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蘭王國
最近遇到一位中國大陸來台旅遊的朋友,對台灣水果讚不絕口,說是台灣的水土特好之故。
其實,除了好的水土外,台灣農業技術的高超也扮演著關鍵角色。此外,透過適當的行銷,農產品也可以登上「時尚」列車,引發好的市場與經濟效應。例如,2008北京奧運期間,農委會就把芒果、鳳梨、芭樂、楊桃包裝成「台灣F4─時尚頂尖滋味」打入奧運及中國市場,宣騰一時;只是後來叫好不叫座,這也是進軍中國的風險。在此之前,2004年時農委會早已選定蝴蝶蘭、芒果、台灣鯛及烏龍茶作為台灣「四大外銷旗艦農產品」,傾力協助全球行銷。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大中,芒果、台灣鯛、烏龍茶都是食用農產品,只有蝴蝶蘭是觀賞用的;而且,蝴蝶蘭位居四大之首,台灣也素有「蝴蝶蘭王國」的美稱,這從2008年外銷總值超過20億美元,數量高居全球第一可以窺見一斑。
這樣一個「明星」級的農產作物,真可說是「台灣之光」!和目前世界上培植蘭花最有名的日本與荷蘭相比,台灣自然有其優勢才能達成外銷第一的實力。就像其他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一樣,蝴蝶蘭在台灣的發展得力於優秀的民間企業,例如位於屏東縣里港鎮、專攻蝴蝶蘭大白花生產的「科隆生技公司」,其所培育的V3大白花「屏東王」連續獲得2007年10月台北國際花卉展覽會全場總冠軍、2008年3月東京日本世界蘭花大展個別審查部門第三名以及2008年3月台南蘭展全場總冠軍。連荷蘭知名的花卉刊物《Flower TECH》都因此特別越洋到台灣來一探究竟。
今年3月,「2009台灣國際蘭展」在台南縣「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盛大舉行,吸引了近20萬的遊客與數千買家,台灣蘭花產業前景看好。然而,長期深入蘭產研究的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陳加忠教授,卻認為台灣蘭花產業其實正面臨著關鍵的「交叉口」。陳加忠認為,2009年台南國際蘭展標誌著台灣蘭業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是一個階段的開始。這其中奧祕何在?台灣蘭業究竟面臨甚麼樣的挑戰?本期封面故事深入走訪了產、官、學界,企圖為讀者揭密;而透過這一「旗艦農產品」,或許也可以看到台灣精緻農業真正的願景。
本期的「希望故事」要介紹台灣人最喜歡的「布袋戲」。有別於搬上電視的「金光布袋戲」,「亦宛然」、「小西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古典布袋戲班。而另一支同樣「轟動海內外」,足跡遍布美、日、韓、荷蘭等國的「真快樂掌中劇團」,則是由目前已年屆76的國寶級藝師、台灣布袋戲界的「第一代女演師」江賜美創辦,後由其第二代柯加財以及第三代孫子柯世宏、柯世華接手傳承至今。他們一門三代弘揚古典布袋戲的努力,堪稱另一個「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