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 不可思議!
提到印度,會想到甚麼?台灣民眾腦中出現的關鍵字,應該很難脫離負面形容詞──交通混亂、神牛滿街走、用手抓飯吃……的確,這些現象在印度確實存在,但這就足以代表真正的印度嗎?
在印度旅居五年的鳳凰衛視駐印度記者尤芷薇,談到這些刻板印象,只淡淡地說,因為台灣媒體不願意長期駐點觀察,能報導的,當然就只有翻譯自外電或網路新聞的內容,或是如強暴案、奇異的宗教習俗等這類聳動的事件。「就像台灣立法院打架的新聞也會登上印度媒體,印度人對台灣粗淺的認識也就停留在那。」
然而,印度卻培育出眾多國際級CEO,如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等。為了探究印度為何有辦法培育出如此頂尖的國際級人才,在蒐集統計資料、訪談專家學者與當地居民後,我們發現,跳脫台灣媒體與輿論的框架,真正的印度,相當迷人。
印度是文明古國之一,國土面積世界第七大,擁有多元的語言、種族與信仰,號稱「民族博物館」。由於15世紀末歐洲商人就已渡海而來,加上18世紀時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握了全境的統治權,因此印度很早就接受西方思想。另一方面,印度也保有外人無法理解、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整體國家發展嚴重不均且不足。但正因如此,在如此複雜環境下所養育出來的人們,反而最能適應地球村。
以外國人的角度來看,無疑會覺得印度是個充滿奇人奇事的國度。當下遇到,會讓人簡直無法置信、甚至瀕臨崩潰;但事後看,又會感到別有趣味、若有所思。吃過虧的觀光客,或許會罵印度人不誠實、臉皮厚、投機取巧、自以為是,但反過來看,這些特質在某些時刻會變成優點。因為,多變的世界,或許正需要「不按牌理出牌」的勇氣。
印度觀光旅遊局推出「不可思議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作為行銷印度的口號,真是貼切!印度、印度人,總是能帶給世人各種驚奇。越多元複雜的環境,越有故事可以說。不被現有的框架限制住,打開心胸去同理,眼前的世界才能更寬廣。在此台灣大力提倡「南向」之際,衷心期盼看過本期封面故事的讀者,下次再想起印度,會有一番不同於前的開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