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年的世紀大騙局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從英國轉移到中共手裡的25週年,也是中共所聲稱的完成了「二次回歸」。Adobe Stock
第235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今(2022)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從英國轉移到中共手裡的25週年,也是中共所聲稱的完成了「二次回歸」,因此勢必要大肆慶祝一番。中國的獨裁頭子習近平將不顧疫情,勇敢地跨境來香港。被指定要在機場歡迎與歡送習近平的香港師生,已被通知要事先住在防疫旅館隔離一個星期,避免把病毒傳染給「偉大領袖」,否則香港將成為謀害千古一帝的千古罪人。執筆時,香港負責保衛習近平安全的反恐特勤隊已有23人染疫,實在是不祥之兆。

今年7月1日,也是中共成立101週年紀念日,比較晦氣的是101大樓是在台北,而不是在香港,習近平為此牽腸掛肚,會如何折損他的龍體,也待未來分解。

用鮮血和謊言寫下的百年中共黨史

為應對去年中共建黨百年,我也扼要的做了個中共百年史,後來化為文字,再加上以前寫的若干史評,於中共成立101週年前夕在台北出版《用鮮血和謊言寫下的百年中共黨史》。我旨在打破中共自吹自擂的中共黨史,也有意敲醒西方某些人對中共的迷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鄧小平「改革開放」的一廂情願。我把百年黨史中1981年到1990年的這一段下了一個小標題——「鄧小平設計了改革開放騙局」,其中包括了收回香港的「一國兩制」騙局。

鄧小平有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稱號,這是當時薄熙來的老爸薄一波給他取的。鄧小平當時是中央軍委主席兼中顧委主任,薄一波是鄧小平任命的掌握實權的中顧委副主任,也是以薄為首逼胡耀邦下台,因為薄一波深知鄧小平的想法。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絕不出頭是權宜之計,不懂中國權術的西方人士卻以為鄧小平要改革、要走資。這是不美麗的誤會,甚至到了「六四」屠殺,西方國家還不醒覺。這個幾十年來的騙局,至今有許多西方人還看不清楚,還要與中共對話,勸說中共,去感動中共。習近平沒有背離鄧小平的根本路線,他只是太早拋棄韜光養晦的權謀而已。

 

2022年7月1日,也是香港特首換屆的日子。然而中英聯合聲明被拋棄,香港民主法治25年全然改變。Adobe Stock

▲2022年7月1日,也是香港特首換屆的日子。然而中英聯合聲明被拋棄,香港民主法治25年全然改變。Adobe Stock

 

50年不變?25年就大變

這一節的末尾我也談到香港,鄧小平當時說,只要愛國,奴隸主、封建主都可以治港,就是沒有提民主派也可以治港;現在謎底終於被習近平揭曉了,新的選舉制度徹底排除了民主派。鄧小平三次提及黑社會也有愛國的,果然2019年,他們換裝成為白衣人充當中共打手,代表人物受到重用。對中共毫無認識的林鄭月娥,不惜背棄她的宗教信仰,充當中共的犬馬,最後也以「港英餘孽」的歷史被丟棄,且看她以後的下場。《中英聯合聲明》被拋棄了,《香港基本法》也面目全非,這不是騙局是什麼?50年不變?現在25年就為大變大肆慶祝,還不是打了西方國家的嘴巴?西方國家有沒有為他們輕信鄧小平的騙局而奉送香港吸取教訓與承擔責任?

1980年代,為了博取西方對中共騙局的信任,鄧小平像山盟海誓一樣念念有詞說:「外國人能夠做到的,中國人也能夠做到;外國人做不到的,中國人也能夠做到。」包括深受民族主義毒害的一些香港人也相信這些鬼話,包括民主派。現在大家看到了,即使爆發兩次世界大戰,香港還是蒸蒸日上,越來越繁榮;「中國人」來了以後,現在呢?無產階級專政來了,武漢肺炎病毒來了,東方之珠走了。

香港「金雞」變成「鐵公雞」

今年7月1日,也是香港特首換屆的日子。由於謊言大有市場,所以新舊特首繼續施放謊言。林鄭月娥繼續為她修訂《送中條例》引發的大動盪辯護,說僅僅是主事官員解說不足。如果僅僅是解說不足,補充一下不就解決了?何以會導致上百萬人上街?如果不是疫情與強烈鎮壓,半年的抗爭還不容易停下。林鄭月娥在接受香港電台的訪問時還無恥的說,即使《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傳媒仍可批評政府,甚至嚴厲批評她本人,反映新聞自由並無受影響,又稱若傳媒自我審查,則無法控制。她說,若市民將移民及不敢寫作等問題歸咎於國家安全問題,如同令《香港國安法》成為代罪羔羊。林鄭月娥是不是瞎了眼,沒有看到她抓了多少媒體人進監牢?要不,傳媒怎麼會自律,甚至被迫關門?因為她已被拋棄,成了垃圾,當然怎麼罵都可以,試試罵習近平可不可以?罵李家超可不可以?

林鄭還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集會自由如常,僅因疫情受到影響。今年的「六四」燭光晚會怎麼啦?燭光怎麼熄滅?警察怎麼抓人?林鄭月娥臨滾蛋前還要放幾個臭屁,只能使她更加聲名狼藉,臭不可聞。

至於準備上任新特首的「武官」李家超,則從體制上大肆改變,增聘副司長,顯然要加強「領導中心」,並且趁機削弱林鄭月娥留下來的班子。在傳說可能新任的文職高官中,由與他出身背景相同的「武官」出任,讓香港的「無產階級專政」更加名副其實。

由於武官前程遠大,導致從警務處長因為鎮壓有功而升任保安局長的鄧炳強也心猿意馬,近日涉獵和關心的範疇除保安事務以外,還跨界談到勞福議題,出席工聯會活動致辭時談及現屆政府換屆前會努力完成取消強積金對冲,呼籲議員支持有關修例。之後,他又與議員探訪基層,談房屋和地區力量,認同公屋可以大大改善基層生活,還表示相信新一屆政府會加快建公共房屋云云。看來他似乎是以候任政務司長的身分在說話,他會填補李家超留下的政務司長遺缺嗎?然後再邁上特首寶座?

《香港國安法》治下,香港從此太平了嗎?中共地下黨員的前特首梁振英突然出來說,大家不要太政治,應該把注意力多放在經濟問題上,尤其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是他發現香港這個「金雞」已經變成「鐵公雞」了嗎?問題是習近平又如何?

LGBTQI文化讓美國近半人「無家可歸」

▲2022年6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的LGBTQI 驕傲月慶祝招待會上發表講話。Getty Images
第235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美國總統拜登6月15日在慶祝「LGBTQI驕傲月」(LGBTQI:指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跨性別者、Queer酷兒(疑性戀者)、Intersex雙性人)的白宮招待會上鄭重宣布:「在本屆美國政府中任職的LGBTQ+人數比任何一屆政府或每一屆政府加起來的總和都多,這是我當選總統時的承諾,要讓我的政府看起來更像美國,我們做到了」,「在我們政府的每一級,都有創紀錄的被任命的『驕傲的人』(指LGBTQI)」——切莫以為是開玩笑,因為拜登說了,「我是認真的」。

白宮悠悠萬事,推廣青少年變性優先

拜登上任後,美國就剩兩件大事,一是變性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確。民主黨當局通過各級立法,輿論宣導,學校教學,各大城市街頭舞台自由展示,努力在全美中小學推行青少年變性,奇形怪狀的非男非女「變裝皇后」已進入紐約中小學。美國國務院今(2022)年5月向世界宣布,今後將向全世界推廣LGBTQI、女權為主要內容的人權,希望各國配合。第二件大事是變著方法花錢,拜登政府一年半內增加國家負債10.5兆(相當於2021年全球GDP總量94.94兆美元的九分之一),導致美國通貨膨脹持續上升,今年5月高達8.6%,為1981年以來最高通膨數值。

第二件事情成了美國人不滿的最大公約數,只有享有通膨補貼的財政供養者表示通膨可以理解,78%的美國人對此不滿。第一件事情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確與拜登的最大政績,美國左禍到如今這地步,也算大半個世紀以來左派革命的最大成果。

通常對美國左禍的溯源,是回溯到1968年反越戰,那時的美國青年鬧得歡暢,遊行到哪個城市,哪個城市就進入性亂交、吸毒的狂歡季節。

行將在台灣出版的《西方的自殺》(Suicide of the West)一書作者約拿‧哥德堡(Jonah Goldberg)骨子裡是自由派,但在LGBTQI這種進步主張上,與自由派看法則分道揚鑣,他從第二輪進步主義運動中看到了資本主義黯淡灰暗的前景,反復強調資本主義出現是幾個偶然因素迭加的產物,是人類的幸運禮物,「從很多層面來說,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真的是一個奇蹟。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消除了世界許多地方的貧困、改善人類的健康,讓每一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創意。它唯一的缺點大概只有,它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論證人的本性包含不斷「尋覓自己覺得對味的新故事與新世界觀」,只是「道德和公民社會體制會給予人類行為重要的制約」,一旦失去制約,這種本性就會釋放,比如「有史以來人類要煩惱的事情,突然從怎麼求溫飽,變成有了錢之後人生該怎麼過」——美國左派確實是衣食無憂、太過悠閒才成天拿著自己的性器官折騰,因此出現這樣的荒誕事情──今年6月,一個長期堅持捐血的66歲男子因為拒絕回答自己是否懷孕,被拒絕捐血。

左禍標配:性亂演變至性別多元化

美國軍事力量超強且世界第一,美元霸權決定美國政府可以無限發鈔而美國可以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美國上世紀1970年代就已經進入這種外無強敵挑戰、內無衣食之憂的豐裕狀態,也因此,美國人當中的一半厭倦了各種道德約束,宣導進步主義。按照美國「進步主義」標準,回到原始縱欲也是人的本性,2020年「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簡稱BLM)運動中,美國抗議者集體裸奔、各種淫穢舞蹈競相在街頭亮相。

2022年4月,拜登政府發布了其任職以來第一份公開的美國政府報告,誇耀本屆政府為在全球推動「LGBTQI+)的人權所作的工作。拿過六次葛萊美獎,而且給老版花木蘭動畫唱過主題曲的歌手克莉絲蒂娜‧阿奎萊拉(Christina Aguilera)在洛杉磯的演唱會上穿上裝上巨無霸生殖器的表演服堂皇登場,粉絲激動萬分,美國左派認為這是美國進入進步主義新時代的標誌性事件。

這種極度性放縱導致美國遭遇家庭危機。2021年2月,蓋洛普(Gallup poll)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5.6%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屬於LGBT群體(LGBT是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的英文首字母縮略),這還不包括Q(Queer,酷兒),I(Intersex,雙性人)在內。2020年大選後,在美國民主黨左派當家的州出現了一些開放式婚姻:同年6月29日,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市西北的薩默維爾(Somerville),正式成為美國第一個通過承認多重伴侶關係(Polyamory)合法化的城市。該市法律將家庭夥伴關係定義為「由多人(People)組成的實體」。簡言之,「多重伴侶家庭」就是包含「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和交叉性關係的「群婚」制。

回歸原始欲望的《同性戀權益政綱》

這種「進步主義」運動始自何時?1972年2月,約有200名來自85個同性戀組織的領袖在芝加哥開會,並頒布了一份《同性戀權益政綱》(Homosexual-rights Platform),內有17項在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中要爭取的事項,其中四項是核心內容,例如:

同性婚姻合法化——2015年6月26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結果,裁定在全美範圍內同性婚姻合法;男娼、女娼合法化以及廢除合法性交年齡限制(這兩項已經在美國的大部分民主黨州實現);婚姻應不限人數、不限性別,集體婚姻可享法律福利(這在波士頓薩默維爾已經實現)。

美國的成功取決於四項核心原則:信仰、家庭、自由市場和教育,進步主義運動的目的就是瓦解信仰與家庭。哥德堡在《西方的自殺》的第十二章:家庭輸給了野蠻天性中(The Family's Losing War Against Barbarism),忍不住悲歎「資產階級文化被進步文化所摧毀」。這裡的「資產階級文化」是什麼呢?他說得非常明確:「1940到1960年代的資產階級文化制訂了一套『我們所有人都該遵循的生活準則』:要先結婚再生小孩,然後為了孩子努力維持婚姻;為了找到好工作,你得受教育,然後努力工作,不懶散;盡可能為你的雇主或是客戶多做一些事;當個愛國者並且隨時準備好為國效力;當個敦親睦鄰又慈善的好公民;避免在公開場合使用粗俗的語言;尊重權威;避免藥物濫用和犯罪。」

可能為了避免冒犯左派(畢竟作者是左派媒體重鎮《紐約時報》能夠接納的少數幾位「保守派評論人士」),作者並未提到美國大麻合法化、幾十所大學開設大麻專業、40%以上的美國人吸食大麻這一事實。但他引經據典,委婉地論述了家庭——傳統意義上的由一男一女組成的家庭作為社會最重要的細胞,對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健康的家庭,是文明社會的基石。……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任何社會中最重要的中介體制就是家庭。一個社會要能成功,一開始就得先有功能正常的健康家庭。家庭失能或不健康,社會就將走向衰退。我們在家庭這個體制之中,從天生的野蠻人,慢慢長成了體面的公民。家庭,是我們走向文明的關鍵。在我們融入某個社群、抱持某種信仰、成為某個階級或一個國家之前,我們先降生於家庭。這個家庭如何塑造我們,決定了我們成為怎麼樣的人。」

哥德堡悲歎:「許多批評資產階級道德觀的人都說,一男一女結婚組成的『核心家庭』根本就不是自然產物。」家庭這個文化引擎,目前正深陷困境。某種意義上,家庭的崩潰是資本主義文明危機的縮影。

 

6月17日是西方的父親節,但資料顯示,美國家裡沒有父親的孩子生活貧困的可能性是雙親家庭的孩子的5倍。Adobe Stock

▲6月17日是西方的父親節,但資料顯示,美國家裡沒有父親的孩子生活貧困的可能性是雙親家庭的孩子的5倍。Adobe Stock

 

沒有父親的孩子

6月17日是西方的父親節,美國的《福斯》(FOX)新聞網在那天請了三位黑人眾議員(共和黨籍)到台裡談「美國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無父危機」,其中提到大約80%的單親家庭由單身母親主持,這一驚人的統計資料不僅摧毀了核心家庭,而且摧毀了全國各地的社區。資料顯示,家裡沒有父親的孩子生活貧困的可能性是雙親家庭的孩子的5倍,孩子輟學的可能性要高出9倍,占所有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兒童的90%。例如,85%患有行為障礙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而戒毒和酗酒治療中心的所有青少年患者中有70%以上來自無父家庭。在美國,人所共知的是美國城市黑人社會已變成一個暴力氾濫的叢林社會,因為大部分美國黑人從小沒見過父親。

大半個世紀以來,黑人的家庭結構一直是美國國家公共政策利益的問題。莫伊尼漢(Daniel Patrick Moynihan)於1965年發表的《莫伊尼漢報告》(The Moynihan Report),研究了黑人貧困與家庭結構之間的聯繫,該報告假設黑人核心家庭結構的破壞將阻礙經濟和政治平等的進一步進展。報告發表的1965年,寫下關於黑人家庭即將毀滅的文章時,黑人的非婚生育率為25%。1991年,68%的黑人兒童在婚外出生(這裡的「婚姻」是由政府頒發的許可證定義的)。2011年,72%的黑人嬰兒由未婚母親所生,而2018年全國生命統計報告提供的數字是69.4%。一個種族有將近四分之三的青少年身邊沒有父親,成長過程中沒有成熟的榜樣可以模仿,心中就不會有基本的權威和秩序觀念。

研究過黑人家庭結構與福利甜毒的有兩位黑人學者:喬伊絲‧拉德納(Joyce Ladner)在1980年代看到了福利制「甜毒」發作的開頭,看到了平權運動帶來的政治地位改善已經被濫用,看到了「和白人一樣的夢想」是如何消逝的,三十多年後,著名經濟學家湯瑪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看到了「甜毒」發作的晚期:潰爛的社區、崩潰的家庭、失去自立能力的失敗者群體,以及更為深刻的種族隔閡。哥德堡指出,很多美國人不在乎核心家庭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這種情況讓美國人「失去各種重要的體制,被大自然打回原形」。

在這種LGBTQ文化的影響下,美國人近四成「無家可歸」。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根據人口普查局1990年到2019年統計資料做了分析,發現30年間成年人中的結婚比例從67%下降到53%,沒有同居夥伴者的比例從29%上升到38%,成年黑人中沒有伴侶的比例為59%,遠遠高於拉美裔的38%、白人的33%以及亞裔的29%。對白人、拉美裔、亞裔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沒有伴侶,而黑人則不同,沒有伴侶的女性(62%)比男性(55%)比例高。人類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價值感與歸屬感,價值感來自於被肯定(社會、群體),而歸屬感來自於被愛,而家庭正是人從出生開始得到愛與關照的歸屬之地,失去家庭,就失去最基本的歸屬感,是人類失樂園的重中之重。

哥德堡對此做了總結:「浪漫主義的政治思想和運動是一種腐敗」——進步主義正在腐蝕美國的社會觀念與家庭這一最基本的社會細胞,面對如此現實,誰能說這總結不對呢?

吸菸隱形危害大 三手菸殘存時間驚人

▲吸菸不僅傷害自己的身體,也戕害了周邊親友的健康。Adobe Stock
第235期
江菀

癮君子抽菸是個人的選擇,但二手菸、三手菸卻使周遭的人被動或非自願的受到影響。抽菸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非在菸熄滅後便煙消雲散,其有毒氣體與微粒會殘留在環境中。

許多人喜歡吞雲吐霧的感覺,感覺紓壓又提神,但是吸菸不僅傷害自己的身體,也戕害了周邊親友的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每年約有120萬人因為二手菸死去,其中不乏青少年及兒童。

吸菸的隱形危害

菸品中含有數千種化學物質,其中包括兩百多種危害物質與近百種致癌物,像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砷、甲醛、鎘與亞硝胺等。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菸害有關,例如:支氣管炎、高血壓、心臟病,甚至是肺癌。

二手菸,甚至是三手菸卻使周遭的人被動或非自願的受到影響。二手菸是分布最廣且有害的室內空氣汙染物,短期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中,可能出現咳嗽、眼睛不適、噁心、呼吸不順等症狀,長期暴露其中將造成氣喘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還會增加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

二手菸對於兒童的危害更明顯。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與吸菸者同住的孩童可能導致氣喘、細支氣管炎,甚至是肺炎,也會增加5歲之前死亡的風險。此外,幼童若在二手菸的環境下成長,較可能出現行為問題、學習表現不佳,長大時也容易變成吸菸者。

抽菸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非在菸熄滅後就煙消雲散,其有毒氣體與微粒會殘留在環境中、物體上,像是存在抽菸者的頭髮、皮膚和衣物上,或者是環境中的家具、窗簾和牆壁上,這便是所謂的「三手菸」(Third-hand Smoke),而其有害汙染物質含有高度致癌化合物,最多可殘留6個月,對於家中有嬰幼兒的傷害不容小覷。

 

電子菸中的化學物質經高溫霧化後,會產生甲醛、乙醛等多種致癌物質,危害不亞於一般香菸。Adobe Stock

▲電子菸中的化學物質經高溫霧化後,會產生甲醛、乙醛等多種致癌物質,危害不亞於一般香菸。Adobe Stock

 

水菸或電子煙是否比較好?

不少人試圖以水菸或電子煙來取代香菸,認為這比較不傷害健康,但是根據研究發現,不同的菸類只是產生的有毒物質不一樣,不管是哪種菸對身體的傷害都很大,更沒有哪一種菸是健康的。

研究發現,使用水菸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也會有呼吸道感染、癌症、肺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如果在室內使用水菸,測得PM2.5濃度甚至比傳統紙菸高。

電子煙在2003年問世,由於可以像香菸一樣能吸出煙、吸出味道和感覺,也可以選擇許多種不同的風味,讓使用電子煙的人口比例快速成長,青少年使用的人數也逐步增加。雖然電子煙可以選擇無尼古丁成分的液化混劑,但電子煙中的化學物質經高溫霧化後,會產生甲醛、乙醛等多種致癌物質,同樣導致二手菸和三手菸的危害,嚴重者還會造成肺部損傷。近年來世界各地出現許多疑似「電子煙肺傷害」(Electronic 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 Associated Lung Injury,簡稱EVALI)的個案,患者出現胸痛、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嚴重者甚至死亡。

遠離菸害,有開始就不嫌遲

不論是哪一種菸品,都對健康無益,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試圖使用水菸或電子煙來達到戒菸效果的成功機率並不高,反而吸引更多年輕人嘗試,最後製造更多吸菸者。戒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應及早讓孩童與青少年了解吸菸的危害,教育孩子拒絕嘗試吸菸,防範於未然。

對於癮君子而言,或許戒菸的過程痛苦,但戒菸對身體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只要戒菸20分鐘便能使心跳、血壓恢復正常;戒菸一年後,心臟病機率減半;戒菸5年後,肺癌死亡率減半。因此,只要決定戒菸就是往健康的生活邁進,永遠不會太遲,只怕沒有開始。

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瀕死體驗

▲1976年7月28日中國發生唐山大地震,主震於當地時間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圖為唐山市地震地震遺址公園內的紀念時鐘。Adobe Stock
第235期
青蓮

在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中,據官方資料,有24萬餘人喪生,16萬餘人重傷。1987年有醫務工作者對其中100位倖存者進行了瀕死體驗調查,收回有效資料81例,結果與其他國家的研究驚人一致。

瀕死者思維清晰

這81位被調查者多是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房屋砸傷、埋在廢墟下的倖存者。在接受調查當中,有半數以上的人回憶說,在感到生命一點點流逝時,不但不害怕,反而思維特別清晰,心情格外平靜和寬慰,無任何恐慌感,甚至有的人在這危難之際,還有某種歡樂或愉快的感覺,並覺得思維過程異常迅速,浮想聯翩。

 

有人在瀕死體驗中感受到與宇宙融為一體感。Adobe Stock

▲有人在瀕死體驗中感受到與宇宙融為一體感。Adobe Stock

 

大多數的人都表示,此時有自己經歷了回顧一生、意識與軀體分離、失重感、身體陌生感、身體異常感、世界毀滅感、同宇宙融為一體感、時間停止感等。這種感覺令他們刻骨銘心,甚至多年後仍然記憶猶新。

一位在唐山大地震時只有23歲的劉姓女性被倒塌的房屋砸傷了腰椎,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瀕死體驗時說:「我思路特別清晰,思維明顯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節如電影般一幕幕在腦海中飛馳而過,童年時與小夥伴一起嬉笑打逗、談戀愛時的歡樂、受廠裡表彰時的喜悅……這些往事一時之間紛紛閃現在腦海中,其中大都是令人愉快的生活情節。」

一位28歲的銀行職員王某說:「當時我正在熟睡中,只聽見一聲巨響,感覺到一塊天花板砸下來壓在我的胸部,我掙扎著試圖拔出身體,可是怎麼也動不了,想喊,卻不管用多大的勁也喊不出來。這時朦朧之中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只見眼前出現了一個穿長袍馬褂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雖然離得很近,但相貌卻怎麼也看不清楚,面部模糊一片。他帶著我走進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我眼前一片漆黑,只覺得身體在不由自主地跟他走。行至黑洞的盡頭,我才發現眼前是一個金碧輝煌的地下宮殿。那個男人進去裡面報告。片刻功夫,我聽見裡面有人說:『生死簿上沒他的名字,先讓他回去吧!』此時,我一睜眼,發現自己早已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醫生、護士們正在緊張地給我做搶救呢!」

半數體驗「靈魂出竅」

近半數被調查者有意識到靈魂從自身分離出去的感受,覺得自身形象脫離了軀體,即所謂的「靈魂出竅」。還有的報告者稱,在自己身體之外的半空中或天花板上「看到」自身的形象。這種軀體外的自身形象也具有某些生命跡象,如脈搏、呼吸等,有時還可返回到自己身體。

一個被調查者這樣描述:「當時覺得自己身體分為兩個,一個躺在床上,那只是個空殼,而另一個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氣還輕,晃晃悠悠飄在空中,感到無比舒適。」

倖存者李某回憶說:「身體好像已經不屬於自己了,下肢似乎不翼而飛,身體的各個部位散落在空間裡,接著好像沉在萬丈深淵裡,四周一片黑暗,聽到一聲聲難以描述的莫名其妙的聲音,這種感覺大約持續了半個小時。這時開始回顧自己短暫的一生,但這些回憶純粹是一種意識流,根本不受大腦支配。」

看見光亮,與親友團聚

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過坑道或隧道這類空間的奇特感受,有時還伴有一些奇怪的嘈雜聲和被牽拉或被擠壓的感覺,稱為「隧道體驗」。有人還感到在這黑暗的坑道內行進已快到了盡頭,看見了光亮,「光明即將來臨」。

還有約四分之一的被調查者體驗到,「遇見」非真實存在的人或靈魂形象,大多為過世的親人,好像是與他們一起進入非塵世領域繼續生存,或者是在世的熟人或陌生人,如同與他們團聚。

81例受研究者中,有47例在經歷瀕死體驗後性格有所改變。「死而復生」之後,絕大多數人都變得溫和、包容、樂觀。這些來自中國的調查結果與世界其他國家學者的調查驚人地相似。

香港「黃色經濟圈」何去何從?

▲2019年香港民眾發起「黃色經濟圈」抵制《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宋碧龍攝影
第235期
文龍

所謂「黃色經濟圈」(Yellow Economic Circle)始於2019年9月,是指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者,以政治取態做區分所構建的經濟圈。

黃色經濟圈在消費時優先光顧政見及理念相似的食肆或商家(俗稱「黃店」),同時抵制行為親共、支持《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或支持香港員警的食肆或商家(俗稱「藍店」)以及中國大陸資本旗下商家機構(俗稱「紅店」),希望達到民間互助的效果,借此獲得資金支援運動,為示威者創造職位,進行專業培訓和職業配對等,同時希望香港的供應鏈減少進口中國大陸貨品,打破親共財團壟斷,故亦有評論稱之為「消費逆權」或「反共經濟圈」。

根據《明報》在2020年1月遊行中的調查,93.6%受訪者會參與黃色經濟圈,形式包括光顧「黃店」或抵制「藍店」。據《彭博商業週刊》引述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的估計,黃色經濟圈的市值可能高達1,000億港元(約新台幣3,790億元)。

人們擔心香港目前的政治局勢已經惡化,類似中共建政後1950年代上海的局勢。當香港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政府會收緊立法,整頓「黃色經濟圈」,不僅那些店鋪可能減少,而且可能會影響整個香港的經商環境。

在疫情及相關防疫措施的打擊下,香港首季內部需求也明顯轉弱,私人消費支出首季換算年率的實質跌幅為5.5%;經商氣氛同時轉差,整體投資支出較去年同期實質跌幅擴大至8.4%。

另外,由於《香港國安法》實施,商家的許多常客已經離開香港,「離港清稅」個案一年內大增八成。再結合香港勞動人口暴跌,顯示青年和精英階層紛紛移民,開始對勞動市場和財政收入帶來重大衝擊。但仍有商家希望能保留這個「聚集地」,讓那些仍在堅守香港的人有個落腳的地方。雖然店主堅持不懈,但他們需要大量的宣傳才能獲得可持續的支援。

日銀利率為何與全球背道而馳?

▲日本央行6月17日維持超低利率,專注於支持經濟復甦,日圓匯率應聲下跌。Getty Images
第235期
文龍

日本央行6月17日決議維持負0.1%的短期超低利率目標,並承諾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引導至0%左右,與全球貨幣緊縮浪潮背道而馳,以表明決心專注於支持經濟復甦。

該決定公布後,日圓匯率下跌,債券收益率下跌,符合人們的普遍預期。但一些市場人士猜測,日本央行可能屈服於市場力量並調整其貨幣政策。

日本央行表示,必須「密切關注」匯率變動可能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表示:「日圓近期快速下跌加劇了前景的不確定性,使企業難以制定商業計畫。因此,這對經濟不利且不可取。」

日本央行還堅持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或更低水準的指引,並擴大了無限量購買10年國債的計畫。黑田東彥說:「現在提高利率或收緊貨幣政策,將給正在從COVID-19大流行的痛苦中復甦的經濟,增加進一步的下行壓力。」

日本政府和央行已升級警告,如果日圓大幅下跌,準備在必要時進入貨幣市場。然而,對日圓疲軟的擔憂並未阻止日本央行透過增加購買債券來捍衛其10年期收益率目標的上限。黑田東彥表示,雖然全球收益率上升帶來壓力,日本央行不會容忍10年期國債收益率超過0.25%上限。

黑田東彥的言論突顯了日本央行作為全球最後一個主要鴿派央行的地位,其同行們積極收緊貨幣政策以遏制通膨飆升。

在美國聯準會(Fed)升息75個基點之後,歐洲各國央行6月16日升息,其中一些央行的利率震驚了市場。

日本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政策分歧,已將日圓兌美元匯率推至24年低點,這可能會推高已經上升的進口成本,並使消費冷卻。

實際上,日本央行陷入兩難境地。由於日本的通貨膨脹率遠低於西方經濟體,其重點是以低利率支持疲軟的經濟。但是鴿派政策引發日圓暴跌,損害了嚴重依賴燃料和原材料進口的日本經濟。

美國股市下跌, 投資者如何應對?

▲近期美國股市下跌,引發投資者焦慮。Adobe Stock
第235期
李靜汝

全球股市最近走勢不樂觀,包括大科技股下跌,像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特斯拉(Tesla)等,今年一直呈現下跌趨勢,引起許多投資人的焦慮和恐慌。股市下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與通貨膨脹有何關係?可能持續多久?現在最佳的投資選項又是什麼?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博士闡述了相關見解。

股市下跌與通膨的關係

謝田表示,個別公司下跌的原因不太一樣。比如臉書目前用戶增長放緩,就會影響到股票;亞馬遜也是,因為疫情,很多人會轉向網路購物,但它的成本上升;蘋果就跟iPhone12、iPhone13的銷售有關;特斯拉迅速擴張生產速度和規模,人們擔心因為上海封城,特斯拉會無法滿足預期的交貨量。馬斯克用特斯拉作為擔保去購買推特(Twitter),也會影響股價。

謝田分析,最近美國整體股市下跌與通膨有關,和美國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有關。

為什麼現在美國GDP會下滑?這讓很多人困惑。因為美國就業非常高,失業率只有3%多,為何第一季度GDP卻下降?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例如有些人認為是因為庫存下降。

一個最好的解釋是,美國的勞動生產率下跌和勞動成本飆升,也就是指它的生產效率不彰。雖然很多人在工作,但這也意味著很多技能、工作品質、工作態度不是那麼好的人可能也在工作,生產效率不高。如果失業率很高時(當然我們不主張失業率很高),因為競爭,只有工作態度、工作最積極、生產效率最高、最有能力的人在工作,生產效率就會是不一樣的。

美國第一季度勞動生產率下跌7.5%,這是75年來最糟糕的情況,這是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報告,而單位勞動力成本飆升11.6%。因為缺人,很多公司僱不到人,不得不增加工資導致增加生產成本,這在過去四個季度漲幅達到7.2%,達到自從1982年第三季以來最大漲幅。據華爾街估計,總體生產率下降5.2%,而單位勞動力成本增加了10.5%。雖然美國聯準會在降息,但是經濟成長率卻在下滑,必然帶動整體股市下跌。

股市下跌也與疫情有關。因為疫情導致封閉,導致失業率上升。中共的封城政策導致國際供應鏈斷裂,帶動了全球和美國的通膨。美國的通膨失控,5月物價上漲率達到8.5%。俄烏戰爭也削弱了國際經濟活動,還提高了世界能源和糧食產品的價格。

美國通膨與拜登政策

據美國媒體報導,拜登在多次講話中強調,美國的通膨與俄烏戰爭有關。謝田表示,其實美國通膨從2021年1月拜登就職就開始了。2021年之前,就是川普執政的四年,通膨基本上是2%以下。2021年1月拜登上台後,通膨開始穩步上升,很快突破了3%、4%、5%、6%、7%、8%,現在一直到8.5%,已經失控。美國現任政府過度支出,印鈔花錢,政府大量赤字,高達5、6兆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大量資金流入市面,必然導致通膨。還有拜登政府的綠色能源政策,導致美國近海石油開採下降,頁油岩生產關閉、煤礦減產,都造成美國能源價格上漲。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謝田進一步分析,投機者看到股市一直下跌,可能覺得是進場的時候了。現在美國升息了,很多資金也會回流美國,若這些人進場,可能會使股市上升。如果經濟繼續下滑,股市還會下跌。現在看來,第一季度經濟下降1.4%。美國經濟若是連續兩個季度下降,才會說是陷入衰退,現在還很難講,所以股市恐怕還會在低價位持續一段時間。

謝田最後表示:「我一般不太提出具體的投資建議……如果你看好的股票,公司股票跌很多的話,你也可以考慮投資股票。但是最好的股票投資辦法,在我看來就是如果在你工作的公司,你很清楚這個公司未來走向,運作很健康。還有產品,有新的產品,有新的市場,你在這個公司,因為知道公司內部的運作,你只對它有信心,公司又給你一些股票股權,給你一些期貨的話,或者給你原始股,你不妨投資這些股票。」

謝田說,不建議普通民眾去投資股市,除非是專業人員,因為風險太大了,得不償失。如果有餘錢,可以購買一些黃金,黃金價格現在還不是特別高,還是可以考慮投資;美國房地產還是可以投資,利息在上升,但還算是低利率,2%、3%、4%實際上不是很高的利率。若還沒有住宅,建議可以購買住宅,也可以找合適的房地產投資。

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

▲通貨膨脹率有一個「閾值」(Threshold),低於這個閾值,通膨有助於經濟成長;高於這個閾值,通膨迅速轉為毒藥,對經濟產生嚴重傷害。Adobe Stock
第235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關於通貨膨脹、升息與股市,相信讀者這陣子已經讀了相當多的文章,幾乎耳熟能詳了,但本文想從一個比較另類的角度,探討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傳統上,通膨總被視為洪水猛獸傷害經濟,嚴重時,甚至會毀掉整個國家社會。Adobe Stock

▲傳統上,通膨總被視為洪水猛獸傷害經濟,嚴重時,甚至會毀掉整個國家社會。Adobe Stock

 

傳統上,通膨總被視為洪水猛獸傷害經濟,嚴重時,甚至會毀掉整個國家社會。大致上,通膨越嚴重,經濟就越糟糕。但如果我們把通膨當成經濟的毒藥,那麼,根據「毒物興奮效應」(Hormesis),存在一個輕微程度的通膨,有助於經濟成長。當通貨膨脹率低於某個數值時,對經濟反而有所幫助。

通貨膨脹率有一個「閾值」

各位可能對「毒物興奮效應」感到陌生,其實很容易理解:毒物稀釋到某一個程度之後,不僅無害,還有益健康。這個效應普遍存在於生命系統,從細胞、組織、生物、生態到族群社會。其原理來自有機體對逆境的適應力,一旦克服逆境,就會變得更加強壯。

果不其然,美國聯準會前副主席費希爾(Stanley Fischer)於1993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時,首先以實證研究發現,通膨和經濟成長存在「非線性關係」:在低通膨時,通貨膨脹率和經濟成長率呈正向關係;在高通膨時,通貨膨脹率和經濟成長率呈負向關係。換句話說,通貨膨脹率有一個「閾值」(Threshold),低於這個閾值,通膨有助於經濟成長;高於這個閾值,通膨迅速轉為毒藥,對經濟產生嚴重傷害。說得更白一些:中央銀行可以採取寬鬆措施促進經濟成長,只要通膨低於「閾值」!

這個發現引起關注,因為對貨幣政策帶來相當的改變。非常多的學者和研究單位,特別是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隨後做了更廣泛、更深入的研究,可惜各研究所找出的閾值不盡相同。但大體上,閾值是存在的,而且已開發國家的閾值(約為1~3%)和開發中國家(約為7~11%)不一樣。

美、日面對通縮時反應不同

為什麼通膨有刺激經濟成長的作用呢?費希爾提到托賓(J. Tobin)在1960年代所主張的「投資組合替代機制」。當通膨發生時,資本投資相對於持有現金更具吸引力,這導致較高的投資比重,從而帶來較高的成長。簡單說,人們因為害怕錢會變薄,所以加重證券投資,而熱絡的證券市場,有助於企業募集資金,增加實質投資,從而帶來經濟成長。

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後,就可以看出美國和日本在面對通縮時的不同反應與不同效果。當經濟不景氣,利率趨近於零,物價水準持續下跌時,日本所採取的量化寬鬆,傾向於小心翼翼,避免造成通貨膨脹;而美國則是以通膨2~4%為目標。我們可以從2010至2020年之間,二國的通貨膨脹率數字與央行資產總額變化看出端倪。當然,這只是筆者的臆測,沒有確切證據。但從IMF於2018年4月對日本貨幣政策的公開評論,似乎得到某種印證。該評論認為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失敗,應繼續執行量化寬鬆,以達到通膨率2%的目標。

話說回來,央行積極操作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成長,這樣的做法,經濟學界一向分成正反二派,涇渭分明。古典學派認為經濟總是會自我調整,達到最適狀態,人為干預最後反而弄巧成拙。凱因斯學派則認為,經濟並不總是能夠自我調整到最適狀態,需要政府在適當的時機採取適當的措施。

接下來,容筆者以一個另類的比喻,協助讀者掌握美國利用「通膨閾值」的實際狀況。

把通膨推進到閾值之下一點點的地方,以追求長期最大的經濟成長,這個概念,有在跑步的朋友或許會發現,和運動科學裡的「無氧閾值」出奇地相似。如果你使盡全力衝刺,心跳馬上加速超過無氧閾值,不用幾分鐘,你就跑不動了。如果你按照自己覺得舒服的速度慢跑,雖然可以跑得很久,也不會受傷,對健康很好,但速度就是很慢。重點來了,如果你不是衝刺,也不是輕鬆慢跑,而是把心率維持在剛好閾值下方,就可以用相當快的速度,跑一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是專業選手的跑法。優點是又快又遠,成績很好;缺點是跑起來非常不舒服,但勉強可以忍受。

美國和日本,顯然,一個是專業跑法,一個是健康跑法,具體而微地反映在經濟表現上。美股S&P 500指數在2010年初為1,133,2020年初為3,258,漲幅高達187%,同期間的經濟成長率穩定維持在每年1.5~2.9%之間。這樣的表現,可以說相當亮麗。至於日本,成績雖不如美國,但也不是很差。同樣2010年初到2020年初,日經225指數從10,655上漲到23,205,漲幅118%;經濟成長率除了2010年因前一年的基期低而有4%的成長外,各年度穩定維持在0~2%之間。

美國就像路跑拚過頭

長時間跑在閾值附近,身體其實很不舒服。各位讀者只要看一下路跑選手接近終點前的表情和神態,就會明白。可想而知,美國人民,特別是基層民眾,在長達十年的閾值通膨下,忍耐其實已經到了極限。無論如何,跑者這時應該放慢腳步等體力恢復,否則就會失控,造成無法預估的傷害。

2020年之後,原本美國已經準備逐步縮表,放緩腳步,不料爆發新冠疫情,只好又火力全開繼續執行寬鬆政策。聯準會將資產規模一口氣擴增到將近9兆美元之譜(2008年金融海嘯前只有9,000萬左右)。連續十年的寬鬆政策之後又大幅擴表的結果,就是一有風吹草動便難以收拾。因此,烏俄戰爭和上海封城事件,輕易就讓美國通膨加速上升,達8.6%,遠超過閾值。根據費希爾1993年的研究,經濟成長將嚴重受創。

就像路跑拚過頭,超過體力極限的選手,美國現在只能好好地休息,一切等通膨降到閾值以下再說。

支持印太架構 發展公平競爭制度

▲2022年5月23日(左起至右)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國總統拜登和印度總理莫迪於東京出席印太經濟架構會議。Getty Images
第235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美國聯合日本等13國要建立「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簡稱IPEF),台灣在美國國會議員強力支持下仍未獲邀參加,有不少人感到失望。美國另邀台灣對話,可能要比印太經濟架構的協商更快提出內容類似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但又有人說,台灣單獨和美國談判可能無法抗拒其壓力,也可能失去和其他國家合作的機會;另外有人說,印太架構沒有像自由貿易協定那種免關稅的利益,因此誘因和成功的機會不大,我們可能只有付出而沒有收獲;也有人認為,印太架構是美國要和中國爭霸,我們不該選邊站。

這種種說法各有其或對或錯的假設和道理,但若把印太架構當成是為世界發展新規範和公共財的方法,上述各項疑慮都不是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藉機提議發展對台灣和世界有利的制度和公共財。

 

不少人把印太架構,乃至美中貿易爭議都當成是爭霸。Adobe Stock

▲不少人把印太架構,乃至美中貿易爭議都當成是爭霸。Adobe Stock

 

平等競爭 vs. 能者領導

不少人把印太架構,乃至美中貿易爭議都看成是美中在爭奪世界霸權。人類和國家確實也常為自己的利益而相互爭鬥,但在討論私心和惡意之前,若對相爭各方做最善意的假設,雙方的基本差異乃是對「平等競爭」和「能者領導」這兩種思想哪一種能帶給人們較大的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很多想法、國內制度以及國際策略的差異,都由這思想的差異加上個別利益而衍生出來。

現行主要由美國領導發展出來的世界經濟制度和秩序,是以自由和公平競爭為原則。它的主要思想是美國立國精神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以及由亞當‧斯密(Adam Smith)開始建構的自由競爭可使整體福利擴大的經濟理論。這是一種平等競爭的思想和制度。這制度包含了民主政治、資本主義經濟以及對基本人權的尊重和保護。但二、三百年來,這制度的運作並不是完全順暢,也有很多問題存在。所以平等競爭這思想的相關制度仍不完美。

而在1776年美國獨立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出版之前,能者領導才是主要的思想。柏拉圖主張國家要由才德兼備的哲王來領導。中國要君王像傳說中的堯舜禹湯那樣當聖人,國家領導人要愛民而以民為本。這也就是有能力的人要當領導者,而且要照顧能力較低的人。這其實也是很好的理想,問題是出在怎樣找出有能力的人來當領導者,並且讓他們無私地仁民愛物。而依幾千年來出了那麼多君王的經驗,符合這理想的實在很少,即使原來有理想的人也常在得到權力之後開始追求私利。而私心的存在及領導人或其團隊可以得到私利這事實,更使領導人選不再是由才德來決定,而可能變成由鬥爭能力來決定,惡質反而成為重要的競爭力。

從這道理和歷史經驗來看,「能者領導」比「平等競爭」的思想更可能導致重大災難。能者領導的思想擴大到國際上更成為侵略和爭霸等惡質競爭的藉口。例如:中國侵略「夷狄」是說要「教化」他們;希特勒的行為是基於德意志是最優秀的民族。這也是二百多年前平等競爭和自由民主思想興起的原因。

而在現行的全球自由經貿制度下,「能者領導」的思想和做法卻得到更大的優勢。採取這種思想的國家以不公平的補貼和金融等其他政策,甚至以行政政治干預和國家整體的力量來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以及抵制或傷害外國的競爭者。自由的環境和別人採取的公平做法,讓採取不公平手法的國家可以為所欲為地搶占市場和掠奪別人的技術。這不只是傷害遵守公平的人,也使一些人羨慕這種策略而想仿效,基於平等競爭的現行全球自由經貿制度也可能會因而崩潰。如果我們認為世界該平等競爭,而不是以大欺小或其他惡性的競爭,我們就值得協助改善平等競爭的制度。

台灣應如何看待印太經濟架構?

印太架構一個合理的規劃方向就是修補現行經貿制度的各種缺點和漏洞,讓它更能確保公平的自由競爭,並阻止不公平的競爭和掠奪。這裡面可做的事至少包括更周延的公平競爭規範、更有效制裁不公平競爭的手段、反制不公平措施的集體行動、及早發現不公平行為的偵測和資訊系統、使自由競爭及合作更順暢的制度和其他公共財,以及遭遇不公平競爭時的互助或救濟辦法等等。建構好這類新規範和公共財,以平等競爭為基礎的世界經貿制度才不會被不公平競爭打垮。

但台灣為何要加入平等競爭的陣營,而不要加入能者領導和不公平政策的陣營?除了從歷史和人性來看平等競爭是世界較好的制度之外,從我們的私利來說,這主要也是因為我們是小國,並沒有太大的能力去從事不公平競爭,更難抵抗別人的反擊。做為民主國家也不容易取得很多數人的同意而特別支持特定廠商。因此平等競爭的體制應該對我們這種小國較有利。而不管在那種體制中,小國常較大國更不容易對抗不公平競爭,也常更需要公共財的協助,因此小國更要努力支持公平的制度和其他公共財。所以台灣應該努力參與和協助印太經濟架構發展促進公平競爭的各種辦法。

這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只想要取得關稅減免利益,也不必太在意我們為什麼不能成為印太架構的首批成員,對我們最重要的是各國這次的行動能否促進及確保自由公平的貿易。台灣作為面對極多不公平競爭的小國,應該能提出很多確保公平競爭的構想。台灣能先和美國協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因此更能由這角度影響美國及印太架構要推動的改革方向,並因而由制度和共識面提供台灣及世界更大的保障。

台灣應如何看待美中爭霸?

最後來看美中爭霸的問題。台灣不少人把印太架構,乃至美中貿易爭議都當成是爭霸,是美國為了自己的霸權而要打壓中國。美國做為世界最強的經濟體確實得到不少好處,但美國似乎沒有無所不用其極地想當霸主。例如:二戰結束,美國幾乎可控制全世界時,美國並未像蘇聯一樣將一些國家和土地占為己有。美國反而用美援和馬歇爾計畫讓德國、日本和其他國家快速復興,甚至反過來挑戰美國的權威。

一定有人說那是為了反共產主義或反蘇聯,但在蘇聯瓦解之後,美國為何又要給中國最惠國待遇並讓中國加入WTO,而想讓中國因經濟發展而民主化?這些事情或許可有很多理由,但似非一個處心積慮要做霸主的國家之聰明戰略。而美國援助其他國家和世界發展的支出,似乎也不小於一般人認為它因為做霸主的收入。美國基於每個人生而平等和自由民主的理念,從一戰以後其實花更大力氣在建立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等促進平等競爭的國際組織制度和全球公共財。所以美國比較傾向是支持平等競爭的國家。

反觀傾向「能者領導」的國家,取得領導權的人或組織為了確保自己被認為是能者的地位,在國內常用不民主的方式壓制不同的意見,並神化自己,而成為前南斯拉夫副總統吉拉斯(Milovan Djilas)說的新階級,壟斷各種利益並欺壓其他不屬於其能者集團的一般人。而採用補貼等等不公平競爭手段,則可以讓沒競爭力的特權廠商賺錢,甚至在國際上取得競爭力和技術領先,而使這些領導人和其集團能夠以打敗外國,或讓外國受到損失來「證明」領導人和其集團是能者,以繼續掌權。這種能者領導的思想,在國際關係上就變成要爭取當世界的領導者或霸主,以進一步證明領導者是能者,並可能使國家取得領導者之利益和榮耀。

如果世界是公平競爭互相尊重,並沒有誰是霸主的問題。有些國家規模較大而得到一些大規模的利益,也不算很不公平,而且可用自由貿易來降低其不公平。但若有國家是認為自己較優秀,認為霸主有鉅額利益,甚至認為「奉天承運」就是該輪到它當霸主,因此想爭取當霸主,那就會導致以強欺弱及各種不公平的做法,恐非世界之福。

所以我們該選的不是誰當霸主,而是要選怎樣的制度對我們和世界較有利。台灣有些人想要支持中國當世界霸主,因為他們以為台灣若和(或被)中國統一,台灣也就會是霸主的一部分,因而有霸主的榮耀和利益。但如前所述,如果不是在平等的制度,霸主內部的分配經常是很不公平的。從新疆和香港來看,霸主的一部分很可能比非霸主還沒有尊嚴、利益和人權。所以發展世界平等公平競爭的制度,才是我們該支持和努力的方向。

龍膽石斑業者陳明宏 憂內銷價格隨外銷跌落

▲雲林口湖「水井」養殖區約128公頃,此為明湖海產店外的龍膽石斑養殖魚塭。
第235期
文、攝影⊙謝平平

台灣石斑魚養殖地圖,由屏東往北走至雲林口湖,已是臨界點。濱海的雲林縣口湖鄉,靠著西濱快速道路、台78線東西快速公路對外聯通,交通也算方便。但放眼望去,不是田間,就是一池又一池的魚塭。

 

明湖海產店有許多政商名流光顧過。

▲明湖海產店有許多政商名流光顧過。

 

外面畫著一隻巨型龍膽石斑的「明湖海產店」,就座落在口湖鄉。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天天高朋滿座,「我這餐廳從11點開門,就是一桌又一桌的客人,我都沒在休息啦!」老闆陳明宏說,消費者多是為了龍膽石斑走進餐廳,附近沒有景點,晚上人流稀落,7點就打烊。

 

龍膽石斑養殖業者陳明宏表示,龍膽石斑需養殖四、五年,方可食用。

▲龍膽石斑養殖業者陳明宏表示,龍膽石斑需養殖四、五年,方可食用。

 

龍膽石斑養殖戶兼營餐廳

面積約80平方公里的口湖鄉,其中128公頃的「水井」海水養殖區,以文蛤、草蝦、蟳為主,與嘉義縣東石鄉共享養蚵的外傘頂洲,冬天則可捕撈烏魚,居民人口為2萬5,000人左右。此處養殖龍膽石斑的業者極少,陳明宏當年是因朋友介紹,才開始養殖高經濟價值的龍膽石斑。

陳家土地不小,但因地層下陷,無法種植農作物,三甲的土地就此閒置。他乾脆開始挖掘魚塭,嘗試養殖吳郭魚、虱目魚、蝦子等。2012年,才以三分地來養殖龍膽石斑。

 

明湖海產販賣各類海鮮,也做電商。

▲明湖海產販賣各類海鮮,也做電商。

 

「我不投藥,採用低密度養殖。」陳明宏在魚池中放入虱目魚、蝦子,創造生態鏈,熟悉龍膽石斑的養殖方式後,慢慢增加養殖面積。經過十年,他已是龍膽石斑的專業養殖場,自行購入-50℃的冷凍櫃,兼做電商與海鮮中盤商。

 

龍膽石斑料理,營養美味。Adobe Stock

▲龍膽石斑料理,營養美味。Adobe Stock

 

龍膽石斑營養美味

「這個龍膽石斑排,吃過的都說讚!」在陳明宏熱情召喚下,來客嚐了一口,果然酥脆鮮美,口頰留香,一口接著一口。

養殖龍膽石斑的隔年,陳明宏就開起餐廳,起初是朋友喜歡聚在這裡聊天,自己自告奮勇下廚,因「食材」新鮮,博得好評,從此賓客絡繹不絕。他養殖的龍膽石斑除在自家餐廳販售,還供應外燴業者,「疫情前,都是三十、五十、二百斤這樣出貨。」

龍膽石斑是石斑魚屬中,體型最大的魚種,最長可達270公分,被民間暱稱「石斑王」,而石斑魚身長僅約30公分。

 

為因應小家庭興起,陳明宏推出分切龍膽石斑冷凍包。

▲為因應小家庭興起,陳明宏推出分切龍膽石斑冷凍包。

 

七年前,為符合小型核心家庭趨勢,陳明宏開始進行魚體分切銷售,加上自家餐廳、辦桌,改為主攻內銷市場。其他石斑魚養殖業者則以外銷為主,七成銷往中國大陸。

憂心內、外銷價格連動

陳明宏皺眉表示,台灣漁民陸續到中國大陸教授石斑魚的養殖技巧,現在中國大陸養殖石斑面積已經超過台灣。二、三年前,市場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大陸開始殺價,每台斤250元殺到160元左右。」養殖業者憂心忡忡。

今年6月,中國大陸突喊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早不做外銷生意的他,只擔心內銷價格隨之崩盤,「他們外銷價格下降,內銷價格也會掉下來,這二者價格是連動的。」

疫情衝擊下謀定而動

台灣龍膽石斑內銷市場多在高級餐廳。因龍膽石斑膠質多,且富含必需胺基酸與B1、B2、菸鹼酸、B6等多種類維生素B群,非常適合老人、小孩吃食,「現在問題不在價格高低,是沒有市場。」

陳明宏指出,內銷市場因疫情而大受打擊,外燴業者休息,他的海產店生意也一落千丈,「不過,我也不擔心,因為龍膽石斑可以繼續養,肉質還是非常好。」

從砂石業轉回養殖業,陳明宏表示,也許哪天就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出門遊山玩水,他不強求兒子要接手龍膽石斑的養殖工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許看看市場回穩後,再做打算也說不定。

 

 

相關文章:

由石斑魚危機 看台灣高經濟魚種養殖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