿布袋戲」第四代傳人、陳冠霖是國寶「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接班主演師、陳建霖是「雷音劇坊」團長、陳韋佑是「彰藝園掌中劇團」第四代接班人,他們各領風騷,相同的是都有對傳統布袋戲說不出的熱愛,但也有一樣擱在心上的擔憂:傳統布袋戲如何培養更多的年輕觀眾?

青年藝術家兼具新時代的創意和傳承的責任,透過本期封面故事,且看他們如何引領傳統布袋戲向前走,與這個世代的觀眾相會。

封面故事

創業百匯

旅人視野紐約萊茵貝克村的藍色別墅攝影⊙丹尼爾 文⊙陳荷
活動櫥窗企業充電站整理☉曾允盈
沒事不要創業創業不踩雷 呂育融會計師解密眉角採訪⊙蕭硯駿、王安慈 整理⊙王安慈

財經觀點

全球焦點

長看天下為日本「接生」的台灣人曹長青、康尼
國際視窗俄烏戰爭週年 冷戰、文革再現?程雯、黎小葵

GOODS

生活風格

品味古時尚銅器?金文?鐘鼎文?傻傻搞不清楚的青銅器文⊙謝平平 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

北投文物館「東風西行—十八世紀清三代外銷瓷流行歐陸」特展 盡顯清代外銷瓷之美

開幕茶會大合照。北投文物館提供
編輯部

台灣首次以清代康、雍、乾盛世外銷歐洲瓷器為主題的特展,即日起至8月13日在台北市北投百年古蹟博物館—北投文物館盛大推出。清三代外銷瓷長久以來在亞洲被忽視,其研究亦非常少。此次「東風西行—十八世紀清三代外銷瓷流行歐陸」特展,北投文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碗盤博物館、橄欖樹下文創有限公司及多位收藏家合作,為完整呈現近年來漸被亞洲國家重視的外銷瓷文物,特別匯集百餘件來自歐洲與台灣收藏家以及博物館的收藏,系統地展出難得一見的外銷歐洲的青花瓷和彩瓷珍品。

1

東風西行特展展場。北投文物館提供

   

十六世紀隨著東、西方海上貿易的興起,中國的手工藝品傳入歐洲,為歐洲的王公貴族所鍾愛,颳起了一股漫延歐洲「東風」,中國風格的紋飾器物也更深入地影響了當時歐洲的家居裝飾、園林設計、日常生活等諸多領域,十八世紀時成為巔峰。而在這股西方追逐東方藝術的熱潮當中,中國的瓷器一直是西方皇家貴族最為迷戀的商品。當時外銷至西方的中國瓷器,除了富有中國傳統吉祥或是民族特色的紋樣和器形外,還有大量的描繪中國傳統文學或戲劇故事人物的形象,滿足了歐洲對東方神秘文化的獵奇心態。北投文物館策劃本次特展的目的,便是展出以往從未在台灣系統性研究或展出的外銷瓷精品,讓國內觀眾對清代瓷器的認知由僅限於官窯瓷器、或傳統民間瓷器,踏入「外銷瓷」這片未曾被了解卻繁華似錦的桃花源。

2

北投文物館,東風西行_18世紀清三代外銷瓷流行歐陸特展。北投文物館提供

 

北投文物館館長洪侃表示:「本次展覽精選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盛世,俗稱「清三代」的貿易瓷器,從這些種類豐富、品質精良的器皿上,我們可以發現大量繁複的花鳥、花籃、山水、瑞獸、人物故事等紋飾,這些紋飾一方面可以體現當時代民間的審美觀;一方面與官窯精湛的工藝水準,但相對有限的圖案與題材相比,外銷瓷器不但做工精美,紋樣和器型則更為生動,還蘊含著龐大的歷史與社會的背景資訊。當然展品也盡現歐洲人眼中的東方美,其中描繪清朝中國地方官員『滿大人』形象,顯示歐洲商人如何從西方的角度觀察中國,透過瓷器的裝飾藝術報導中國的現實生活。正是這些充滿東方文化的瓷器,引起西方人對神祕中國文化的探索,外銷瓷中寓意吉祥的中國紋樣也因此走入了歐洲的上流社會。」

這次在北投文物館展出的外銷瓷珍品,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廣彩與伊萬里等種類瓷器,展區規劃「外銷瓷的歷史」、「伊萬里風格瓷器」、「康熙五彩瓷」、「雍正、乾隆粉彩瓷」、「外銷瓷中的西方設計」、「銀器與瓷器的邂逅」等六個區域。豐富多樣的明清青花瓷、色彩濃艷的康熙五彩瓷器、粉嫩華美的雍乾粉彩瓷……,每一個展區都有大亮點,在在體現了清代盛世高超的製瓷工藝和深厚的藝術價值。而除了瓷器展品外,此次展覽策展團隊還在百年古蹟洋室中,營造出一間模擬歐洲貴族氣息的實境展廳,展出一系列當時歐洲貴族搭配瓷器所使用的銀壺與鑲銀茶具,瓷器與銀器對比、交錯陳列,顯現銀器與瓷器製作工藝的互為影響,以及在歐洲貴族生活不可或缺的兩種良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展場為了讓小朋友也了解彩瓷,特別以數位互動的展示方式,將彩瓷的圖案設計的方式、燒製的順序,以絢麗的數位互動方式展示,給予大小觀眾生動有趣的視覺體驗。

北投文物館邀請您在北投近郊眾山環繞、風景如畫的幽雅路,參觀北投文物館百年檜木古蹟建築之後,再走進「東風西行—十八世紀清三代外銷瓷流行歐陸」特展,欣賞三百年前中國精湛的製瓷工藝,同時沉浸式體驗中國、歐洲、日本三種文化交融之美。

看雜誌第242期

NT$128

青年藝師 傳承掌中乾坤

傳統布袋戲近年頗有翻轉向上之勢。2022年,成軍甫兩年的「雷音劇坊」自行創編的《鯽仔魚娶親》,榮獲了第16屆金掌獎「評審團特別獎」。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團隊的主演群──陳建霖、李奕賢、陳冠霖、陳韋佑等四人,雖然年方二、三十,卻都是可獨當一面的一方俊彥。

==============

傳統布袋戲 後生可期 ☉陳平

傳統結合創意 陳建霖「雷音劇坊」響徹雲霄 ☉曾允盈

頂著超級光環 「亦宛然」第四代李奕賢突破自我 ☉謝平平

天生藝師陳冠霖勤學不怠 傳承精湛掌藝 ☉謝平平

斜槓家族「彰藝園」 陳韋佑九年鋪就布袋戲接班路 ☉謝平平

榮耀基金會催生音樂劇創生基地「二條通劇匯」

榮耀基金會將百年日式建築變身「二條通劇匯」,成為台灣第一個音樂劇創生空間。榮耀基金會提供
編輯部

去(2022)年成立的榮耀基金會,是臺灣首個專注於音樂劇的基金會,致力於音樂劇各面向的發展。基金會是由熱衷藝文的雷輝先生與一群長期關注藝文產業的不同領域人士創立。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協助孵育多個臺灣原創音樂劇文本,開發其商業價值為目標。同時,也將位於二條通的百年日式建築變身,打造音樂劇創生基地「二條通劇匯」,提供音樂劇工作者交流及共學環境,並以培育商業音樂劇製作人為營運重點項目。更創立「Reprise!-台灣音樂劇評論站」,期待更多方面的音樂劇討論。

活用百年空間  為音樂劇工作者打造專屬實驗場域

這棟位於中山北路一段的百年日式建築,前身是咖啡廳「二條通·綠島小夜曲」,今(2023)年三月起,將以「二條通劇匯」為名,成為臺灣第一個音樂劇創生空間,榮耀基金會董事長雷輝表示,「榮耀不希望只是執行補助的基金會,我們更積極地串聯資金與資源,為音樂劇在臺灣發展超過三十年,注入新的可能。『二條通劇匯』是一個起點,往後將發生更多關於音樂劇的各種實驗。」基金會將藉由友善環境,孵育創意及製作人才。未來計畫舉辦製作人論壇、創作工坊、讀劇圓桌與新作發表等,提供音樂劇交流場域與實驗舞台,讓音樂劇產業益增蓬勃。

1

榮耀基金會董事長雷輝。榮耀基金會提供

 

培育商業劇場製作人 促進音樂劇產業化

雷輝也表示,「臺灣音樂劇產業尚需更多專業製作人的養成與參與。過去有許多作品在市場上的生命週期太短,難以獲利。基金會期待培養的製作人兼具藝術視野、還要能夠控管資金並創造利潤,並擁有推動整個團隊前進的能力。」產業的強壯勢必要更多專業的製作及行銷人才的推動,基金會以「二條通劇匯」為基地,推動「製作人論壇」系列,首(2023)年將規劃20堂包括投資、經營、財法、行銷與IP管理相關主題的論壇,同時針對每個主題以小班制深度交流。

此外,基金會計畫協助有市場潛力的音樂劇作品媒合商業投資單位,期望能建立音樂劇製作的商業模式鏈,進而整合更多投資資源,催生更多成熟的音樂劇作品。

孵育原創 發展評論 完整音樂劇產業鍊

除了打造音樂劇創生基地,榮耀基金會經過多方調查,盤點音樂劇產業鏈較易缺乏資源的環節——文本開發及行銷協力,開啟計畫協助孵育台灣原創音樂劇文本及創立音樂劇獨立評論台。執行長孫瑞君(毛毛)表示,「臺灣的原創力非常豐厚,但創作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好好打磨文本。國內外成熟且票房成功的音樂劇告訴我們,文本需要時間進行多次測試,才有面向大眾的可能。我們認為將資源挹注在文本開發,是與創作者共生的第一步。」基金會於去(2022)年首度參與金馬創投會議,與眾多劇集創作者交流,並設立榮耀文創劇集獎項,獎勵優秀本土原創劇集作品,期待藉由資源上的挹注與整合,讓具商業化條件的臺灣原創文本被看見。

除開發階段的整備,基金會也認為臺灣較缺乏音樂劇的評論與多元的討論,這些都將使產業更加充沛。「Reprise!-台灣音樂劇評論站」不只是評論網站,將是臺灣音樂劇的「入口網站」,彙整全台灣音樂劇節目的演出訊息,另也邀請劇評、影評人組成的評論小組,觀賞音樂劇各階段的演出,為音樂劇觀眾提供具公信力的作品推薦,與更多元的討論,帶領觀眾認識音樂劇作品的不同面向。孫瑞君表示,「Reprise(再現)是百老匯音樂劇中經常出現的創作技法,指重複先前出現過的歌曲旋律或主題。評論站以『Reprise!』為名,是希望能協助提升音樂劇作品的能見度,開啟更多討論和關注,讓優秀的作品能重複搬演。」

榮耀基金會的計畫將陸續公布,請持續追蹤「榮耀基金會」官方臉書帳號,期盼透過音樂劇產業內的舊雨新知們,為台灣音樂劇注入嶄新的能量!

《沒事不要創業》Podcast 收聽

H.Yu
總是覺得400字的報導文章看的不夠過癮嗎?想要聽到真正的創業者心聲與經驗嗎?在《看》雜誌的Podcast專欄:《沒事不要創業》中,你將聽到成功創業者的經驗、挑戰、秘辛和更多寶貴經驗,透過完整的訪談過程,更深入了解他們的成功秘訣。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沒事不要創業》Podcast專欄邀請來自不同行業的成功創業者,分享他們的創業過程中學習到如何發現商業機會、如何打造成功的產品、如何建立有效的團隊和如何有效地管理企業等寶貴內容。

透過這些創業者的實戰經驗和建議,你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行業的創業挑戰和成功關鍵,從而更好地應對自己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你也可以從他們的失敗中學習到避免錯誤的方法,讓自己更有自信地走向創業之路,集結前輩們的經驗與知識,「走得更遠」。

採訪紀錄
▲《沒事不要創業》Podcast採訪紀錄

 

什麼是Podcast?

Podcast是一種基於網路的廣播形式,透過網路提供音訊或視訊節目,供聽眾隨時隨地收聽或觀看。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電腦等裝置下載或串流播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且內容類別豐富多元,包括新聞、脫口秀、教育、娛樂等等。Podcast也提供聽眾與主持人或嘉賓互動的平台,讓廣播成為更加豐富的媒體形式。

《看》雜誌的Podcast以訪談節目的形式存在,每期邀請不同領域的創業者親身分享自己的經驗。

廣播照片
▲《沒事不要創業》Podcast採訪空間 (非固定)

 

如何收聽《沒事不要創業》Podcast

沒事不要創業logo
▲《沒事不要創業》封面縮圖

您可以透過習慣的任何Podcast軟體,搜尋《沒事不要創業》並下載播放,或者您可以點擊下列任一連結進行收聽:

Apple Podcast - 《沒事不要創業》

Kkbox Podcast - 《沒事不要創業》

Spotify Podcast - 《沒事不要創業》

Soundon - 《沒事不要創業》

 

搶先試聽:

喜歡我們的Podcast節目的話,不要忘記訂閱囉!

廚小廳大 泉宇台中商圈三房「VIVA」 反應居家文化

「泉宇VIVA」主臥規劃有泡澡空間。謝平平攝影
謝平平

台灣三步一小吃,五步一餐廳,加上國人飲食西化、烹調工具多元,廚房、客廳空間設計近年融為一體。泉宇建設特助賴建廷表示,成熟商圈才能讓新案立於不敗之地,台中五期交通與飲食都便利,銜接七期與高鐵便捷,新案「VIVA」即以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進行設計,規劃三房,保留廚房基本功能,將空間讓給客廳。

3

圖說:「泉宇VIVA」距離台中明星學區步行僅 6 分鐘。謝平平攝影

 

外地人要認識台中,多以「南公益、北崇德」為劃分界線,公益路串連中、西、南屯區,沿路從小型食肆到連鎖餐廳、異國料理,應有盡有;七期即使豪宅林立,住戶也多到五期商圈活動,因此該區也被暱稱為「七期的後花園」。

賴建廷表示,五期一地難求,許多在地居民不願搬離至外地生活,新案「VIVA」位於精誠路、東興路口,基地約 379 坪,共 60 戶,包含 3 戶店面;住家為純三房規劃,坪數約 39-42坪;為地上 15 樓、地下 4 樓建築,總價落在 2,300-2,500 萬,總銷 16 億。

建築師張永明表示,台中市新古典建築氾濫,因此該案外觀設計簡潔,也注重房間坪數利用的最佳化。該案自身條件頗佳,以步行而言,從該案步行到文心森林公園與捷運站只要 6 分鐘,周圍 100 公尺即有披薩、鴨肉飯、火鍋、連鎖牛排店等,附近也是台中明星小學所在地。

3圖說:「泉宇VIVA」建築師張永明。謝平平攝影

 

從基地步行到公益路,只要 10 分鐘,就有茶六、輕井澤、鼎王、星巴克與黑浮等知名品牌,巷弄中則有早午餐、甜點等特色店家。若是開車,6 分鐘可到新光、大遠百商圈,20 分鐘可到高鐵站,捷運則只要搭乘 7 站。

「VIVA」各戶衛浴皆開窗,一樓採用日本三和制震阻尼器,全平車車位。因該公司注重建築安全,受到地主信任,在西區順利取得二塊危老都更土地。

賴建廷表示,五期一地難求,許多在地居民不願搬離至外地生活,無形中累積許多換屋客,該公司未來將持續開發台中成熟商圈土地,也因不經營投資客,近日炒得沸沸揚揚的《平均地權》條例,也對該公司影響較小。

該公司成立廿五年,行事低調,但在七期推出之「泉宇雲鼎」已銷售九成,僅餘 64 坪產品。該案鄰近國家歌劇院,該區3、4房雙併建案稀少,因此即使總價超過 4 千萬,但銷售速度仍相當理想。

百年建築萬年花 一德洋樓舉行「百年茶花雙園展」

「百年茶花雙園展」開幕茶席,司茶人泡金花茶。謝平平攝影
謝平平

山茶花不只受到可可・香奈兒喜愛,韓劇「山茶花開時」、日本小說《山茶花文具店》都以茶花為名。台中歷史建築「一德洋樓(林懋陽故居)」即日起將與台灣十大民宅之首「摘星山莊」舉辦百年茶花雙園展,現場 400 多株茶花超過 112 個品種,以金茶花、500年茶花樹王等最有看頭,台中市文化局長陳佳君、文資處長李智富也到現場參加茶席,現場嘉賓雲集,展期將到 4 月 6 日。

1

圖說:樹齡 500 年之伯拜范山茶花。謝平平攝影

 

開幕當天,大提琴家江家瑜演奏樂曲、達瑪巒文化藝術團表演「布農八部合音」,悠揚動人,台中市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春賞茶花夏歌蓮、秋聞桂香冬詠梅,棄公文來此賞花,乃一大樂事。

而世界茶花協會籌辦主任莊淇銘則以百年建築、千年合音、萬年茶花來形容「百年茶花雙園展」開幕活動,他表示,茶花不只千嬌百媚,還能同株不同色,變化難以預料,存活率不高,但一旦存活就能生命力長而久。而最重要的是,茶花的花與葉皆能入藥,對人體相當有益。

前農委會主委林享能表示,對這次活動的主辦單位相當佩服,並不是運費多寡,而是搬運與遷移茶花的途中,不能對花枝有所折損,難度很大。

主辦單位人文國際執行長黃信彰表示,一德洋樓與摘星山莊為 20 世紀、19 世紀的台灣代表性民宅,且二位主人都酷愛茶花。一德洋樓的原主人林懋陽在小洋樓四周遍植茶花,而留下的一張獨照也是與茶花合影。摘星山莊主人林其中將軍則是將山茶花刻畫於磚雕、石雕之上。

2

圖說:「百年茶花雙園展」貴賓共同植樹。謝平平攝影

 

為融合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理念、開幕茶會特規劃布農八部合音、金花茶樹貴人蒔養、國寶金花茶席、洋樓琴韻等活動,希望打造以「陽光、空氣、水、花」為新古蹟審美四要素。

「百年茶花雙園展」現場有 500 年伯拜范山茶花,樹形大氣具有王者風範,是相當罕見的山茶花王;凹脈金花茶據悉為 1.7 億年前移留下來的原始珍稀植物相當珍稀;也有樹齡 400 年的紅鳥山茶花,天香山茶花則香氣四溢,是少見的原生品種;花色最美則屬白寶塔山茶花,又稱觀音白茶花,也是香奈兒選為形象代表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