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家謝士滄 樂當人生永遠的配角

金融家謝士滄 樂當人生永遠的配角
第184期 2017年11月5日

令人景仰的慈善家

 

2010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茲與好友股神巴菲特共同發起了「捐贈承諾」(Giving Pledge),承諾在有生之年將至少半數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在兩人的號召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68位富豪簽署了這一承諾。

這兩位大名鼎鼎的巨富慈善家,都受到查克‧費尼(Chuck Feeney)「生前捐獻」(Giving While Living)的感召,追隨他慈善的腳步,在自己有生之年就把大部分財產捐出,用以改善世界。巴菲特曾說:「他(查克)是我的英雄、他是比爾‧蓋茨的英雄,他應該是每個人的英雄。」

查克‧費尼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時年86歲的查克‧費尼,是全球聞名的DFS奢侈品免稅店的經營者之一,身家千億但行事低調。他創立大西洋基金會,幾十年來匿名做慈善,在一生中,悄無聲息地捐掉了80億美元。他向越南兒童提供交通安全基金、為菲律賓面癱兒童整形手術提供費用,這樣的慈善事業不勝枚舉。他堅持不發布捐助消息、拒絕設立各式銘牌,資助建設的大樓也不能用他的名字命名。

這位奇人平日生活極其儉樸,常年佩戴15美元的卡西歐手錶,因為「它跟勞力士一樣準時」。他出行搭乘公車、地鐵,75歲前乘飛機只坐經濟艙,後來膝蓋老化不住顫抖,才開始坐頭等艙,因為「頭等艙也不會先到達某地」。

他極不贊同將財產留給後代,認為「今天的錢就應該解決今天的問題,後代的問題,應該自己解決」。據說查克將家產全部捐出後,一度名下資產還不到一百萬美元。媒體追問他為何要將財產全數捐出,他答到:「裹屍布上是沒有口袋的。」

本期封面故事的主人翁謝士滄,事業版圖遍及兩岸三地,也是一位低調行善的企業家,除了公益活動外,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他在台灣成立「東馬教育基金會」,在中國也成立「上海青萃專項教育基金會」,專門幫助家境清寒的學子升學。

謝士滄認為,財富真正的力量,在於善用,用在對社會有幫助、再創造資源的地方,而不是用來儲藏。

一般人汲汲營營於致富,總是覺得如果擁有更多的錢,就能安心或是得到幸福。但是,其實人們很少能安心,因為錢從來沒有足夠的一天,於是成為金錢的奴隸,永無滿足的一日。

看見這些企業家對待金錢的態度,值得我們深思:財富的意義為何?我想如何使用金錢、想用錢來達到甚麼樣的目標?或許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我們也能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當個小慈善家。

封面故事

看台灣

活動櫥窗活動櫥窗整理☉曾允盈
每月選書 越認真的人 越無法解決問題大是文化提供

看中國

看世界

看論壇

經濟經驗政府不宜太注重KPI陳博志
中國經濟社會系列我為何認為《中國:潰而不崩》何清漣
長看天下中共武力犯台的噩夢曹長青

GOODS

看生活

邊走邊看坪林 山明水秀飄茶香邱昱潔
周三不加班假日追風去 鐵馬樂無窮戴士杰
週六徹夜談生之役劉惠宜

看古今

溫情滿人間溫情滿人間整理⊙劉佩絨

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