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林陣蒼:每個老闆都需看懂財會報表

▲老闆不應只是偶爾看報表,每位創業者都應該具備基本的會計觀念。Adobe Stock
第230期
謝平平

公司開始小有規模後,業務量增加,許多老闆將財務會計交給老婆或其他人,自己有空才看報表。雖是不得已的應對措施,但對公司長遠發展而言,會計師林陣蒼(安德信國際財稅法律事務所所長)表示,財會資訊其實可以轉換成企業競爭的利器,老闆不應只是偶爾看報表,他更建議每位創業者都應該具備基本的會計觀念。

 

安德信國際財稅法律事務所會計師林陣蒼。謝平平攝影

▲安德信國際財稅法律事務所會計師林陣蒼。謝平平攝影

 

養成看報表習慣 培養未來經營實力

公司規模不大時,許多創業者認為,每筆進出帳自己都很清楚,不須特地看報表。但林陣蒼表示,創業者養成看月報、季報的習慣,是培訓自己未來經營大公司的能力與對財會敏感度,自己接觸過的公司老闆或者合夥人都會看報表。

財會報表上的數字反映了各項成本動態,包括管理層面的訊息,可以轉換成企業競爭的利器,並非只是簡單的進出帳。他舉例,當大環境發生變動時,定價也得隨之調整,若對成本能精準掌握,創業者就能快速改變定價政策。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的重點

財務報表分為動態表、靜態表二種,前者可以反映公司的資金運轉情況,如損益表;後者則是反映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如資產負債表。

林陣蒼提醒,公司損益表的重點不只看營收成長,還要包括與單月、單季的去年同期,以及與上月或上一季的比較表,並從主要支出、其他支出、差旅費、雜項支出的增減,做出比較欄目,方便創業者對其中的正負變化進行思考。「每一年度還要再分析一次。」他提醒,創業者若發現數字不合理,就要馬上針對問題解決。

而資產負債表則要注意存款水位、應收帳款管理,創業者對於應收帳款的日期需多加注意,例如以前都是二個月就入帳,如果現在是三個月,就要找出原因;此外,應付帳款也是重點。

林陣蒼舉例,曾有老闆不太重視財報,很少細看,公司開始出現虧損時,調帳一看,他才發現從三年前就已出現赤字。他提醒,創業者不要小看財報,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會往前看二步。

適當時機點聘用會計CP值最高

依法規定,商號或資本額五萬以下的小公司,可以免「設帳」或委託記帳士,每月費用二千元左右。

而一般公司、行號需要「設帳」,業界能做會計的專業人士,基本月薪超過三萬五,若能做完一整套帳,薪資超過四萬五,對新創業者而言,也是一筆成本。林陣蒼建議,一般會計師事務所收費約落在二萬左右,是營收較低的業者可以參考的替代方案;隨著營收增加,可以開始聘用會計助理,薪資較低,其人在公司內部可協助收集整理憑證、做帳,與會計師事務所對接,是雙贏政策。

若年營業額超過三千萬以上,公司的營收狀況多半較為複雜,林陣蒼建議,此時聘用資深會計專業人士,除可精準掌握會計情況,更重要的是,專業會計人士可從財會角度上提供管理意見,包括抓帳、支出收入的判定、人員對公司效益的綜合判定等,「財會系統更強,創業者的決策就能比別人更快。」

網上學習會計基本科目

「我鼓勵創業者去進修會計規範,坊間有很多新創學院。」林陣蒼表示,這些課程不是讓創業者變身會計師,而是了解「常用會計科目」,如借貸、資產、資本、股東權益、流動資產等的所指為何,「公司有一定規模後,將財會全交給會計師,不是很好。」

他建議,除坊間課程,台灣各大學的育成中心、經濟部「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也都有開設新創相關課程,都是創業者可以參考的必上科目。

新創公司如何保護商品與商標

▲新創公司需了解商標與專利事務,如果不懂得註冊保護自身的商標與專利,往往讓別人搶先註冊,自己反成侵權者。Adobe Stock
第230期
楊戎真
商標是企業的表彰,商標與專利為「先註冊主義」,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聘任講師認為,新創公司應具備敏感度,有商品與商標後,應盡快註冊以表彰自己的權利,避免被侵權或成為侵權者。

「無印良品」正版告輸盜版!纏訟數年的日本與中國「無印良品」商標之爭,11月日本原廠再度敗訴,不但要賠償中國原告40萬元人民幣,還要公開說明以「消除影響」。

 

纏訟數年的日中「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日本原廠竟敗訴於中國盜版廠商。Adobe Stock

▲纏訟數年的日中「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日本原廠竟敗訴於中國盜版廠商。Adobe Stock

 

無印良品由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創立於1980年,2005年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而中國的無印良品,則是中國一家公司於2001年向中國國家商標局註冊。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表示,這種原版反被山寨告且敗訴的問題屢見不鮮,尤其是新創公司,由於不諳商標與專利事務,沒有相對敏感度,不懂得註冊保護自身的商標與專利,往往讓別人搶先註冊,自己反成侵權者。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提供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許月娥。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提供

 

加強敏感度》避免被搶先登記

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主題網介紹,商標、著作權與專利,分別用來保護不同種類的智慧財產。商標用於保護「商品與服務上的品牌名稱和圖樣」;著作權保護「原創的美術或文學作品」;專利則是「具有新穎性、產業利用性與進步性的發明、新型或設計」,才可取得。

 

申請商標前,可以前往智慧財產局網站查詢分類與可用名稱。網頁擷圖

▲申請商標前,可以前往智慧財產局網站查詢分類與可用名稱。網頁擷圖

 

商標或是一般俗稱的Logo,是表彰企業的重要識別,根據《商標法》第18條第1項,商標的組成可以是:「文字、圖形、記號、顏色、立體形狀、動態、全像圖、聲音等,或其聯合式所組成」。

至於專利制度各國不盡相同,許月娥指出,在台灣,商標和專利屬於「先註冊主義」或「先申請主義」,與著作權不同,著作權是創作完成後,就擁有著作權。因此,開始創辦公司,有商品、商標後,便應該盡快申請專利或註冊商標,其作用在於主動保護,當侵權發生時,可以去主張自己的權利。一旦被搶先註冊了,因為舉證困難,很可能自己反成侵權者。

商品未申請專利,反被控侵權的案例也多有所聞。許月娥表示,曾有一客戶,自己培養菌株並用以產出優格,殊不知三個月後,卻收到一張存證信函,表示侵犯了其公司的專利,不但要立即停止該行為,還要支付賠償金,該函並檢附專利申請文件。

對於存證信函所述,該客戶表示,菌株為自己所培養,過程中並未參酌他人產品,且在對方申請專利前,便已經在銷售。然而礙於難以舉證,無法主張自己的權利。許月娥指出,無法舉證的情況很多,像是銷售的時候沒有開發票,或者商品圖只能看到外觀,看不到裡面的結構,而無從據以判斷。

 

智慧財產局對商標、著作與專利的說明。智慧財產局資料擷圖

▲智慧財產局對商標、著作與專利的說明。智慧財產局資料擷圖

 

委外製作商標》應簽訂合約或授權

許月娥提醒,如果委外製作商標,最好簽署文件取得授權,並完成商標註冊。因為商標設計完成後,「著作權歸創作人」,因此,公司要將著作權買過來或取得授權,否則,創作人隨時可以運用自己的創作物。

至於為取得授權所簽署的文件,可以是合約書、協議書或委託書的形式,關鍵是要註明:該創作物是基於委託方的委託而產出,設計物的相關智慧財產權或專利、商標、著作權,應歸屬於委託方。

商標註冊後,如果有商標授權的合作,也應在合約書中載明使用範圍,像是「僅限於哪一場活動,或者多久的期限」。

拆夥後商標問題》預先簽署文件保障雙方權益

不少公司的問題出現在「拆夥後」,可能彼此產生歧見,一方不希望另一方再使用原有商標,這類案例不限於新創公司。許月娥以婚姻比喻,結婚的時候濃情蜜意、山盟海誓,現在要離婚了,什麼都否認。

為避免產生這類爭議,針對專利與商標問題,最好能有簽署的文件,以保障雙方的權益。一旦發生爭議,也應該雙方合議,避免單方面主張終止授權,因為還涉及拆夥後不同公司之間的其他問題,如貨源切割。如果都沒有討論,就擅自要求終止,可能違背整個市場的安定性,所以一般不建議片面終止。

進口商》要有兩地的商標證明

至於進口商則需要注意出產國與輸入國兩邊是否均已註冊商標。許月娥表示,商標為「屬地主義」,除了取得來源地的商標註冊證,也必須要在下貨當地註冊商標,進口商可以取得原廠授權後在台灣註冊。

 

Google為自創字,民眾可以很清楚知道此商標所代表的公司以及其商品與服務,其商標容易通過且不易侵權。Adobe Stock

▲Google為自創字,民眾可以很清楚知道此商標所代表的公司以及其商品與服務,其商標容易通過且不易侵權。Adobe Stock

 

創業須知》申請商標注意事項

1.數量、權利最大化

申請商標雖然可以委託事務所辦理,但也可以自行申請。申請前,可透過智慧財產局網站進行檢索,一方面掌握已經被註冊的名稱,另一方面則可以查看國際分類碼。註冊前要先思考企業未來發展方向、領域與商品類別,每一個商標申請規費為3,000元,商標註冊一次為期10年,到期再展期即可。許月娥認為,應追求在相同的規費裡面,把數量、權利最大化。

2.避免低識別性的用語

根據智慧財產局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商標識別性分為「先天識別性」和「後天識別性」。許月娥提醒,註冊商標時要「避免使用不具先天識別性」的通俗用語,單純的地名或姓氏,像是「大溪豆干」這樣的名稱,沒有足夠的識別,審查時通常不會通過。數年前,知名設計師吳季剛在台灣以「MISS WU」申請註冊為平價副牌,即因為「不具先天識別性」而遭駁回。後因媒體廣泛報導,使其成為知名品牌,智慧財產局才以其「具有後天識別性」通過其申請。

申請商標可以考慮「獨創性、任意性及暗示性」。像是Google為自創字,民眾可以很清楚知道此商標所代表的公司以及其商品與服務。「任意性標識」指由現有的詞彙或事物所構成,但該詞彙與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務本身、其品質、功用或其他特性無關。例如「蘋果APPLE」,詞義上是一種水果,而該公司將此名稱用於電腦類商品,而非蔬果,同業間並不會以「蘋果APPLE」形容公司產品,所以「蘋果APPLE」具先天識別性。只是如果品牌不夠知名時,一般大眾乍看之下,較難辨識其商標背後代表的商品和服務。

「暗示性標識」指以隱含譬喻方式暗示商品或服務品質、功用或其他有關成分、性質等特性,像是「去味大師」、「快譯通」,較易為消費者所記憶,且並非競爭同業必須或通常用以說明商品或服務的標識。但這類標識可能會和競爭同業使用到類似的詞彙。

而一些「描述性標識」因不具先天識別性,不利於通過審查。像是使用商品或服務的品質、功用、成分、產地等特性的描述,民眾容易將之認為是商品或服務的說明,而非識別來源的標識。

此外,搭知名品牌便車的名稱,也容易造成不通過,比如說,iPhone、iPad、iWatch,都是i系列,如果有人用ibook,會產生是否為同一來源的質疑,造成混淆,所以通過的機會就會比較低。「現在商標法比較保護著名的商標。」許月娥強調。

她還提到,單一字母、型號、單純數字、簡單線條或基本幾何圖形;裝飾圖案;姓氏、稱謂與姓氏結合;公司名稱;網域名稱;常見的宗教神祇、用語與標誌;標語;常見的祝賀語、吉祥語、流行用語與成語等,如果缺乏指示來源的功能,亦屬不具識別性的標識,不得註冊。

 

 

許月娥小檔案

.中正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培訓學院認證種籽師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聘任講師。

.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聘函。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發展研究院專利管理師。

中華財富傳承顧問協會理事長方燕玲 從「茶金」看企業經營與傳承

▲公視年度大戲《茶金》播出後,台灣客家與茶葉文化再度引起關注。Adobe Stock
第230期
謝平平

公視年度大戲《茶金》自播出以來,討論熱度週週上升,除了讓觀眾重新了解新竹北埔的客家文化,也引人好奇劇中故事的原型,茶葉品質冠居全台、又受三井農林會社與怡和洋行大力支持的永光公司,為何會在台灣經濟即將起飛之時宣布破產?

 

中華財富傳承顧問協會理事長方燕玲。葉俊宏攝影

▲中華財富傳承顧問協會理事長方燕玲。葉俊宏攝影

 

中華財富傳承顧問協會理事長方燕玲表示,永光在1965年宣布倒閉,這個年代正是台灣開始開放特許行業的年代,造就不少首富家族。如辜家在1954年台泥民營化之時拿到經營權、王家在1954年設立首家塑膠工廠、蔡萬霖1962年成立國泰人壽、吳火獅1963年創立新光人壽,可說是首富的起跑點。曾是日治時代新竹州廳首富的姜家黯然退場,雖然可惜,但姜家三代故事卻帶給了民眾無限的感佩。

 

《茶金歲月》中刊登的北埔「茶虎」姜阿新。聯經出版提供

▲《茶金歲月》中刊登的北埔「茶虎」姜阿新。聯經出版提供

 

回顧歷史》時勢造英雄的茶金年代

永光公司(即《茶金》劇中的日光公司)成立於國民政府主政後的1946年,但創辦人姜阿新在日治時期已在「北埔茶業組合」製茶工場負責產製茶葉,位居組合長之下,被當地人稱為「茶虎」。他的茶廠製茶技術高超、品質上乘,深受日本人信賴,被指派製作進貢日本天皇的茶葉,茶廠規模宏大,也是當時全台第一批機器化的茶廠。

 

北埔茶廠曾是台灣最大茶廠,占地千坪,圖片出自《茶金歲月》。聯經出版提供

▲北埔茶廠曾是台灣最大茶廠,占地千坪,圖片出自《茶金歲月》。聯經出版提供

 

據《茶金歲月》一書記載,姜阿新在一張1940年的照片後,寫上「茶葉突破百萬圓」,這個數字是毛利還是淨利?指全台或永光公司?雖不得而知,我們僅可推測,1946年至1949年的「茶金」時代獲利更高於這個數字。當時台灣大學註冊費僅為8元,但永光員工竟可合購1萬元的沙發,贈與老闆姜阿新作為新年禮物,「茶金」果然名不虛傳。

紅茶全球產地以中國、印度、斯里蘭卡、印尼為大宗,茶葉大片,味道芳香。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後,各產區尚未復原,品質、產量不如其他產區的台灣茶葉搶得先機,出口暢旺。但當各國產區恢復產能,北埔當地諺語「茶金、茶土、茶狗屎」的茶土時代來臨,加上姜阿新認定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的政策將失敗,在其他人將金錢換成資產之時,他仍老神在在,不知局勢即將翻轉。

 

永光公司是台灣茶業最早機械化的公司。聯經出版提供

▲永光公司是台灣茶業最早機械化的公司。聯經出版提供

 

改革無力》富甲一方的姜阿新宣布倒閉

畢業於台灣大學經濟系的廖運潘應岳父姜阿新之命,1953年辭掉台灣銀行的工作,進入永光公司任職總經理。他不知當時姜阿新已開始轉賣田地、林地,彌補收支不平衡與250萬的債務(據書中描述,約等同今日20億)。當廖運潘發現公司已三個月沒發薪水,春季收購茶菁現金還沒到位,且公司竟無現金可以周轉時,嚇得冷汗直流。

 

圖左起廖運潘、姜阿新之女姜麗芝、姜阿新夫人、姜阿新。聯經出版提供

▲圖左起廖運潘、姜阿新之女姜麗芝、姜阿新夫人、姜阿新。聯經出版提供

 

位於深山的大坪茶廠所有建材都靠人工運輸,過程相當辛苦。聯經出版提供

▲位於深山的大坪茶廠所有建材都靠人工運輸,過程相當辛苦。聯經出版提供

 

廖運潘希望公司進行改革,並以膨風茶在倫敦茶市創下每磅12美元的高價。無奈許多事情不在掌握內,包括:戰前永光有三井農林會社資金相挺,戰後有怡和洋行預付現金買茶,岳父看錢不是錢;收購茶菁寧願付現、且囑咐收高一點,一是成本拉高,二是不利於公司現金調度;更嚴重的是,岳父不曉複利之害,而原本高獲利的林業因管理不善,進帳涓細;加上永光推動機械製茶,人事費用高,其他家庭式茶廠度小月時,可不發薪餉,但永光人事費用相當可觀。

反思教訓》尤須重視複利隱患

姜阿新看重女婿廖運潘,但二人意見也經常相左,包括茶菁的收購價格、現金流向等,尤其姜阿新習慣舉債經營企業,更令女婿如坐針氈。「造林有老父擔待,茶廠有三井農林,茶金時代有怡和洋行,台幣貶值反而帶來茶金保值、升值的利益。」方燕玲表示,姜阿新的際遇讓他看待金錢過於樂觀。她指出,再多的錢,也不夠不求回報的政治獻金及無經濟效益的投資。

「複利是很恐怖的。」方燕玲以投資角度分析,年息10~12%的複利,第7年就會獲利一倍,第10年就會產生二倍的效益。借款也是如此,1950年代的銀行借款利息20%,民間利息30%,若2至3年未還,本利和就會滾上一倍,「哪有那麼好賺的產業,可以去補這個洞?」她指出,公司若無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只能以債養債,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她提醒讀者,貸款發展事業,要注意負債比與資產比最好為1:1,若負債比太高,即使低利年代,隨時都可能擦槍走火。

 

姜阿新洋樓大廳除了採用烏心石為建材,還運用養灰方式製作天花板,是欣賞聲樂的絕佳場地,出自《茶金歲月》。劉敏耀攝影

▲姜阿新洋樓大廳除了採用烏心石為建材,還運用養灰方式製作天花板,是欣賞聲樂的絕佳場地,出自《茶金歲月》。劉敏耀攝影

 

今昔對比》如何進行多角化經營

姜阿新可稱是多角化經營的先驅,五間茶廠、一間糖廠、製材所、新竹客運六分之一股份,此外還有良田百甲、山林千甲。方燕玲指出,一般多角化經營可分為橫向或縱向,前者為與本業相關連的事業,後者為本業上、下游事業。現代企業多透過控股公司、專業經理人來管理多角化事業,使其相互蒙利。但姜阿新的糖廠、茶廠、林場、新竹客運彼此之間並無連帶關係,只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但為什麼姜阿新會有如此多的事業?與他有情有義的個性有關。日本戰敗後,許多留學生從日本回台、中國與南洋戰地也遣返許多台灣日本兵,回台人數多達數十萬人。北埔多丘陵,無法種植水稻,為消化過多勞動力,地方人士遂央請姜阿新興建糖廠,收購鄉人種植的旱地作物甘蔗,生產烏糖。

糖廠並不賺錢,但姜阿新仍堅持了10年。曾任職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方燕玲只是搖頭,「姜阿新一家人心地都很好,所以後代才能這麼好,還將洋樓買回來。」但她表示,慈善事業是回饋社會的方式,歷朝歷代皆有;在21世紀的今日,已是工商社會,她建議在本業獲利之餘,或不影響本業情況下,再從事慈善事業為佳。

 

方燕玲談及永光姜家三代的接班與起落。葉俊宏攝影

▲方燕玲談及永光姜家三代的接班與起落。葉俊宏攝影

 

傳承須知》知名家族從4歲開始打造接班人

公視上演的《茶金》由女兒薏心接班,現實中是姜阿新的女婿接班永光。不管如何,二代之間勃谿不少。因此,在家族企業代際接班計畫中,許多創業者怕危及親子關係,不願親自教導子女。

方燕玲表示,接班計畫的執行,也是企業運行的重要部分,不能視而不見。培養接班人不是只由創業者或所有者單獨承擔任務,年輕一代必學的技術、市場、財務、企業治理等,可藉助公司高層管理者、董事會成員力量,甚至外部的顧問和導師系統,都可參與共同協助。但她提醒,第一代的身教、言教最具影響力,其次才是外力。

許多企業家詢問,何時開始培養接班人才是最佳時機?方燕玲表示,傳承給第二代不能一廂情願,仍然要依照二代的才能及天賦而定,且要及早開始,不要等孩子長大成人,有清楚的志向、表明不願接班,才威脅利誘孩子,或匆匆找人代替。

她以超過353年的德國製藥默克(Merck)家族為例,其「家族憲章」規定,4歲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接班意識,15歲學習會計、讀懂損益表,高中開始引導孩子接班意識。但方燕玲也建議,不需勉強二代接班,但可以鼓勵二代站在家族事業的基礎上進行創業,既可善用上一代資源,也能建立二代的信心,並減少二代之間的衝突。

此外,企業不論是用「自己人」或「外人」,都應該訂有一套公平的考核及升遷制度,這樣的公平競爭,才能激發有才幹的人努力表現,也可以杜絕「自己人」仗勢和吃大鍋飯,更甚的是在金錢上動手腳。

但方燕玲表示,其實姜阿新、廖運潘這對翁婿有很多相似處,心地善良、有信用、負責任、珍惜員工,只是經營理念不同。雖然姜阿新也曾拂袖而去,但因人格特質相似,在事業失敗後,家人還能住在一起,和樂融融,也成為今人典範。

永光公司解散了,但「永光會」卻持續舉行多年,現在由永光二代繼續號召參加,可見姜阿新當年留給大家必是無限的懷念。

2012年,孫輩籌資成功,買回祖父興建的洋樓,其孫女婿表示,買回洋樓後,許多原本被拆走的門扇、家具,民眾都一一送還,包括當年的古琴、鋼琴,讓大家又驚又喜。這不禁讓人猜測,是否因姜家宅心仁厚,福澤綿延子孫,使靜默了70年的姜阿新洋樓,再度成為民眾了解北埔與台灣茶葉文化的溫馨所在。

部落奇女子奇古匠 散播咖啡香為部落創商機

▲阿美族公主奇古匠極力推廣在地部落農產品。
第230期
文、攝影⊙岳翔雲
有人問奇古匠:「為什麼妳會在部落?為什麼奇古匠的咖啡要從部落講起?」奇古匠說:「我的人生就是從這裡開始,所以我從這裡說起,我熱愛我的父母家族、我的部落……」

2015年7月,花蓮東大門夜市開幕不久,在這個號稱台灣東部最大夜市的入口角落,有個「奇古匠咖啡」的小小攤車。點上一杯咖啡,沖泡時即傳來濃郁的咖啡香,一入口滑順回甘,讓人感受到那獨有的台灣味。

這麼香醇的咖啡從何而來?原來,「奇古匠」是咖啡攤主人的名字,她可是個阿美族公主呢!

 

奇古匠在花蓮東大門夜市賣手沖咖啡。奇古匠提供

▲奇古匠在花蓮東大門夜市賣手沖咖啡。奇古匠提供

 

愛在故鄉》點燃在地創生的火種

奇古匠,來自阿美族語kikuciyang,原意是菊花寶貝。以漢語表達,如果奇古是名字,匠就是達人的意思了。漢名吳珽熙的奇古匠,12歲就離開故鄉到台中讀書,17歲開始在餐飲業咖啡廳打工,培養了經營咖啡與餐飲的興趣與概念。與許多部落族人一樣,外頭再美、再好,奇古匠還是一直抱著回鄉的念頭。27歲那年,她終於回到思念的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家園。

 

位於太巴塱的奇古匠咖啡屋是奇古匠再出發基地。

▲位於太巴塱的奇古匠咖啡屋是奇古匠再出發基地。

 

回到故鄉,奇古匠看到的卻是部落的凋零。那時,雲林古坑的台灣咖啡逐漸興起,加上西雅圖、星巴克等舶來品咖啡風行台灣,逐漸形成時尚風潮。奇古匠想起小時候部落裡阿公阿嬤與耆老飲用的一種「黑色飲料」,竟然就是歐美人士喜好的「咖啡」。原來,日據時代日本人除了在雲林古坑大量種植咖啡外,也在緯度相同的花蓮砂荖部落種植咖啡,因品質優良,曾是獻給日本天皇的貢品。可惜隨著日本人撤退台灣,市場沒了,處理咖啡的技術也沒有留下,咖啡園就漸漸荒廢。

回到部落準備再出發,奇古匠看到咖啡的潛力與契機,「我們早就有優秀的傳統資源,怎能不好好把握?」於是輔導族人開始種植阿拉比卡咖啡,「你看現在最夯的咖啡,就是我們祖先那時候喝的咖啡啊!」奇古匠像挖到寶似地告訴族人不要妄自菲薄。她鼓勵族人學習栽種技術,學習國外莊園管理,為精品咖啡打基礎,以因應時代需求。

自此,族人負責種植咖啡做好田間管理與生產,奇古匠則從曬豆、挑豆、烘焙、包裝、行銷一條龍管理,以自產自銷為基礎推廣「太巴塱部落咖啡」。

赤誠初心》成為地方咖啡與文化的領頭羊

當時,奇古匠扛著一只裝滿咖啡器具的百寶箱走遍全台。她的精神感動許多朋友與相關業者,好奇她的百寶箱「到底有多少寶貝在箱子裡」?

「咖啡只是讓我站起來的一個跳板,咖啡是個媒介,串聯所有理想的媒介。」奇古匠聊起當年一步一腳印的初衷,原來,百寶箱裝的是一顆赤誠的心。

「方向對了,大家一起來、一起成長,不過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住民也有自己的想法,你得跟在他旁邊,讓他看見你在做什麼他才會信任你。」奇古匠展現誠意與實力,方才獲得族人的肯定,「你要讓他看得起你才行,自己要有兩把刷子就對了。」

歷經二十年,奇古匠協助族人開發種植的咖啡樹已將近十萬棵,數量已經快要超過花蓮瑞穗,儼然成為地方咖啡的領頭羊。

除了行銷太巴塱咖啡,奇古匠也經常帶領遊客參訪部落咖啡園,帶動部落經濟與文化的延伸,可說是太巴塱最熱情的地陪與文化嚮導。

 

奇古匠八角屋咖啡館古樸充滿原住民風味。

▲奇古匠八角屋咖啡館古樸充滿原住民風味。

 

貴人相助》逆境重生打造「太巴塱八角屋」

有熱情,有目標,但事情不一定一帆風順。2014年碰到房東停止租約、母親過世、家族爭產等困境,灰心喪志的奇古匠原本要投降了。這時碰到貴人──咖啡老師簡春木,不僅在咖啡烘焙技術上給予指導,還投資奇古匠開店,並在觀念上導引她思考體驗,找到對的事、做對的事。

奇古匠心懷感激:「那時候我整個人趴下去了,整整三年根本站不起來,是他幫助我站起來。」為什麼在面臨困難的時候會有人跳出來幫她?「當你想真心成就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帶來正能量,全宇宙力量也都會幫你。」奇古匠相信她的初心善念,被大家看見形成善的力量、善的循環。

2015年,奇古匠配合花蓮縣政府進駐東大門,期望藉由大量的觀光人潮推廣部落咖啡,可惜叫好不叫座,台灣原住民咖啡要獲得認同,還是得費一番努力。

2018年,有緣租到光復鄉南富村上的八角屋,奇古匠感慨地說,八角屋是她夢想的基地,從這裡再次啟航。

 

奇古匠強調手沖才能泡出原味與好味道。

▲奇古匠強調手沖才能泡出原味與好味道。

 

奇古匠積極推廣太巴塱及砂荖獨特鹽泉咖啡。

▲奇古匠積極推廣太巴塱及砂荖獨特鹽泉咖啡。

 

奇古匠堅持手沖才能泡出最在地的台灣味,提著水壺、慢慢迴轉式地將熱水沁入咖啡中,陣陣咖啡香撲鼻而來。此時,她會介紹著心愛的太巴塱咖啡,以及獨家私藏、用部落鹽泉沖泡的砂荖鹽泉咖啡,「此味只應砂荖有,台灣難得幾回嚐。」她如此形容。

 

奇古匠參加花蓮「洄瀾好咖」咖啡比賽打知名度。奇古匠提供

▲奇古匠參加花蓮「洄瀾好咖」咖啡比賽打知名度。奇古匠提供

 

參展比賽》累積知名度提升觀念技術

自創品牌本來就是一條艱辛的路,更何況是在沒沒無聞的偏鄉部落。但奇古匠下定決心,就算是單打獨鬥,也要把阿美族的精神發揚光大。這一步踏出去不只是自己要成功,更是族人的希望。

奇古匠不斷透過學習參展,無論是花蓮縣府辦的咖啡達人培訓、在地咖啡展,還是台北南港世貿國際咖啡展,都可看見奇古匠穿梭其間,藉此打響太巴塱咖啡的能見度與知名度。期間,新加坡、日本都有客人來消費成為朋友,甚至有幸與巴拿馬的翡翠莊園合作第一屆精品咖啡比賽,跨越太平洋促成國際級的咖啡交流。太巴塱咖啡不僅從後山躍上檯面,甚至名揚國際了。

奇古匠也語重心長表示,教育訓練才是真正讓花蓮咖啡國際化的重要因素,比賽只是次要的,藉由教育提升觀念跟技術,才能打底持久。奇古匠謙虛道,到現在她都還是個學生,不斷學習並到處交流請益,包括花蓮光復鄉「我的咖啡館 」的陳惠珠老師以及「劍柔山莊」的陳劍榮、林宛柔老師。

看到咖啡農的努力,花蓮縣府在東大門附近推出的咖啡大街也要開始動起來了,期望朝法國的香榭大道邁進。以後來花蓮旅遊不只是好山好水好空氣,還有悠閒浪漫的咖啡風情。

 

八角屋咖啡館展售相關在地產品。

▲八角屋咖啡館展售相關在地產品。

 

多元經營》推廣在地特產與部落美食

「二十年前,沒有人敢回部落開店、不敢投入,他們不相信會成功。可是現在看到我二十年來一直在部落裡,看到我的努力,一點一滴的成就,開始有人回鄉了。」作為孤獨的先行者,奇古匠終於感動族人。

 

奇古匠不斷嘗試調出黃金比例好味道。

▲奇古匠不斷嘗試調出黃金比例好味道。

 

目前,奇古匠手沖咖啡屋除了賣在地咖啡外,也有獨特的榴槤蜜飲、黃金檸檬茶,都是由部落族人所生產,她不斷嘗試調出黃金比例,讓客人喝出酸甜好滋味。

 

返鄉創業的胡老爹菓子工房,以在地食材為主。

▲返鄉創業的胡老爹菓子工房,以在地食材為主。

 

店裡還有妹妹舒蜜匠與妹婿回到花蓮經營的「胡老爹菓子工房」,用在地食材所生產的紅藜起司棒、咖啡牛軋糖等。當地點心搭配原味咖啡,除了美味「速配」外,更是共創雙贏的商業模式。

咖啡這一仗打響了,奇古匠馬不停蹄地開啟新的里程碑,「我們部落的紅糯米、黑糯米,光這兩項就可以發展很多的周邊商品,例如有特殊口味與精緻包裝的米果,讓米不再只是米。」奇古匠也開始推「部落美食」,「這是吃的藝術,我這裡也快變成雜貨店了。」稍一眨眼,大家都快看不到奇古匠的車尾燈了。

不悔來時路》開創部落咖啡的朝聖地

有人問奇古匠:「為什麼妳會在部落?為什麼奇古匠的咖啡要從部落講起?」奇古匠說:「我的人生就是從這裡開始,所以我從這裡說起。我熱愛我的父母家族、我的部落……」

奇古匠是阿美族「公主」,也一直以身為族人為榮。八角屋的牆上,掛著阿公、阿嬤與部落耆老的照片與書籍,甚至還有難得的阿美族語字典。只要有機會,她就會為客人娓娓道來部落的故事。

奇古匠在工作或參展時,頭上都會戴著砂荖女性專屬的傳統羽毛。她說:「一戴上羽毛,就像把使命感和責任擔在身上,精神就起來了,力量就來了!」她還幽默道:「拆下羽毛就下班了。」

奇古匠眺望藍天,若有所思回顧自己初衷:「我獨自在這裡傻傻的看著窗外,是那麼的平凡與深刻。想起回鄉時的心情,跟這藍天一樣,那麼的寬廣、那麼的藍。」

回首來時路,堅持讓部落達到共生、共榮、共享的目標,這段路雖然艱辛,但也像與她朝夕相處的咖啡一樣──酸而不澀,苦而回甘。奇古匠犧牲了青春歲月,這是她的選擇與執著:「最艱辛的過程都熬過來了,所有的燦爛都在我臉上的笑容啦!」部落最美的咖啡沖泡師,用喜悅與笑容,展現對自己的肯定與對眾人幫忙的感謝。

走過不悔的二十年,終於熬到春暖花開。奇古匠希望未來八角屋變成咖啡的朝聖地,成為花蓮的景點。她不改幽默且誠懇地說:「以後你沒來太巴塱八角屋喝咖啡,就等於沒來花蓮。姐賣的不是咖啡,是部落的希望!」

確立精品果醬定位 「在欉紅」凝聚會員衝出翻倍營業額

▲「在欉紅」是台灣知名的純手工製造果醬品牌。
第230期
文⊙楊戎真 圖⊙在欉紅提供
精準定位,找到受眾,透過官網集結會員,「讓對時的味道,遇上對味的人」,台灣精品果醬品牌「在欉紅」,疫情期間在通路銷售慘淡的情況下,官網的業績卻有一倍的成長,凸顯在欉紅會員經營的成效。

2008年創立,從台灣第一瓶芭樂果醬開始,「在欉紅」如今已是台灣知名的純手工製造果醬品牌,2019年甚至躍上倫敦時裝週,確立其精品果醬的定位。由於商品精緻,受眾相對少,如何「讓對時的味道,遇上對味的人」,以創造穩定的營收,是一道不小的課題。

 

在欉紅登上倫敦時裝週,加強精準果醬的定位。

▲在欉紅登上倫敦時裝週,加強精準果醬的定位。

 

2017年,在欉紅官網進行改版,將散布於各通路的消費者匯入,累積數萬的愛好者成為會員。透過會員的經營,2019年在欉紅的營業額翻倍,經營逐步穩定。

 

許苑榆認為,作為精品果醬品牌,在欉紅很適合經營會員。曾允盈攝影

▲許苑榆認為,作為精品果醬品牌,在欉紅很適合經營會員。曾允盈攝影

 

凝聚會員》收攏相同理念的消費者

2017年加入在欉紅團隊的品牌總監許苑榆表示,過去在欉紅的行銷管道,主要仰賴散布在全台的數十個實體合作通路,包括誠品、神農市場,以及一些獨立的特色小店等。網路上的銷售則是透過電商平台,因此對散落各地的消費者樣貌並不清楚。

 

在欉紅透過官網匯集具有相同理念的消費者。網路擷圖

▲在欉紅透過官網匯集具有相同理念的消費者。網路擷圖

 

雖然品牌不一定都需要經營會員,但許苑榆認為在欉紅很適合會員制度,主要原因是在欉紅有強烈的商品理念,「在欉紅的理念是保留台灣水果的珍稀物種,把台灣的味道保存下來,因此選擇最好的果材做成果醬。由於商品售價不低,願意購買的消費者通常是認同理念,且希望這個理念可以延續下去的人。」

許苑榆強調,在欉紅有必要鞏固客群並加以經營,「讓他們知道有一群理念相同的人都聚在這裡,都喜歡一樣的東西,都是對土地有認同感的。」如果沒有把他們聚在一起,沒有會員這一層關係,在推廣上就會非常吃力。

為了聚攏消費者,2015年開始,在欉紅首先在實體合作通路推出會員制度,讓來店的客人填寫資料加入會員,收集資料後定期發送電子郵件。許苑榆坦言,初期成效不彰,主要因為線上、線下的消費行為還是有很明顯的差距。直到官網改版透過大力推廣後,會員人數才大幅度成長。

目前在欉紅全台大約有70幾間合作的通路,約占總體營業額50%;官網粉絲數則有18萬,累積消費過的會員數約6萬,線上營收占35%~37%,少部分是企業送禮的訂單。疫情期間,在通路銷售慘淡的情況下,官網的業績卻有一倍的成長,凸顯在欉紅會員經營的成效。

 

果醬並非民生必需品,由於價格不菲更需要找到相應的受眾。

▲果醬並非民生必需品,由於價格不菲更需要找到相應的受眾。

 

重新定位》廣推會員制度形塑品牌

談到會員經營,許苑榆認為,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定位,且了解目標受眾,才能針對會員提供所需的商品。2017年許苑榆加入在欉紅團隊,經過一番品牌重塑,將官網改版後納入會員系統,進行購物、金流、物流的整合。

官網改版後便開始大力推廣,讓散布在各個通路的消費者均能前往在欉紅官網,並透過享有折扣鼓勵加入會員。具體做法如下:

 

在欉紅每一瓶陳列在通路架上的商品都有QR Code可以連上官網。

▲在欉紅每一瓶陳列在通路架上的商品都有QR Code可以連上官網。

 

1.文宣、商品、活動,均露出網址

此後在欉紅的所有文宣上,都會有網址露出,每一罐果醬底部也都貼上QR Code,掃描之後便可進到官網,且所有新的活動都是以官網為主,不少客人因此回流。此外,參加實體活動如市集、參展時,現場會秀出QR Code,並提供小折扣讓消費者現場就加入會員。

 

對於果醬的製作,不少人有很多的疑問,透過在欉紅官網可以進行了解。

▲對於果醬的製作,不少人有很多的疑問,透過在欉紅官網可以進行了解。

 

2.透過介紹實體通路,促進會員增長

2019年在欉紅開始做實體通路的介紹,在部落格與臉書粉絲專頁上介紹神農市場、誠品等,以便觸及這些通路的客群,讓他們知道自己常去的地方,有一個很不錯的果醬品牌,而想了解的消費者就會到在欉紅官網,進一步了解這是什麼樣的品牌。結果造成會員數的大幅躍進,約有40%的增長。

3.針對不同會員,提供精準服務

有了會員基礎後,想要精準服務客人,便要明確了解會員的樣貌。在欉紅消費主力落在35歲到55歲之間的女性,理性與感性的客群均有,對比較知性的內容感興趣,許苑榆說,「官網部落格上,有一部分介紹產地的文章,滿多受眾喜歡閱讀。」另外還有少部分喜愛美食的男性以及送禮的商務客人,針對商務名單,則主推年節禮盒。

4.推出會員限定商品與活動

針對會員,在欉紅會特別推出「會員限定」的商品,「有些商品是數量較少,或是它的品項比較特別,僅開放會員購買。」另外還計畫分出VIP客人,把優惠再做更精緻的分層,一些實體活動、課程、品嚐會、開幕會,過去在欉紅主要都邀請媒體或網紅,未來將開放給不同級別的會員參加。

 

很多消費者喜歡看在欉紅官網介紹產地的文章。網路擷圖

▲很多消費者喜歡看在欉紅官網介紹產地的文章。網路擷圖

 

深化品牌》提高客服效率

經過幾年的推廣,直接搜尋品牌名稱「在欉紅」前往官網的直接鏈接(direct link)高達八成。許苑榆表示,由於品牌名稱特別,想了解的人非常多,且果醬對台灣人來說不是日常消費,所以消費者會有非常多問號,想要知道其成分、製程,或是品牌理念等,透過官網可以直接了解。

在欉紅的客服也主要透過官網來執行。許苑榆表示,相較過去消費者主要從合作通路購買,有問題找不到人解答的情況,官網客服的服務效率明顯提高。至於與會員溝通的部分,許苑榆認為,不適合過於頻繁打擾,除了每週在臉書發一、兩篇貼文,主要以官網部落格的內容以及每一季的電子報為主,雖然遞送頻率低,卻有相對高的開信率,約有七成,「我們的TA(目標受眾)不是超級年輕的族群,他不喜歡跟風,深度文章觀看率都滿高的。」

對於想要經營會員的品牌商,在官網建置上,許苑榆建議外包給合適的系統商可以節省很多人力,且針對台灣市場的系統商,通常可以提供較及時的服務。會員登入如果可以串接臉書、電子郵件、LINE等,使用者將更方便,「可以不用那麼麻煩,很多人討厭打字。」此外,物流、金流,以及與其他系統的串接很重要,簡化出貨與配送流程,對小團隊來說可以解決人力問題。最好考慮系統商是否提供功能的升級,以符合快速變遷的網路時代,不用一直自己去追新的功能。

企業充電站

第230期
整理☉曾允盈
每月推薦讀者新創投資、管理實務、電子商務、行銷業務、財經資訊等領域之實用課程與論壇資訊。

後疫情時代 品牌如何提升商業價值

 

後疫情時代 品牌如何提升商業價值

 

「與品牌相比,管理層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品牌形象不就是畫個漂亮的LOGO與好的包裝設計?」「品牌再造?這是行銷部門該做的事,跟我們業務團隊沒有關係。」「品牌管理只適用大公司。」企業內品牌的掌舵者是否常常遇到上述主管的質問和同仁的誤解?講座包括如何建構一個成功的品牌、疫後打造品牌的數位溝通方式、國際與台灣成功案例分享。適合對象為行銷業務主管與企業品牌的掌舵者。

 

時間:2022年1月7日 14:00~17:00

地點:台北市青島東路7號2樓之1

報名費:單人票600元

 

 

品牌必知!加個零的網紅開團全攻略

 

品牌必知!加個零的網紅開團全攻略

 

為什麼今年網紅都開始開團了?如果2020年是Podcast元年,2021年肯定是團購元年。團購的現象行之有年,會被拿來作為廠商的救命符,與受到疫情與iOS 14隱私政策的原因,廣告成本越來越貴有關。因此在2021年,作為創作者或網紅接業配的頻率變少了,團購則起來了。如果你現在手上有品牌,打算走開團路線,可以先透過這堂課,充分了解如何跟網紅接洽、分潤方式以及協助網紅開團,進一步有機會獲得雙贏。

 

時間:2022年1月12日 19:00~22:00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三段92號(兆基商務中心建北館)

報名費:早鳥票1,980元,雙人票一人1,800元。

 

 

個人版策略地圖工作坊 帶你完成2022年度目標

 

個人版策略地圖工作坊 帶你完成2022年度目標

 

我們常把憧憬的目標或生活樣貌掛在嘴邊,卻忽略目標其實有大有小,需要的資源也各不相同。在企業當中常使用策略地圖這個工具,具體化達成目標的實踐路徑,當把個人放入策略地圖來思考,就可以真正落實目標與理想計畫。透過商業思維學院院長游舒帆實際現場講解策略地圖如何應用在個人目標設定,並透過具體模板與範例,一步一步將短中長期的目標實踐計畫展開,實戰導師、社群激盪、策略模板一次滿足。

 

時間:2022年1月12日 19:00~22:00

地點:高雄市前金區五福三路63號11樓

報名費:體驗票150元,線下票450元。

美國Colby農場主人的風範

丹尼爾攝影
第230期
陳荷
丹尼爾 Daniel Ulrich
來自瑞士的台灣女婿阿丹,在台定居超過十年歲月。在此期間,他上山下海幾乎跑遍台灣大小祕境,足跡甚至遠踏金門、蘭嶼。如今阿丹遷居美國紐約州,除了與太太兩人親手建造自己的屋舍外,依舊不改四處尋幽訪勝的喜好,順便將美國風光介紹給他心繫的台灣朋友。

美國Colby農場主人的風範

本期呈現的是阿丹拍攝的美國紐約州Colby農場系列照片之二。這個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家族農園,傳承至今已由第七代主人當家。

畫面中彎身跪下的正是第七代主人羅伯特‧科爾比(Robert Colby),他正仔細檢查剛犁好的豆田中所播下的種子是否安妥。自羅伯特當家以來,大力引進了現代化的農場管理與技術,讓農場的生產效率與規模不斷提升。

低下頭的羅伯特雖不見其面貌,但見他一身牛仔勁裝,左胸口袋上鏽著農場名稱「Colby Homestead Farms」,右胸前則是自己的名字「Robert」。這身頗為紳士的裝扮讓人印象深刻,也顯露出主人對自家農場與自身工作的無比尊重。

雖然,這般美式作風和東方農家風情大異其趣,此情此景依舊讓人聯想起唐朝詩人李紳的著名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走進表演現場 說故事是好生意

走進表演現場 說故事是好生意
第230期 2022年1月5日

表演藝術的新現場

 

文⊙曾允盈

 

 

 

說到因為疫情影響面臨嚴峻考驗的產業,不能不提到現場喜劇表演。

本期封面故事受訪者之一的「故事工廠」,曾在零演出、收入歸零,無法負擔固定支出的情況下,公開尋求各界贊助,10天募得142萬;另一組受訪者「達康.come」的阿達與康康,是台灣現場喜劇表演的代表組合,他們也必須靠存款和YouTube頻道的廣告收入支撐理想。

全世界的表演被迫停擺,再度讓線上直播、線上收看議題浮上檯面。

表演藝術者始終都深信「線上觀看」無法取代「現場體驗」,也擔心線上發展影響民眾走進現場的意願,線上商業模式的收費機制也並不健全。但是現實環境打擊,不少表演者都在思考如何另闢「新現場」,創造新的體驗。

阿達和康康屢次提到台灣娛樂產業在多媒介上的局限。國外的線上演出分兩種,一種是把劇場作品拍成影像作品,表演時攝影師會走上台,透過鏡頭近距離看到細節,必須在演出前規劃好攝影的動線。另一種是日本的商業劇場,例如「2.5次元舞台劇」,是一個用舞台劇的手法表現2次元作品的劇場,表演現場有觀眾,也有電視轉播或錄下來在電影院播放。

台灣的表演藝術或可師法美、日,除了網路和現場,還有更多不同媒介值得嘗試。舞台越多元,娛樂型態將有越多可能,也將越有影響力。

被譽為最美台劇的《茶金》播畢,在2021年末稱霸各大影音串流平台,不看就跟不上話題了!不僅劇情、美術引發討論,歷史背景、故事原型全都是焦點。《看》雜誌也邀請中華財富傳承顧問協會理事長方燕玲會計師,以《茶金》為例聊聊現實中的企業經營與傳承。

《茶金》拍攝場景位於新竹縣北埔鄉,劇中主角們說著一口海陸腔客語,也掀起了觀光效應。北埔鄉長莊明增開心地對媒體表示:「遊客回來了!」可以想見在即將迎來的年節假期,北埔也將成為闔家出遊的新選擇。

 

2022年2月1日適逢傳統新年,《看》雜誌維持一年11期慣例,231期將順延至3月5日出刊。

恭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虎年福虎生風!

封面故事

創業百匯

活動櫥窗企業充電站整理☉曾允盈
每月選書品牌廣告的設計原則基因生活出版提供

財經觀點

全球焦點

中國經濟社會系列南京大屠殺講課引發的走火爭議何清漣

GOODS

GOODS風味點綴 香草小盆栽文☉李士霆 圖☉Adobe Stock

生活風格

影像故事狂風山口 馬駝鹿山環線Day3(上)文、攝影⊙方世宇
劉惠宜專欄人生調理機文、攝影☉劉惠宜

馬國拿督鄭博見回顧2021 預言未來將有能源荒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第229期
編輯整理︱櫻子
近來以預言聞名的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突然宣布不再定期發布預言影片,而是改以玄學教育頻道問世。他宣告在人心險惡的大環境下,將本著初衷,以良知警示世人,把真善美帶給大家,繼續影響更多的人向善、保護地球生態,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撥亂反正。

今年4月不幸染疫,與鬼門關擦肩而過的鄭博見,人生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細數2020年一一應驗的19個預測,包括:新冠疫情、全球停頓、經濟衰退、世界性大裁員、物資短缺、大蝗蟲害、美國大暴動、美國總統大洗牌、政局變天、年尾疫情反彈、全球轉戰網路、印尼客機墜海、破紀錄洪水災、愛琴海大地震、極端天災、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等。

此外,他回顧自身2021年的預測也大部分都應驗了,包括有:4至6月Delta超級變種病毒席捲全球、恐怖主義捲土重來、動物瘟疫、網路系統大癱瘓、駭客入侵、下半年真相被揭曉、美國撤軍阿富汗、大國背叛承諾和合約、海地總統遇刺、大集團失信違約、東南亞和北方國(英國、俄羅斯、中國北方)疫情大爆發、多國發生反政府暴動、歷史性熱浪、水與風的極端天災、超級森林大火等。

他曾預言所有災難都與水、風和氣流有關,而他戊戌十月的預測也大多準確,正如七月分的世界變天,德國、比利時、中國河南、印度、日本發生百年一遇的大洪災,還有龍捲風、颱風、熱浪等等,都與他的預言相應;八月分馬來西亞、日本、瑞典首相、德國總理、幾內亞總統等國家領袖也都陸續下台。

他並指稱,今年辛丑年是走「山火賁卦」,山火由下燒上,下半年仍走火勢外,火勢還會異常猛烈;多國森林大火、大陸連環大爆炸等都應驗著「山火賁卦」的威力。

而明年1月其實是一個分水嶺,明年2月分才能見到一絲絲曙光,明年底才可能恢復較為正常的生活。他又預測世界在2024年走動盪的「九火運」,將會發生能源荒,並長達二十年之久,世界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大變化。不過,他提醒,從2022到2024年間也不安穩,基本都要面對天災人禍、經濟和國際紛爭等重大問題。

鄭博見強調,他僅以「推測」某件事發生的能量,可能性較強的他才會選擇性發布,以正能量出發,為世人發出警示,也未必一定成真。

但這一切的一切,依他所見,也只不過是在重複著人類文明被毀滅的歷史,人類必須反躬自省,在世紀災難前、在絕境中,用善念去解決,知命用命、提升正能量和運勢。亂局已經成形,人類早已迷失在虛假的世界裡,失去了赤子之心;人心扭曲、世界變質,而地球也生病了,上天將以不同的方式審判,包括大自然的極端天災和新病毒的肆虐。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前因後果,請相信自己心中的神,努力用善念把絕境解除,才能為世界種下希望的種子。

責任編輯:文上砡

(轉載自看中國報紙)

微塑膠微粒威脅!如何選擇安全飲用水?

瓶裝水不適合日常飲用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第229期
雲中君
水對我們來說,就像呼吸一樣重要,幫助人體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代謝人體廢棄物。那麼,您喝對水了嗎?您知道甚麼樣的水最適合人類飲用嗎?

陽光、空氣和水,是生命生存的三大要素。我們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不喝水。

全人類賴以生存的飲用水都受到了微塑膠汙染

從紐約到新德里,全世界水龍頭中流出的自來水都含有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小塑膠顆粒。這是位於美國華盛頓一家公益互聯網通訊社(Orb  Media)調查研究的結果。

當家中的自來水經檢測發現含有微塑膠物質之後,生活在厄瓜多基多市的61歲居民諾羅納(Mercedes Norona)說:「這很糟糕。或許這樣說有些誇張,但是水中含有這些東西真的令人恐懼。」最近的調查結果表明,微塑膠不僅汙染了海洋,也汙染了淡水源、土壤和空氣。這次研究再次表明,全球人類賴以生存的自來水管道的水源,都含有微塑膠。

令人憂心的調查結果

此次調查對全球五大洲多個城市進行了150多次自來水檢測,其中83%的自來水含有微塑膠成分。主要是檢測自來水中是否含有微塑膠,只要水中有極少的塑膠纖維,檢測結果就會呈陽性。這項研究沒有說明可能的毒理學發現。換句話說,17%的樣品不含任何塑膠成分,而且是沒有一點塑膠纖維。

儘管如此,調查報告的作者警告說,如果合成纖維存在於自來水中,它們也可能存在於食品中,例如:麵包和嬰兒食品。專家們估計,它們來自合成纖維紡織品、地毯和家具。然而不清楚的是,這些塑膠纖維是如何進入自來水管道的,以及對人體健康有哪些風險。

風險究竟有多大

專家們認為,進入人體的塑膠纖維也可以汙染環境。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理查德.湯普森(Richard Thompson)說,動物實驗清楚地表明:「是塑膠釋放了這些化學物質,而消化道中的條件,甚至可以加速其釋放。」

微塑膠研究員兼網絡通訊社Orb  Media的調查負責人馬森(Sherri Mason)說,塑膠也使動物世界受到影響。她列舉了一些調查數據,她說:「有足夠的理由對此感到擔憂。如果說微塑膠給動物造成汙染,我們又怎麼能相信,塑膠沒有給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呢?」香港教育大學的環境科學家林柯芬(Lincoln Fok)說,目前人們對這一問題還不清楚。「有關微型塑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

充滿塑膠的世界

如今人類飲用的所有自來水中,都或多或少的含有塑膠纖維。紐約川普大廈內的川普燒烤餐廳的自來水中,檢測到的微塑膠含量與印尼雅加達的自來水檢測結果相同。瓶裝飲用水和家庭中經過過濾的純淨水中,都含有微塑膠。

在美國,自來水中的塑膠含量沒有限制,但是歐盟規定自來水不能含有其他雜質,儘管如此,自來水都含有塑膠纖維。來自美國和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自來水採樣中,含有微型塑膠顆粒的水樣占94%;在新德里有82%的自來水採樣含有微塑膠,烏干達坎帕拉的水樣占81%,雅加達占76%,基多占75%,歐洲平均占72%的自來水採樣含微塑膠。

負責在貝魯特採集自來水水樣的水利工程師哈瓦(Hussam Hawwa)說:「這項調查只是觸及了表面,不過該調查似乎已經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市售瓶裝水大多不適合作為日常飲用水

根據美國飲料市調協會(Beverage  Marketing  Association)的調查,美國有超過40%的市售瓶裝水,其實只是自來水而已,就是用一些淨化水質的方法,比如:加氯消毒處理過的水。這些瓶裝水裡面,含有超過2萬4千種以上的環境荷爾蒙,還有一些致癌物等等。

瓶裝水公司用很多過濾方法來處理水質,比如:離子交換、逆滲透、蒸餾或電解等等。但無論你的水來源是哪裡,用哪種方式淨化的,它最終的產品型式是一樣的,一瓶一瓶的瓶裝水,但這水已經不是原來的水了,它的分子成分組成跟原來的水也已經不一樣了。

其實瓶裝水最大的壞處是,它在消毒的過程中會產生毒素,比如:三鹵甲烷、鹵乙酸。添加氯來作為殺菌劑,通常可以殺死一些可能導致傷寒、霍亂、痢疾等傳染病的微生物。為甚麼消毒過程會產生毒素呢?因為水淨化過程通常使用氯來消毒,而氯容易跟水源中的一些有機物,如:腐敗的樹木等有機質,發生作用。

瓶裝水中通常含有下列的有害物質,如下:

1.雌激素:這通常是從醫師的處方箋而來,而處方箋通常跟國家的新生兒政策有關係。 2.一些醫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化學物質。 3.重金屬,如:水銀等。 4.一些生化廢棄物。 5.氟化物。

過濾後而未經加熱的山泉水是最佳飲水

在為自己或家人選擇水的時候,你最先需要看的參考是pH值。飲用水最佳的pH值是介於6.5~7.5之間,通常這樣的水我們叫作「中性水」。一般市售的蒸餾水通常太酸,而鹼性水則太鹼。

其實作為人類的飲水,山泉水是最好的選擇。山泉水可能是地球上最適合人類喝的水了。山泉水的pH值通常是7.8左右,它比一般大部分的水都要偏鹼一點。但根據研究,比較偏鹼的水有助於人體代謝一些酸性物質,和中和酸性體質。人的體質中性或偏鹼一點,可以對人體產生更多的能量,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在此提供一個全世界都可查詢的很棒的網站──FindaSpring.com,可以免費查詢家裡附近的山泉水來源。

一般家庭到山中裝山泉水,大都是開著車,車上載20公升的空桶子,一次載著10桶、20桶這樣,載一次可以用兩星期或一個月。優質的山泉水,喝起來有甘甜的感覺,而且礦物質含量豐富,無論是泡茶,還是作為飲用水,都是很棒的選擇。

責任編輯:文上砡

(轉載自看中國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