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熱
東坡名詩〈題西林壁〉中的句子,相信很多人都能琅琅上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裡想藉此說的是:世界幾大古文明中,如今保留最好的是中華文化;而在今日的華人世界中,即使「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保留中華文化的最好的地方公認是台灣。然而,台灣人往往因為「身在此山中」,卻忽略了這個傳統是多麼珍貴,甚至忘卻了應該要好好識得「廬山真面目」,傾力將老祖宗留下的瑰寶發揚光大。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文化其實是一項非常值得深耕的產業。若論廣義的「中土國家」,那麼真正把文化這個產業經營得有聲有色的,目前當屬韓國。談起《大長今》這個電視劇集,在華人世界中可謂無人不曉。追根究底,不止是「宮廷美食文化」、「古代中醫文化」,包括劇中人物的所思所為,都是因為背後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才能深深打動人心。韓國對於保護中華文化的積極作為不止於「連續劇」,繼成功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韓國的「文化遺產」後,更相繼將「中國風水」、「中醫」等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其努力可見一斑。
當然,韓國此舉引起很多「華人」不快,尤其是自認為真正代表「中土正統」的中國,自然是老大不高興了。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積極向「經濟大國」邁進,期間當然也發現到「文化」是個不錯的產業以及和世界接軌的切入點。隨著中國的「大國崛起」,世界又再度向「中土」聚焦,隨之興起一片「中文熱」,中國也藉勢在世界廣設「孔子學院」,企圖扮演「文化大國」的角色。
然而,在中共統治中國後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華文化被當成是「四舊」遭紅衛兵狠很批鬥,孔廟被當成是「孔家店」慘遭搗毀......中華文化的命脈自此斷絕,很多中國年輕一輩根本不知道甚麼是四書五經,骨子裡完全沒有中華文化內涵,哪可能傳承甚麼中華文化呢?
「中文熱」興起後,它的意義與價值究竟何在?台灣在其中又扮演何種角色?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們除了造訪官方僑務委員會以及教育部文教處外,還探訪了台灣兩大華語重鎮──師大國語中心、台大華語研習所,以及民間團體華文文化交流協會、扶輪社等,企圖以台灣的角度來透視這股全球中文熱。
台灣因應這股中文熱近幾年的狀況究竟如何?將如何面對中國漢辦在海外大量設立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真的在宣揚中華文化嗎?台灣在華語教學上有何優勢?應如何吸引國外人士來台學華語?正、簡體字相互的勢力消長與背後意義又為何?
希望由我們全面的報導中,讀者或能一睹「廬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