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毀掉了「印太戰略」

▲沒有人喜歡戰爭,但俄烏戰爭何時結束,無法判斷。Adobe Stock
第233期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俄烏戰爭何時結束,無法判斷。但已知的是,這場戰爭導致美俄關係全面破裂,對美國的全球戰略構成重大損害,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

第一、導致美國全球外交更加困難。俄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有否決權。沒有俄國的合作,美國在聯合國推動任何重大決議都沒法通過。像北韓、伊朗、全球反恐等問題,都需要俄國合作(之前俄國都配合著美國)。而俄烏戰爭後,美俄成為敵人,美國的全球外交將會遭到俄國杯葛。

有人會說,美俄關係破裂,責任在普丁,是俄國入侵烏克蘭,才有美國對俄制裁。但這場戰爭只要美國做些努力就完全可避免。最近川普幾次演講都提到,如果他在白宮,烏戰不會發生,意思是他會事先調停。因俄國的目的不是占領整個烏克蘭、占領歐洲、滅掉北約等,而是兩項有限目標:要求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即不加入北約(俄國無法接受北約飛彈部署到烏克蘭,瞄準莫斯科),停止對烏東地區俄國人的納粹般迫害。這樣的條件完全可通過談判解決,從而避免戰爭。

但拜登事先不調停,反而公開宣稱,美國不會和俄國作戰,等於縱容俄國開戰,隨後美國大量軍援烏克蘭,支持戰爭持續進行。不管拜登出於什麼動機,但結果非常清楚,就是美俄關係全面破裂,回到冷戰時的狀態。這對美國今後全球外交將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被迫轉到歐洲

第二、導致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從亞洲轉回歐洲。美國獨立後,長期的全球戰略重心都是這樣排序:第一是歐洲,第二美洲,第三中東。但2000年以後,美國做了重大調整,改序為:第一是亞洲,第二中東,第三美洲。歐洲不僅不再是全球戰略重心的第一順位,反而從前三名中消失,因俄國已不是共產蘇聯,歐洲基本不會再有戰爭。而中共崛起,「一帶一路」等全球擴張,已成為全球主要威脅,所以中共所在的亞洲,成為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第一名;由於反恐需要,中東成為戰略重心第二;美國後院的北美降為第三。而烏戰爆發,美俄成為敵人,美國將派更多兵力駐守歐洲,俄國也會大力發展軍事,兩國對峙,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被迫改回到歐洲(防範俄國)。

這裡一個關鍵問題是,對於美國來說,到底是遠在歐洲的烏克蘭重要,還是全球外交戰略重要?這個全球戰略包括:遏阻北韓發展核武、遏阻中共擴張。多位美國戰略學者都提出,烏克蘭的地理位置等,對美國來說根本不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美國更應該關心的是全球戰略,重點是遏阻中共在亞洲擴張,而絕不應該刺激俄國。在烏克蘭發生戰爭,導致全球戰略重心從亞洲轉到歐洲,這是大錯特錯。

拜登的第三個戰略失誤是,對俄國全面制裁,等於把莫斯科推向北京那邊,更促中俄結盟。雖然原來中俄關係也不錯,但基本上是相互利用。中國需要拉攏俄國,在對抗美國時增加重要籌碼;而俄國需要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市場,來發展本國經濟,所以需要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但在根本價值理念上,普丁並不是習近平的思想戰友。然而在美國全面圍堵俄國的新全球戰略格局下,俄國空前需要中國,所以和中國進一步聯手已成必然。這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川普、安倍、莫迪 思想的親兄弟

拜登的第四個戰略惡果是毀掉了川普總統苦心建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川普擔任總統時,看清了中共是全球主要威脅,所以提出「印太戰略」,籌建了美國、日本、印度的三角聯盟,共同制約中共。這是冷戰結束後,印度首次願意加入美日聯盟。按人口,印度是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和全球第一個民主國家、全球唯一超強的美國聯手,還有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這三國聯手的力量巨大,對中共構成前所未有的重大威懾,形成日本在前,印度在後,前後夾擊制約中共的戰略局面,美國全局支援。

這個戰略聯手為什麼能夠形成?首先是川普有戰略眼光,看清了中共是主要敵人,必須保障印太區域安全;另一重要原因是,印度發生了重大政治變化。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基本是反美的,熱衷第三世界不結盟運動,卻與共產蘇聯聯手,還暗中與毛澤東的紅色中國呼應,主要是抗衡美國。

印度在1947年獨立後,長期被非常左傾、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尼赫魯家族統治:印度是內閣制,哪個黨獲得國會多數席位就組閣,黨主席出任總理,每屆五年,沒有任期限制。尼赫魯當總理17年,他的女兒英迪拉‧甘地當總理16年,英迪拉的兒子拉吉夫‧甘地當了5年的總理,尼赫魯家族三代人左傾統治印度38年,直到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相繼被暗殺,尼赫魯的家族政治才被中斷。

印度長期貧窮落後,原因不是民主制度,而是因為長期掌權的尼赫魯家族熱衷社會主義政策,完全走中國當年毛澤東那種計畫經濟,只是政治上不是中國那種專制。

印度的社會主義道路真正被中斷,重要貢獻來自現任總理莫迪。莫迪有清晰堅定的保守主義理念,在當州長時就全面推行市場經濟。2014年,莫迪高票當選總理後,就一改尼赫魯時代的那種所謂不結盟政策,跟美國全面發展戰略關係,尤其天賜良機,趕上美國是川普執政,兩個保守主義大將一拍即合,美印關係迅速發展。

川普總統到印度訪問時,受到最熱烈歡迎,10萬人夾道迎接,幾萬人的歡迎大會隆重熱烈。莫迪總理幾次訪美,川普都熱情接待,有一次莫迪到美國德州參加一個印度人集會,川普總統特地趕去參加。莫迪現場的英文演講熱情洋溢,充滿激情,完全不像照片看上去挺呆板的老頭。他的演講氣勢如虹,超過川普。而且莫迪非常真誠、沒有做作,尤其是對川普的介紹,讓人感覺他們真是互相欣賞、互相理解的理念戰友。

正因為川普總統的戰略構想和努力,又碰上印度是莫迪總理執政(莫迪在2019年高票連任,任期至2024年),當時日本又有非常親美、和川普總統私交很好的保守派首相安倍晉三執政。川普、莫迪、安倍,這三個人是思想的親兄弟、價值的好朋友。「印太戰略」,其實是他們三個人的價值聯盟,和他們的私人友誼有相當關係。這是冷戰之後亞太地區對中共最有制約力量的戰略聯盟。

 

美國、印度、澳洲、日本(右方)在印太地區形成和中共(左方)的對抗。Adobe Stock

▲美國、印度、澳洲、日本(右方)在印太地區形成和中共(左方)的對抗。Adobe Stock

 

2024川普歸來 美俄關係會修補嗎?

但是俄烏戰爭爆發,這個「印太戰略」的三角聯盟受到嚴重損害。日本沒有大變化,關鍵是印度變了,雖然莫迪仍是總理(據民調,2024年他會第三次參選,並連任),但印度和俄國的關係歷來都是很好的,莫迪本人還是普丁的好友(關係比川普更親近),他倆在基本道德理念上相當共鳴,都看不慣西方白左那些違背常識、踐踏常理的左瘋舉動。

俄烏戰爭後,聯合國幾次投票譴責俄國,莫迪代表的印度都投了棄權票,莫迪本人更沒有一次譴責過普丁。所以印度絕不會因烏戰而和俄國關係破裂。事實上,印度兩個大黨,不管任何人出任總理,都會跟長久以來的盟友俄國保持良好關係。北京冬奧時《中俄聯合聲明》結尾寫入「中、俄、印」字樣,就預示印度同意加入中俄聯盟。兩國聲明不會隨便寫入另一國家(印度),一定是事先通氣、獲得同意的。

拜登對印度的態度明顯不滿,但與莫迪的通話卻無功而返。同時,中印雖然因為邊境分歧而長期潛在對立(2020年還發生軍事衝突),但烏戰爆發後,俄國從中調解,說服中印各退一步,三國聯手。中國外長王毅今年3月訪問新德里,和印度外長會談後說,擱置邊境分歧,戰略合作是大局。印度因支持俄國,而與中國關係明顯緩和。

這個「中、俄、印」新三角戰略關係的形成,導致川普總統一手建立的「美、日、印」三角聯盟名存實亡,從而大大降低了美國戰略制約中共的力度。這是拜登造成的另一個重大戰略錯誤。

美俄關係全面破裂,兩國交惡,絕不是烏戰結束就可修復的。即使在2024年,川普總統回來,在他和普丁之間、美俄政府之間,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所修補,但在國家整體層面,在美俄兩國人民心中所造成的裂痕,將長久存在,眼見的將來沒有修復可能。而美俄這兩個最強的軍事大國相互敵視,非常不利於世界和平,等於又回到冷戰狀態。加上共產中國的軍事崛起,世界和平更增加不安因素。這一切都和白左們對世界大局的錯判有直接關係。拜登犯如此巨大的戰略錯誤,不可原諒。

「武官」治港 無產階級專政?

▲時任香港政務司司長的李家超是中共中央「唯一支持」的香港特首人選。圖為李家超2021年10月23日在香港饒宗頤文學院舉行的儀式上發表談話。Getty Images
第233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今(2022)年香港特首換屆。因為第五波武漢肺炎在香港肆虐,所以原定3月27日的特首選舉,延後至5月8日。前年的立法會選舉因武漢肺炎而延期一年,那時感染者非常少,但是因為中共對選舉結果沒有信心,而藉故延到去年,在那一年中修改選舉條例,排除民主派參選資格後,於去年舉行,親共人士獲得幾乎百分之百的席位。

特首是「小圈子選舉」

今年疫情大爆發,每天上萬人染疫,然而選舉並不延期,只是稍稍展延一個多月,因為這是小圈子選舉,只要1,454個選委會成員投票,不但人數少,中共也完全掌控他們,不要說不必再延期,就是提前,中共也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讓自己屬意的人選當選。雖然如此,當局還是裝腔作勢豁免疫情期間的若干限制,以便可以開展選舉活動。

特首的提名是4月3日開始,至4月16日結束。由於這是小圈子選舉,大家都明白,如果沒有得到中共批准,休想當選。因此不論是自己提名,或者他人提名,都要看中共臉色,如若擅自主張,必然失寵,下屆也別想在政府或選舉委員會裡混了。因此雖然這是名利雙收的職位,不少愛國人士心癢難耐,但也不能不仰望北京旨意,不便輕舉妄動。

在這以前,一般認為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會尋求連任,她也積極賣命求得北京的信任,而前任特首梁振英不斷下指導棋,批評林鄭的表現,也被認為他想捲土重來。雖然兩人的名望很低,但是只要北京支持,有何足懼也?

由於香港處理疫情不佳,惹怒北京,許多人認為絕了林鄭連任之路。於是有人揣測財政司長陳茂波可能出選,因為他的民望相對較高。就在此時,林鄭於4日4日上午主持抗疫記者會時表示放棄連任,聲稱去年3月前往北京出席兩會期間,就向中央表達基於家庭考量及家人看法,無意連任,中央表示理解和尊重云云。她說目前首要任務仍是抗疫,暫時沒想到自己今後去向,也不會評論自己任內表現。至於有媒體報導李家超傳將辭職參選,當時林鄭表示,並未收到任何官員的辭職信。

的確,4月3日,親共的《星島日報》與《香港01》都報導政務司長李家超可能參選特首。《香港01》更引述「可靠消息人士」透露,李家超在4月1日和林鄭月娥都曾赴深圳會見中央高層。接著李家超在4月6日宣布辭任現職後,於4月13日遞交參選表格。

「武官」李家超治港

也是在4月6日,就是開始提名後3天,因為大家都看著「中央」,而無人宣布參選,於是在6日上午,只見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玉山等多名選委進入香港中聯辦。出來後,他們表示時任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是中央「唯一支持」的人選,將參與行政長官選舉。而中聯辦亦對下任特首提出四大條件,包括:堅定愛國愛港立場、有應變能力應付外部勢力干預、廣泛爭取市民支持,以及人品正直不易被人攻擊。於是由北京提名結束了這場提名默劇。既然由中聯辦提出四個條件,哪一個人符合條件,當然是中聯辦說了算,再加一個「唯一支持」,其他人再囉嗦就等於違反《香港國安法》,顛覆香港特區政府了。誰不閉嘴就得惹禍上身!

北京為什麼會看中李家超?多家外媒都認為,因為李家超是「武官」,香港也開始了「武官治港」。

香港沒有自己的軍隊,所謂「武官」就是警察,李家超就是警察出身。他在1977年加入香港警務處,任職見習督察。1997年7月晉升總警司,主管刑事情報科情報搜集組、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及情報組、毒品調查科,以及有組織罪案和三合會調查科等多個部門。2010年3月,獲委任為警務處副處長。2012年獲聘任保安局副局長,結束逾30年警隊生涯。2017年7月晉升為保安局局長,是主權轉移後首位警察出身的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2021年6月接任政務司司長,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警察出身的政務司司長;同年7月6日獲委任為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主席,操控選舉人的命脈,然後就自己參選特首。

香港的「無產階級專政」

2019年爆發的「反送中」運動,李家超就是保安局局長,鎮壓運動立功而獲得北京賞識。即使親共的《香港01》在2019年6月運動爆發初期,也曾經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有一種災難叫李家超」,批評他毫無政治智慧、屢屢失言,未能汲取教訓、學懂為官之道,要求他問責下台。同年9月,《香港01》再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林鄭政府需要重組班子,指出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處事惡劣,應該問責下台。然而他的作為還是得到北京的充分肯定,才晉升政務司司長,開始了「武官政治」,現在進而「武官治港」。

為了顯示愛國人士的團結,並且支持「武官治港」,梁振英與林鄭月娥當年參與選舉特首時的選舉班子,已多人進入了李家超的選舉班子。雖然他已經被指定,也還要煞有介事的進行「選舉」的相關活動。4月13日上午,李家超到選舉主任辦事處遞交他的786個提名人簽署名單。4月18日,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裁定李家超提名有效。沒有參與提名的也紛紛表示,即使不提名也會支持。然而實際情況如何,還得看投票結果,到底有多少人對極端愛國的「武官治港」持保留態度。

 

共產黨以槍桿子、刀把子打下天下與維護政權,連香港這個「特區」也不可避免。港人治港如今已成「無產階級專政」。Adobe Stock

▲共產黨以槍桿子、刀把子打下天下與維護政權,連香港這個「特區」也不可避免。港人治港如今已成「無產階級專政」。Adobe Stock

 

共產黨以槍桿子、刀把子打下天下與維護政權,連香港這個「特區」也不可避免。不便明說的,香港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了。但是公開的「武官治港」,大有恢復1949年在中國各個新「解放」地區成立的「軍政委員會」,由共軍將領擔任一把手。看在外資眼裡,刀把子下的金融中心流動的是金錢還是血液?這就是香港的未來嗎?

這也意味著,自從1997年香港主權轉移25年來,從董建華到曾蔭權、到梁振英、到林鄭月娥,雖然各個特首都由北京欽定,但是沒有一個特首可以做滿10年兩屆。尤其後兩屆的梁振英與林鄭月娥,面對民憤激發出來的群眾運動,充當殺手再被犧牲,只做了一屆而已。如果不是體制存在結構性問題,何以會如此?

美歐的尷尬:烏克蘭是昂貴的戰爭代理人

▲俄烏戰爭開打,許多專家認為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扮演著美歐對俄戰爭代理人的角色。Adobe Stock
第233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4月20日說,烏克蘭財政部估計,在未來三個月內,每月需要50億美元才能維持經濟運轉。俄烏戰爭打到如今,再否認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是美歐對俄戰爭代理人這一角色,未免是用一塊黑布將自己的眼睛遮起來,繼續自欺欺人。只是這位代理人的結局現在已經輪廓初現,付出國破民亡的慘痛代價,也難換來一張北約的入場券,歐盟那張帶血的入場券也在未定之天。

西方情報界公認:烏克蘭是美國代理人

俄烏戰爭開打前後,美國有不少俄羅斯研究專家及情報界人士就談過烏克蘭問題的由來,對烏克蘭的代理人角色認識得很清楚。從作者的權威性與歷史穿透力來看,我認為美國駐前蘇聯末任大使傑克‧馬特洛克(Jack Foust Matlock Jr.)從今年2月以來發表的長文及接受的各種採訪,對這場危機的來龍去脈談得很清楚。

早在2月14日,曾寫過《蘇聯解體親歷記》(Autopsy on an Empire——直譯是《一個帝國的屍檢》)這部冷戰名著的馬特洛克便公開撰文,就此次危機提出對美國外交的看法和建議,讀之亦令人更加明白此次危機的原委,以及俄羅斯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亦要動兵的緣由。他指出:這是一場可被預測、也確曾被預測,卻又被蓄意促成的危機。這本是一場可以通過運用常識而輕易解決的危機,但美國犯了「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戰略失誤」,即北約持續東擴,馬特洛克回憶當年反對小布希的北約東擴時,他曾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指出,「我認為政府在這個時候擴員北約的建議是錯誤的。如果參議院批准,它很可能會成為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戰略失誤。它不僅不能改善美國、盟國和希望加入北約的國家之安全,還可能導致美國面對一系列蘇聯解體以來最嚴重的安全威脅。」

馬特洛克還回顧了隨著普丁帶領俄羅斯從1990年代的破產境況中走出,穩定經濟,償還外債,減少有組織的犯罪活動,甚至開始建立金融儲備以抵禦潛在風險,但卻一次又一次遭受美國對其尊嚴和安全的侮辱,比如歷任總統經常發表對俄不友好言論、動輒就驅逐外交使團,無視烏克蘭族對俄羅斯族的屠殺。他還指出,美國對烏克蘭國內政治的干涉很深,甚至支持了2014年的政變,而「那場政變的過程,很難說是符合法治或民主」。總而言之,「是美國的任性造成了烏克蘭危機」。

對於美國為何蓄意推動了這場戰爭,馬特洛克毫不猶豫地指出:「我們正目睹一場精心策劃的鬧劇,被美國輿論的知名人士嚴重放大,以服務於國內政治目的。面對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Omicron的蹂躪、對從阿富汗撤軍的(很大程度上不應得的)指責,以及未能獲得本黨對『重建更好』(Build Back Better)法案的全力支持,當拜登政府為今年的國會選舉做準備,他們的民意支持度卻持續低迷——既然在國內問題上取得明顯『勝利』的可能越來越低,那麼為何不佯裝一場『勝利』,譬如通過『對抗普丁』阻止了其對烏克蘭的入侵?」

有這種看法的不止這位冷戰大師,許多西方的俄羅斯及東方專家都有相同的看法。雅克‧巴德(Jacques Baud)是瑞士情報部門的一名退休上校,他是北約在烏克蘭訓練行動的主要參與者。蘇聯解體後,他參與了與俄羅斯最高軍事和情報官員的討論。在北約內部,他關注了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後來參與了援助烏克蘭的計畫。俄烏戰爭發生後,他於3月份在法國情報學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篇長文章,〈能否真正了解烏克蘭的過去和正在發生的事情?〉(Is it Possible to Actually Know What Has Been And is Going on in Ukraine?),對了解烏克蘭戰爭有非常深刻的見解。類似的文章還有以下幾篇:〈美國在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The U.S. proxy war in Ukraine)、〈烏克蘭衝突是一場美國/北約代理人戰爭,但俄羅斯有望決定性地贏得這場戰爭〉(The Ukrainian conflict is a U.S./NATO Proxy War, but one which Russia is poised to win decisively – Scott Ritter)。

澤倫斯基很清楚自己的代理人地位

由出演烏克蘭政治諷刺喜劇《人民公僕》中的總統而成為真總統的澤倫斯基有時確實戲裡戲外難以分清,但他對烏克蘭及自身角色的認識並不糊塗。這從他今年3月下旬接受《經濟學人》的採訪中可以看出。在這篇採訪中,澤倫斯基除了繼續抱怨西方的援助不及時,因為「烏克蘭人民的精神再強大,也擋不住更強的俄羅斯火力」,他清晰地將北約分為五個陣營(注:原文說是Mr Zelensky divides NATO into five camps.,但實際上只列舉了四類):

首先是那些「不介意長期戰爭,因為這意味著讓俄羅斯筋疲力盡,即使這意味著烏克蘭的滅亡並以烏克蘭人的生命為代價」——我將這段貼出在推特上,幾乎所有人一致認定這是指美、英兩國,因為拜登與強生都明確表示過要利用烏克蘭戰場削弱俄羅斯。

這個將烏克蘭戰場作為埋葬普丁的墳場,在美國並非秘密。早在2021年12月19日,《華盛頓郵報》就刊發了一篇文章——〈意見:如果俄羅斯入侵,拜登政府會考慮支持烏克蘭叛亂分子〉(Opinion: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weighs backing Ukraine insurgents if Russia invades),提到拜登政府的對俄計畫,其中包括向烏克蘭軍隊提供武器和其他支持以抵抗入侵的俄羅斯軍隊的方法——以及如果俄羅斯推翻烏克蘭政府並開始遊擊戰,則為叛亂組織提供類似的後勤支援。

第二類國家「希望盡快結束戰鬥」,因為「俄羅斯的市場很大,而且他們的經濟正在遭受損失」。他們希望看到俄羅斯保留某些市場。——這是指反對停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的德國、匈牙利等國。

第三個更多樣化的國家集團「承認俄羅斯的納粹主義」並希望烏克蘭占上風。較小的自由國家加入了他們的行列,這些國家「希望不惜一切代價迅速結束戰爭,因為他們認為以人為本」——這是指波蘭、捷克等國家。

第四類是那些現在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想要和平的尷尬國家,因為它們是「俄羅斯聯邦在歐洲的辦事處」——這段疑指奧地利,因為該國宣稱保持中立,拒絕澤倫斯基去該國議會演講,也未參與能源制裁。

美國保守派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道格‧班道(Doug Bandow)發表〈華盛頓將與俄羅斯戰鬥到底,直至犧牲最後一個烏克蘭人〉(Washington Will Fight Russia to the Last Ukrainian),此文被社交媒體廣為轉載。

五角大樓:民主的軍火庫正在耗盡

4月14日,美國《彭博社》發表評論〈烏克蘭戰爭正在耗盡美國的「民主軍火庫」〉(Ukraine War Is Depleting America’s Arsenal of Democracy),文章作者布蘭茨(Hal Brands),是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學者、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亨利‧季辛吉全球事務中心(Henry A. Kissinger Center for Global Affairs)教授。從分析近期俄烏衝突,進而延展至未來中、美、俄三國之間可能存在的軍事發展態勢。

在日前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美軍最高將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馬克‧米利(Mark Milley)透露,西方國家已經向烏克蘭運送了6萬件反坦克武器和2.5萬件防空武器。五角大樓現在正計畫向烏克蘭緊急運送更多的火炮、海岸防衛無人機和其他裝備。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8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其中包括直升機、裝甲運兵車及美國首次提供的155毫米榴彈炮。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承諾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總額已超過25億美元。

文中有不少詳細資料,包括美國製造業目前無法在短時期內生產出大批軍火的分析,例如因專業勞動力短缺。其他國家如加拿大、德國也面臨同樣情況。該文最重要的資訊是引述五角大樓官員的說法,基輔每天都消耗相當於「一週時間才能輸送的反坦克彈藥」,美已向烏提供了其「標槍」反坦克導彈總庫存的三分之一。因此,這也讓西方國家面臨著一個嚴峻的選擇,是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物資?還是節約有限的國防實力做自我防禦?

美媒CNN發布調查:美國不知道援烏武器流向何處

這次俄烏戰爭中,一個最讓人困惑的問題是:美歐的軍事援助非常積極,有數字有門類非常清楚;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卻不斷向國際社會呼籲,要求給更多的重型武器,增強抵抗能力。但是當資訊戰的迷霧漸漸散去之後,人們發現,用那麼多現代化先進武器裝備起來、士氣高昂的烏克蘭軍隊,竟然還是敵不過被資訊戰描繪成裝備落後、士兵只能吃過期乾糧的俄軍,因此十分困惑。直到4月1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運往烏克蘭的武器去向成謎?美國難以追蹤〉(What happens to weapons sent to Ukraine? The US doesn't really know),許多社交媒體上的零星資訊與猜疑終被證實。CNN幾乎就是美國民主黨的黨報,由這家媒體道出此事,只能說這問題十分嚴重。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談三點:

第一,美國通過邊境在短期內送進烏克蘭的大量反坦克、防空和其他各種武器。在短期內,美國認為轉移價值數億美元的設備對於烏克蘭阻止莫斯科入侵的能力至關重要。但現任美國官員和國防分析人士都表示,從長遠來看,真正的風險在於其中一些武器可能最終落入美國無意武裝的其他軍隊和民兵手中。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專注於武器銷售的國防和外交政策分析師喬丹‧科恩(Jordan Cohen)表示,圍繞著大量武器流入烏克蘭的最大危險是當戰爭結束或轉變為某種長期僵局時,這些武器會作何用途,這種風險是向海外發送武器時必須考慮的一部分。

 

幾十年來,美國向阿富汗運送的武器(包括刺針飛彈)最終進入了黑市。圖為一名美國士兵在沙漠盾牌行動中瞄準刺針飛彈發射器。美國國防部(DOD)/Getty Images

▲幾十年來,美國向阿富汗運送的武器(包括刺針飛彈)最終進入了黑市。圖為一名美國士兵在沙漠盾牌行動中瞄準刺針飛彈發射器。美國國防部(DOD)/Getty Images

 

幾十年來,美國向阿富汗運送武器,首先是武裝聖戰者對抗蘇聯軍隊,然後是武裝阿富汗軍隊對抗塔利班。一些武器(包括FIM-92 Stinger,刺針飛彈,又稱毒刺防空飛彈)最終進入了黑市,美國現在向烏克蘭提供的正是這種飛彈。當美國在2001年入侵阿富汗時,沒有找到刺針飛彈,一些官員擔心它們會被塔利班用來對付美國。在阿富汗政府和軍隊垮台後,美國為幫助阿富汗軍隊而留下的大部分東西(包括刺針在內)都成為塔利班武器庫的一部分。

第二,在武器不知去向與未能充分武裝烏克蘭這兩者當中,拜登政府認為後者更嚴重。CNN表示,美國一名國防部官員表示,在做出向烏克蘭輸送數十億美元武器裝備的決定時,拜登政府考慮到了這樣一種風險,即部分武器裝備最終可能會運到意想不到的地方。但是,拜登政府認為,未能充分武裝烏克蘭,是一個更大的風險,因此,情願冒武器不知去向這一相對他們認為較小的風險。

第三,美國和北約嚴重依賴烏政府提供的資訊,儘管官員們認識到,烏克蘭有動機只提供那些有助於他們獲得更多武器援助的資訊(意思是有選擇地隱瞞了不利於烏方的資訊)。一位熟悉西方情報的消息人士說:「這是一場戰爭。他們公開所做和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他們贏得戰爭。每一次公開聲明都是一次資訊行動,每一次採訪,每一次澤倫斯基的露面廣播都是一次資訊行動。」

從1968年美國對越戰爭失敗之後,美國的做法就是在相應國家打代理人戰爭。但目前烏克蘭戰爭的第一階段,即俄烏兩軍大規模衝突行將結束,按美國的計畫即將進入第二階段,即遊擊戰階段,每月50億美元的開銷肯定會引起美國與盟國的矛盾(因為能源制裁,歐盟德匈等數國已不參與),烏克蘭是否能承受這種巨大的犧牲,也是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闇黑三日」即將來臨?

▲諾查丹瑪斯在《諸世紀》曾預言人類將遭遇瘟疫的襲擊。Getty Images
第233期
青蓮

遭瘟疫肆虐了兩年半的世界,又因一場幾乎攪動了全球的戰爭而陷入焦慮。天災人禍頻發,歲月不再靜好。饑荒、地震、海嘯、洪水、核戰,人類未來還將面臨怎樣的浩劫?

400多年前諾查丹瑪斯的預言

400多年前的法籍猶太裔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在西元1566年離世前,留下以四行體詩寫成的預言集《百詩集》,又稱《諸世紀》。他準確預言了法國大革命、911事件、巴黎聖母院火災、美國前總統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遇刺身亡等大事件,被譽為「神鬼先知」。

近來,人們赫然發現,這位先知早在400多年前已經看到了今天的世界。他關於當下的預言,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諾查丹瑪斯預言了瘟疫的降臨,甚至連變異株的名字都指給了人類。

生長於曾經歷經黑死病大流行的歐洲,諾查丹瑪斯在《諸世紀》提及未來人類還將遭遇瘟疫的襲擊。澳洲占星學家亞當斯(Jessica Adams)意外發現,他還預言了如今武漢肺炎「Delta」與「Omicron」的出現。亞當斯指出,《諸世紀》曾寫道「兩隻閃亮的魚在雙魚座相遇」,配圖則援引一幅雙魚座圖騰,該幅圖騰中出現兩顆恆星,希臘字母正好是Delta和Omicron。因此,她深信,諾查丹瑪斯早知道Delta與Omicron武漢肺炎疫情將陸續爆發。

在諾查丹瑪斯的預言中,2022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這一年,人類將面臨八大災難,全世界會遭遇「闇黑三日」,最黑暗的時光恐降臨人間,導致三分之二的人類被毀滅。義大利神父帕德雷也曾說,要準備好能讓自己在黑暗存活三天,因為那天快到了,那天恐怕有許多人死去,就算未來光明再次出現,許多人都將無法親眼看見。

那麼,等待人類的這八大災難到底是什麼?「闇黑三日」何時來臨?各路現代預言家們都紛紛進行破解。

 

有預言家認為,美元崩盤是四種危機之一。Adobe Stock

▲有預言家認為,美元崩盤是四種危機之一。Adobe Stock

 

與預言有關的四種危機

據日媒《FRIDAY》報導,日本預言家白神樹子分析說,至少有四種與預言有關的危機可能出現。

首先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因為俄羅斯及烏克蘭危機和中美之間的衝突,可能會爆發核戰爭;第二是「小行星雨入侵」,因為2022年雙子座流星雨達到頂峰,恐有隕石襲擊地球;第三是「大洪水再發生」,世界各地因為異常天氣引發大洪水,以及地震、火山爆發等地殼運動;最後則是「美元崩盤」,因為多家公司受疫情影響,經營惡化而倒閉,美股隨之暴跌,美元將陷入通貨膨脹。

有媒體報導,諾查丹瑪斯預言的2022年全球八大災難,包括:通貨膨脹嚴重、美金幣值大跌、全球經濟蕭條;法國遭逢洪水、火災和乾旱等,最後導致經濟損失和民生蕭條。他預言,各國關係日漸緊張,衝突一觸即發,人口死傷慘重。全球將發生大饑荒,不少人因此餓死;還有一名國際領袖會逝世,引發國際軒然大波;最後是全球氣候異常,導致農作物、漁獲銳減,各國資源短缺,開始掠奪物資而引發戰爭等。

諾查丹瑪斯在《諸世紀》還預言,2022年前後可能有流星撞擊地球。屆時會頻繁出現大量流星和小行星雨,天空中將出現由火構成的長長火花軌跡,可能會造成很大的破壞。一旦發生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使陸地、海洋發生震動,進而引起地震、海嘯等一連串巨大災難。

400年前,諾查丹瑪斯用艱深晦澀的隱喻記錄了未來景象,現代人很難一一正確破解。不管「闇黑三日」是否會到來,不可否認的是,世界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人開始生活在危機與恐懼中。預言不一定都會應驗,但至少可以給人們警示,讓人們在危難來臨之前去尋找生路。

中國富人 新加坡避險

▲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新加坡成為許多中國富人新的避險天堂。Adobe Stock
第233期
文龍

香港一直是中國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地,有很多中國富人在港置業和購買各類資產。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日前報導,對新加坡多家公司進行採訪後發現,這些公司正在幫助中國富人通過「家族辦公室」的方式將資產轉移到新加坡。該項業務是為富裕家庭進行投資和財富管理,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通常需要至少500萬美元的資產。

CNBC報導,會計和企業服務公司人士表示,在過去12個月裡,有關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的諮詢翻了一倍。而且大多數諮詢來自中國境內人士或來自中國的移民,「中國富人相信,在中國有很多發財機會,但他們不確定把錢放在那裡是否安全。」

一般說來,中國資金大規模外逃有四個途徑:第一是利用進出口貿易通道,第二是利用地下錢莊,第三是利用境內外銀行,第四是通過海外投資併購。而在此之前,香港是中國大陸資金出逃的首選地,大量資金的湧入也推升了香港不動產的價格。鼎盛時期香港曾有近兩千家持牌換匯公司(貨幣兌換機構),資金逃出中國大陸,很多都是通過香港換匯公司的管道流出。

「天鈞政經」團隊分析指出,中共權貴們利用各種方式把資金轉移到海外,通過境外公司轉了幾次手洗白,然後搖身一變成為外資,再從香港進入中國大陸攪動經濟獲利。尤其通過香港與大陸股市互聯互通計畫的外資,就有權貴們的資金在裡面。

據CNBC報導,這兩年香港的有錢人開始向國外轉移資金,尋找避險天堂。而新加坡由於大部分人都能通中文以及沒有財產稅這兩個優勢,成為富人的首選。新加坡對中國的富人來說提供了語言上的便利,又能為富人省下不少費用。為了吸引富人投資新加坡還推出了多種優惠,比如投資250萬美元以上的成年人可以申請永久居留證。

經濟「全球化」終結的影響

▲俄烏戰爭後,俄羅斯在戰場上沒有得到多少便宜,但是在經濟上已經付出慘痛代價。Adobe Stock
第233期
東方

烏克蘭戰爭持續兩個多月了,俄羅斯在戰場上沒有得到多少便宜,但是在經濟上已經付出慘痛代價,普丁親信們的海外資產幾乎全部被凍結,各國領空對俄羅斯飛機禁止開放、技術禁運,美國更是仗著金融業的控制,凍結了俄羅斯中央銀行的儲備資產,把俄國從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簡稱SWIFT)剔除出去。俄國盧布貶值、商品短缺、外債逾期付不出來、外國公司開始撤退、老百姓也開始逃離。再過不久,因為沒有進口零組件,俄國軍需產品就製造不出來,民用產品也製造不出來。很多人會問,「全球化」是不是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

其實,「全球化」已經受到挑戰,逐漸被蠶食了,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各國日漸興起的民粹主義向自由貿易說不,設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來限制投資、移民,美國川普政府就是例證;另一個是來自中國對全球秩序的挑戰,因為中共要顛覆二戰之後美國主導的以自由、民主、法制為基礎的世界秩序,企圖以中共獨裁特色的新秩序來取代。這不是經濟和貿易層面的威脅,已經危害到國家安全,從亞洲到歐洲,各國都相繼設置壁壘來阻擋中共的經濟入侵。

政治因素牽動經濟布局

俄國侵略烏克蘭加速了終結全球化的速度,這有幾個原因。首先,北京進退兩難,既不想與莫斯科翻臉,又不敢幫助俄羅斯躲避制裁,更不敢經濟援助俄羅斯。但只要北京不加入西方的制裁行列,西方國家的反共情緒只會越來越高漲,跟中共的經濟切割只會越來越徹底;其次,歐美國家展現經濟制裁的威力,全球的共識是歐美國家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是正義、正當、合理,而且恰到好處,如果下次再出現類似的國際危機,制裁可能更凌厲,甚至更自私,不是美國盟國的國家都會考慮在某種程度上獨立自主,不要太倚賴外國;第三,俄羅斯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作為要挾,一定會加速歐洲國家另外尋找能源供應來源,在經濟上更加自給自足,更加閉關鎖國。

在現代經濟框架下,要閉關鎖國幾乎不可能,但全球化的終結應該沒有疑問,只不過全球劃分為幾大塊,一個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塊,一個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一塊,再有就是以歐盟為中心的一塊,美國和歐盟的兩塊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若全球經濟一體化終結,將促使跨國公司重組供應鏈。Adobe Stock

▲若全球經濟一體化終結,將促使跨國公司重組供應鏈。Adobe Stock

 

重組供應鏈分散風險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西方以金融武器對抗,把金融軍事化、武器化了。任何經濟制裁要起作用,前提條件是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制裁範圍廣、各國政府決心大,現在幾乎西方國家、國際金融機構都採取一致行動,中共是唯一例外,但中共也不敢犯眾怒,頂多是騎牆,不願跟俄羅斯綁在一起。但是,各國都有盤算,在這麼強大的經濟制裁面前,各國央行也會減持美元儲備,增加其他主要貨幣的儲備,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中國央行就是這麼幹的,但人民幣會不會代替美元全球貨幣霸主的地位?北京正與沙烏地阿拉伯討論用人民幣計價,若不能在全球代替美元,至少在以中國為中心的經濟區塊裡,人民幣是不是能代替美元?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各國央行若是因為擔心中共的制裁而減持美元儲備,難道就不擔心美國的制裁嗎?而且人民幣也不能自由兌換。北京要扶植人民幣,就必須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但允許自由兌換就會大幅貶值,至少貶值一段時間,2015年、2016年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且各國金融系統跟誰靠攏,主要不是經濟原因,而是安全和國防原因,這在冷戰時期的非洲、拉丁美洲、南亞地區非常明顯,紛紛跟蘇聯切割,跟美國掛靠在一起。

全球化終結對消費者意味著什麼呢?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產品品質下降,價不廉、物不美。從理論上說,全球化是經濟資源的最佳配置狀態,一個地區就專注生產當地最有優勢的產品,這樣才能有規模、降低成本,例如:蘋果手機,最後的組裝廠是在中國的富士康,但快存零件來自韓國,陀螺儀來自法國和義大利,音訊用電感線圈來自日本,處理器及編解碼器來自美國,加速度計來自德國,螢幕來自日本,各地都有自己的優勢、特長,藉由全球供應鏈連接在一起,以貿易互通有無,這是全球化的好處及理想狀態。

可是,現實世界並不理想,可能有天災、人禍、烏克蘭戰爭、武漢病毒等讓全球供應鏈斷裂,全球化承擔的風險超過了好處,特別是要避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地緣政治緊張又不安定之處,跨國公司必然重組供應鏈,將生產基地搬到更安全、離市場更近的地方,甚至設置重複的供應管道以備不測。

對消費者及技術創新不利

國際化終結,意味著競爭的減少,美國企業不需要再跟中國企業競爭,都在各自的經濟區塊發展。沒有了競爭的刺激因素,生產效率往往會降低、成本上升、商品選擇減少、品質降低,就會傷害到消費者的利益。若各國政府又是最大的顧客和消費者,加上保護本土產業的宣傳,購買國貨至上的氛圍,企業會把自己打造成國貨大王,在愛國和民族主義層面花更多力氣,在經濟資源的調配上,市場作用越來越衰減,政治作用越來越主導。當資源分配向政治權力轉移時,腐敗就如影隨形。國際化的終結也會遏制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一直是歐美的強項。

當然,國際化的終結也讓歐洲更加團結。歐洲各國有類似的文化底蘊、歷史淵源、意識形態,烏克蘭戰爭爆發,對歐洲是一記警鐘,不能再像一盤散沙。在接待烏克蘭難民問題上,歐洲國家相當團結,有難同當,歐盟還發行了難民債券來安置難民。戰爭也讓投資者尋求更安全的投資,歐元區就屬於這樣的安全投資區。歐盟國家這次下定決心要增加軍費,為了減少對俄國能源的倚賴,也會大舉投資能源產業,這將刺激歐盟經濟發展。歐盟的安全不能再完全依靠美國,歐盟經濟也不能靠中國來維持。

國際化終結,對發展中國家、貧窮國家的危害最大。能源及食品漲價,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承受的打擊最大,世界格局重新劃分,窮國必須選邊站,這就意味著窮國的民營企業的機會縮減,官僚資本會坐大,政府更加獨裁,腐敗更加氾濫,跨國公司更不願意到窮國投資。

政治「粉」為何如此忠誠?

▲每個粉絲不論支持的對象為何,他們對自己支持的人物忠貞不渝,同時也對敵營人物嗤之以鼻。Adobe Stock
第233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台灣各種政治對抗由來已久,藍、綠、白各類政治人物都有很多粉絲,他們對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忠貞不渝,同時也對敵營的政治人物嗤之以鼻。

每個粉絲不論支持的對象為何,他們共有的一個心情是:為什麼敵營的粉絲這麼「盲目」、這麼「不理性」?為何對方完全看不到支持對象的問題,而且怎麼勸也勸不聽?

有趣的是,當你作為一個粉絲這樣評價敵營的時候,敵營的粉絲也在用同樣的方式批判你:盲目、不理性、沒救了、裝睡的人叫不醒!

為什麼人們對政治人物的認知會有這麼極端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往往持久不變?這到底是理性運作的自然結果,還是有某些心理因素而導致理性無法作用?

認知失調

哈佛大學的Sendhil Mullainathan與耶魯大學的Ebonya Washington兩位教授認為,政治「粉」之所以這麼堅定,跟心理學上提出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現象有關。

什麼是「認知失調」呢?當一個人接收到互相矛盾的訊息,這些訊息包括:人的行為、價值觀、信仰、情感等等,就會產生心理壓力或焦慮感。而為了減輕壓力或焦慮,人會改變自己的認知或行為,去降低或者完全消除矛盾。

心理學界關於認知失調現象的研究非常多,通常都是透過實驗來進行。例如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Aronson與Merrill Carlsmith,透過一群四歲左右的小孩做了一個實驗,他們隨機將小孩分成A、B兩組,分別留在一個有很多玩具的房間裡,兩組都被輔導員告知他們可以玩玩具,除了一個看起來很酷的挖土機;如果有人不聽話去玩挖土機就會受到懲罰。兩組的唯一差別是,A組被告知會有很嚴重的懲罰,而B組被告知會有小小的懲罰。

然後輔導員就故意離開了一段時間,讓小孩自由玩耍,之後輔導員又回來了。在小孩無人看管的這段時間內,兩組都沒有任何小孩偷偷去玩挖土機(真是聽話),所以沒有任何小孩得到懲罰。然後小孩被告知,從現在開始他們可以開始自由去玩挖土機了,當然就有很多小孩跑去玩。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小孩被問到挖土機好不好玩?結果被告知懲罰較重的那組小孩表示出對挖土機更高的喜愛程度,懲罰輕的那組則表示沒那麼喜歡。為什麼兩組評價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兩位學者的解釋是,懲罰較重的那組,有一個很充分的外部理由(重懲)來解釋自己沒有去玩挖土機的行為:我雖然喜歡這個玩具,但由於會被重懲,所以我決定不去玩它。但懲罰較輕的那組就無法這樣正當化自己不去玩的行為,所以只能改變自己對挖土機的「認知」,認為挖土機不好玩,才能減輕認知失調所帶來的不舒服。

簡而言之,「玩具很好玩」跟「我沒有去玩它」是兩個矛盾的認知,既然B組小孩無法改變「我沒有去玩它」的事實,只好改變「玩具很好玩」的認知。

 

心理學上提出的「認知失調」現象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兩黨支持者對立嚴重,以及台灣「藍綠對抗」難以消弭的現象。Adobe Stock

▲心理學上提出的「認知失調」現象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兩黨支持者對立嚴重,以及台灣「藍綠對抗」難以消弭的現象。Adobe Stock

 

認知失調與選舉

那麼認知失調跟政治粉絲有什麼關係呢?Mullainathan和Washington兩位教授透過研究美國的選舉,發現不但一個選民對候選人的喜愛程度會決定他投票給誰,而且他投票給誰這個行動,也會影響選舉後對候選人的看法。換句話說,偏好會影響行動,而行動也會影響後來的偏好,這個因果關係是雙向的。

舉例而言,如果你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投給柯P,選完之後,當柯P實施了某個政策,你在認知上會偏向用正面角度來解讀這個政策,來維持你對柯P的支持立場,以免「當初的支持」與「現在的認知」發生矛盾。

另外,如果你當初選舉沒支持柯P,那麼今天針對同樣一個政策,你會偏向用負面角度來解讀。結果就是明明在客觀上是同一個政策,但兩組不同的人為了避免認知失調,會出現對同一個政策正負評價極端化的現象。

兩位教授為了呈現這種兩極化現象,利用美國投票權在18歲這個年齡限制:每次選舉剛滿18歲的公民(實驗組)可以投票,但17歲的公民(控制組)還不能投票。於是他們比較了每次大選之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對於當選人評價的兩極化程度。

如果認知失調的理論是對的,那麼18歲那組人在選後對於當選人的評價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化,而17歲那組的兩極化現象會比較輕微。教授們研究了1976到1996年的各次大選,發現了實驗組的兩極化比控制組高出2至3倍之多。

裝睡的人叫不醒?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美國兩黨支持者對立嚴重,以及台灣「藍綠對抗」難以消弭的現象。同時也就能夠理解為何「柯粉」、「韓粉」、「英粉」能夠如此堅定不移,保持歷久彌新的支持度——不是裝睡的人叫不醒,而是人的認知能力有先天的限制所致。

筆者在《看》雜誌184期曾經介紹過經濟學家對假新聞的研究,發現一個人閱讀新聞的範圍愈廣,閱讀的量愈多,都會增加個人對假消息的判斷能力。或許一個選民要跳脫認知失調的制約,也必須要靠更廣泛的閱讀、吸收更多元的知識,以及保持更開放的心胸。

台灣人為何做事草率敢冒險?

▲去年4月2日,花蓮縣秀林鄉因停車不慎滑到鐵軌上的工程車撞上太魯閣號列車,是台灣近年來的重大交通意外事故。Getty Images
第233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今(2022)年4月1日,高雄東南水泥廠在拆除18層樓高的水泥塔時,造成高塔倒塌,然後壓倒鄰近之高壓電塔,使得高鐵供電中斷約7小時、12萬名旅客受到影響,社會損失極大。這場意外倒塌甚至差一點也波及台鐵和高鐵的軌道而造成更大的災難。而就在去年4月2日,花蓮縣秀林鄉因停車不慎滑到鐵軌上的工程車撞上太魯閣號列車,造成49人死亡,2百多人輕重傷。

這兩起事件和近年多次大規模停電,以及無數的災難意外,都有個共同因素,就是某些人草率的做事方式。每次災難之後都有很多檢討,也有各式各樣的指責,但台灣人草率如故,甚至變本加厲,所以我們對做事草率的習慣、制度、心態、民族性,要有更深刻的分析,以尋求更根本和有效的改善。

應改善所有做事草率的因素

使我們做事草率的因素很多,各項因素都應設法改善,我們若只注意或把責任推給單一或一部分因素,不只未能完全解決問題,將來若再出事,該負責的人也可以把原因再推給其他因素。由於有些因素會相互影響而進一步惡化,或者是同時發生會造成重大災難,所以從長期或學理來看,或許會讓人以為只要去除其中一個因素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各種方法通常不太可能完全解決,且無法立刻去除某項因素,因此從解決或改善問題的角度,我們最好也要努力將各項因素同時改善,而不能只求改善某項被主張為「根本」的因素。

台灣很多問題一直未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自以為很有學問,而主張只要改善某個被認定的根本因素就好,但實際上我們卻又沒有能力改善那個根本因素。所以我們最好將所有能且該改善的因素都改善,不必追究哪個才是根本的因素。

台灣人做事草率的七大原因

我們做事草率的第一個原因是,為了降低成本而提高利益,包括可以輕鬆一點工作的心理。這在生產和施工單位也可能是唯利是圖的態度。這次水泥塔倒塌的原因之一,就是施工者不願花更多成本由上往下慢慢拆,只想從下面先拆,而讓上面自動倒下來,結果卻倒到預想之外的方向而造成災害。太魯閣號事件可能只是因當事者想要少走幾步路,而把工程車停在不恰當的地方而已。

那些為了賺更多錢而偷工減料的工程極多,而偷工的方式之一就是草率地施工。有很多大老闆和核電專家也為了可以省一些電費,就完全不管核電廠對人民和國家安全的可能傷害,而大力鼓吹核電。我們無法要求這些人不要唯利是圖,只能提醒他們和利害關係人可能的風險,並且用更詳細的管理來避免這種唯利是圖的心態做出嚴重草率或傷害別人的事。

做事草率的第二個原因是,有些人在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訓練和經驗不夠的人員可能一不小心或是太過緊張,就按錯一個開關而造成大規模停電,甚至發射出一顆飛彈。沒生意的廠商也可能低價搶標一個他在成本限制下無法規規矩矩做好的工作,因此只能隨便應付。負責任用以及發包工程的機構和人員,要如何訂定更合理的標準,並好好把關,比要求這些沒能力的人要有良心更為有用。

做事草率的第三個原因,也是人們會犯前兩項的原因之一,是出事的人常不必負擔更大的責任。個人和企業只負有限責任的法制,常使造成傷害的人只負很小的一部分責任。因此即使從社會整體來看,不值得為了節省某項成本而冒某個大風險,但從當事人的私人利益來看卻變成值得冒險,所以草率而造成不必要災難的事情也就層出不窮。有限責任的制度或許有其利益和必要,但如何讓當事人負擔更大且能負擔的責任,仍是值得研究的對策。

在台灣很常見的就是工程層層轉包之後,很多層承包商就可以不負任何責任的怪現象。過去也曾發生用了不當原料的廠商竟可主張自己也是受害者,而不願賠償消費者的現象。要求這層層的承包商和加工廠商都要負責,並不會破壞有限責任制度的精神和利益,卻可能讓各層都較不草率,應是法制上該努力的方向之一。

低估風險、不會評估風險,甚至沒去想風險,是做事草率的第四個原因。這在台灣也很常見。我們不要以為做事草率都是因為唯利是圖或可以逃避責任,有很多人確實是沒想到,或不相信有那麼大的風險。我們常發生工作人員進入地下管溝或油槽等較密閉空間而中毒,而且常有老闆及家人就是受害者的事件,也常有熱水器通風不良而造成自己和家人瓦斯中毒的事件。這些人要是注意到這種危險,只要很小的成本就可以不發生災害,不會犧牲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對風險的低估和忽視,已經是我們的壞習慣和心態,要更長久和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改善。

可能受害者的忽視,是做事者草率的第五個原因。潛在的受害個人可能因為低估風險、不知道風險、評估風險的成本太高,以及風險成本會由政府或其他人承擔而忽視風險。可能受害的機構是由其員工或代理人在做決策,而風險造成的損失卻是由機構承受,而非由這些人員承擔。所以可能受害者有時會忽略風險的存在,或不重視對可能草率工作之人員和機構的監督。

基於前述各種原因,我們不能期望做事草率這種現象會由當事者和可能受害者自己負責改善。對可能風險更公開詳細的資訊、安全做事的法令要求和標準作業程序(SOP),以及監督和責任裁決機制,都是必要由政府和社會提供的公共財。而這些因素的不足,也是我們做事草率的第六個原因。

我們做事草率的第七個原因是,我們的責任檢討也很草率,常常只要找一個人負責或做代罪羔羊,事情就算過去,沒有真正的檢討改善。當事情涉及政府時,我們常見的做法就是要相關首長負起政治責任下台,但他其實可能根本管不到那件事,那件事也和他的政策,乃至人員任用無關。有人主張說,這樣要負政治責任下台可使首長們緊張而更認真工作,以後就會少發生這種問題。但這種說法一方面假設繼續當官是首長們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也假設首長們有能力卻未賣力解決問題。這些假設卻常非事實,以致一再有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下台,問題卻仍一再發生。而有人負政治責任下台,竟成逃避真正檢討改善的工具。

除了上述原因,我們做事草率、敢冒險也還有其他原因。我們與其爭論哪個原因最重要或最根本,不如各種可能原因都來找尋改善的對策。當世界和各種事物更複雜,競爭也更激烈時,草率的習慣或民族性將會帶來更大的傷害。而在這些習慣未能大幅改善之前,我們要多避開一些因草率可能造成大禍的事情,例如不宜再興建使用核能發電廠。

藉助第三方倉儲 寵物品牌PEHOM從庶務中解脫

▲謝亞庭(右)認為,使用第三方倉儲後,提升了不少效益。PEHOM的合作方是來自香港的「BOXFUL任意存」。左為BOXFUL副總經理陳冠宇。吳長益攝影
第233期
楊戎真
當行政庶務綁架了員工的時間時,電商如何解脫?或許可以考慮使用第三方倉儲提升到貨時間、降低行政庶務,以強化行銷與客服,為品牌創造更大的利潤。

隨著電商走入紅海市場,除了拚售價、產品、設計、行銷,拚服務更是不在話下。為了服務消費者,由於「到貨速度」是消費體驗重要的一環,甚至是影響消費者取消訂單的原因之一,電商業者尤其看重。

2018年在紐約成立的寵物時尚設計師品牌──PEHOM,兩位來自台灣的創辦人於2020年3月左右回到台灣發展。初期月單量大約50單,除了官網,當時銷售渠道約10個,主要銷售渠道為設計師平台Pinkoi;半年後,增加momo、蝦皮、PChome三大電商平台,並新增不少經銷商,整體銷售渠道約成長至20個。

 

第三方倉儲可協助業者串接不同通路,將訂單直接彙整。圖為PEHOM的官網和主要銷售渠道Pinkoi。網頁擷圖

第三方倉儲可協助業者串接不同通路,將訂單直接彙整。圖為PEHOM的官網和主要銷售渠道Pinkoi。網頁擷圖

▲第三方倉儲可協助業者串接不同通路,將訂單直接彙整。圖為PEHOM的官網和主要銷售渠道Pinkoi。網頁擷圖

 

提升競爭力:導入第三方倉儲

兩位創辦人之一、目前擔任PEHOM創意總監的謝亞庭表示,公司在成長階段需要專人整理貨物並管理所有訂單,將不同通路的訂單彙整後,進行包貨、出貨,再利用物流公司的追蹤碼進行確認,還要手動更新庫存表,整個流程耗費相當多的時間。由於團隊更看重管理的價值,而不是包貨、出貨這類重複性的工作,因此當同仁要花大量時間處理出貨時,便考慮由第三方來負責出貨。

PEHOM的合作方是來自香港的「BOXFUL任意存」。導入第三方倉儲後,PEHOM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了品牌經營的效益:

① 出貨速度變快

PEHOM開始使用第三方倉儲,是訂單開始往上升的時候。利用第三方倉儲的設備與作業系統,取代效率較低的人事作業,可協助加快貨物流通,降低時間成本。謝亞庭表示,過去收到訂單的當天,可能需花一天的時間包貨,最快隔天才能出貨。一旦訂單累積,出貨時間也會延遲。透過第三方倉儲的整合,當天便能出貨,不僅提升效率,也降低出錯率。由於服務品質變好了,消費者的反饋也很正面,普遍讚賞「出貨速度非常快」。

② 行政效率提高

除了出貨速度變快,行政業務上也省卻不少心力。PEHOM使用SHOPLINE網路開店平台,而第三方倉儲服務可串接該平台以及momo、蝦皮等,且與四大超商(7-11、全家、OK、萊爾富)串接。在物流面也很完善,包括:新竹物流、嘉里快遞、黑貓宅急便、中華郵政等均有串接。

對PEHOM而言,正是看準第三方倉儲串接的便利,不同渠道來的訂單都彙整到系統上,不用人工知會第三方,對方就能自行包貨、出貨,原本負責出貨的人員只要控管出貨品質即可。此外,系統化的管理也讓整個流程標準化運作,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可用來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

③  退換貨更簡單

除了出貨變快、行政簡化,在退換貨的機制上也相對簡單。謝亞庭表示,寵物服飾很常遇到退換貨問題,過去曾發生換貨時貨品不知去向,可能是丟失包裹,或者是客戶已經寄出,公司卻沒收到退貨的問題。

透過第三方倉儲的系統,所有流程清晰可見。有客戶要退貨,只要在系統上按下退貨鍵,就會輸出資料教消費者怎麼退貨。一旦貨品寄回倉庫,系統也會顯示貨物已經抵達,公司便可將替換的商品再出貨。

由於退換貨的後續追蹤都是第三方倉儲負責,系統也會隨時回報庫存數量,對品牌而言,還能夠提早備貨或減少庫存,提升供應鏈效率。

當業者的行政效益提升,服務品質變好,相當於也為品牌經營創造了優勢。謝亞庭坦言,採用第三方倉儲後,對品牌有很大幫助,「公司省去非常多事務性的操作,在接觸消費者端的事務上能投注更大的心力,包括提升產品設計與行銷,以及客服的力度與精緻度。」

與前(2020)年相較,PEHOM去年的營業額約有一倍的成長。謝亞庭認為,雖不能完全歸功於第三方倉儲,但二者不無關係。

 

BOXFUL在台灣推出「企業倉儲物流」的服務,提供彈性倉儲空間給企業客戶。BOXFUL提供

▲BOXFUL在台灣推出「企業倉儲物流」的服務,提供彈性倉儲空間給企業客戶。BOXFUL提供

 

第三方選擇重點:價格、空間、專業度、系統介面

儘管有不少益處,謝亞庭也提醒與第三方倉儲配合時必須注意的事項,例如:委託第三方倉儲驗貨,對方難免從嚴把關,雙方的標準需要一段時間的溝通與磨合,方能達到一致性。

選用第三方倉儲時該如何評估?謝亞庭表示:首先考慮的是價格,再則是存放的環境與空間、第三方的專業度與契合度,包括對商品的了解、回覆與解決問題的速度與專業度。此外,考慮到挪移人員的時候需要有人替代,或是新進人員容易進入狀況,系統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經驗)必須非常容易上手,方能有利人員挪動時接手操作。

 

 

相關文章: 

電商該自行出貨 還是外包第三方倉儲?

迷你倉起家 BOXFUL助力電商倉儲與物流

因應市場需求 GoodDeal推出倉儲管理WMS訂閱服務

因應市場需求 GoodDeal推出倉儲管理WMS訂閱服務

▲GoodDeal創辦人沈世偉。吳長益攝影
第233期
楊戎真
每家電商特性不同,往往希望有客製化的第三方倉儲服務。GoodDeal順勢推WMS訂閱制,官網宣稱可滿足以下需求:「團隊只需要5-6個人,每日自行出貨2,000個包裹」、「出貨錯誤率下降26%,再也不怕庫存對不上」……

電商蓬勃發展加上疫情升溫,網購市場加速成長,協助電商品牌做倉儲與物流管理的「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簡稱3PL)──智信數位整合公司「GoodDeal」創辦人沈世偉表示,兩年前GoodDeal的倉儲空間為兩層樓的廠辦大樓,如今已擴充至三個樓層,且每個月平均都有數十個電商尋求服務,顯見網購電商業者對第三方倉儲的需求越來越大。

 

GoodDeal從3PL的服務擴充到WMS,以便幫助更多的品牌電商打造更好的經營管理環境。網頁擷圖

▲GoodDeal從3PL的服務擴充到WMS,以便幫助更多的品牌電商打造更好的經營管理環境。網頁擷圖

 

眼見網購電商市場不可逆的快速成長現象,GoodDeal今年初開始推廣「軟體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即便電商品牌不租用GoodDeal的倉儲空間,也可以訂閱其「倉儲管理系統」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沈世偉表示,GoodDeal將其累積了十年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或譯為產業知識),從3PL的服務擴充到SaaS,以便幫助更多的品牌電商打造更好的經營管理環境。

 

GoodDeal發展出的WMS更符合電商的倉儲物流管理需求,採用響應式模組以符合當前的使用習慣,讓電商透過手機、平板就能操作系統。網頁擷圖

▲GoodDeal發展出的WMS更符合電商的倉儲物流管理需求,採用響應式模組以符合當前的使用習慣,讓電商透過手機、平板就能操作系統。網頁擷圖

 

針對電商需求:WMS整合更多功能

GoodDeal的倉儲管理以電商為主要服務對象,與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的倉儲有極大的差異。沈世偉指出,B to B的倉儲通常是「板進板出、箱進箱出」,也就是大量的貨品在棧板上、集裝箱裡整批的運送。而電商的倉儲與物流卻是「多樣、少量、流通大」,也就是品項多,但每個品項的庫存量不多。

針對這樣的特性,GoodDeal發展出的WMS更符合電商的倉儲物流管理需求。該系統2021年10月再次改版,目前已是第三個版本,採用響應式模組以符合當前的使用習慣,讓電商透過手機、平板就能操作系統;儀表版的功能也更完善,除了涵蓋更多數據,也採用更多圖像式的呈現方式,讓電商可以看到貨品的動向以及客戶的資料數據分析等。

在「應用程式介面」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串接上,目前串接的網路開店平台有91APP、WACA、QDM、日本的W2、馬來西亞的EasyStore等;超商取貨合作商包括7-11、萊爾富、全家;物流商則有黑貓宅急便、新竹物流、好馬吉、全球快遞等。透過這些串接,消費者只要在官網下單,不需額外作業,訂單便可直接傳輸到GoodDeal的WMS,大幅減少了電商的人力時間。

在資安的防護上,電商客戶的資料除了放在GoodDeal的主機上,也備份在「亞馬遜雲端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s)上,以增加資料的安全性。

為了讓合作的電商可以更省事,目前GoodDeal的系統也整合了其他數位化工具,例如結合LINE@,透過發送簡訊,讓電商客戶不用登入WMS便可掌握進倉量與訂單等資訊。沈世偉說:「我們更數位化了,讓客戶更好用、更便利。」

透過WMS的管理,電商客戶的進倉、出貨、庫存管理,以及退件逆物流處理,甚至到有效期限、儲位、包材管理等,均可以一目瞭然,提升很大的效率。沈世偉十分欣慰的表示,有位客戶原本自己出貨,與GoodDeal配合倉儲與物流後,營業額增長了20倍。

 

GoodDeal推出WMS訂閱服務後,詢問電話絡繹不絕。網頁擷圖

▲GoodDeal推出WMS訂閱服務後,詢問電話絡繹不絕。網頁擷圖

 

訂閱制WMS:從進貨到出貨一路管控

不過,並非所有電商都傾向和第三方倉儲業者的配合,但是一套好的資訊管理系統,有助於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有時電商因為庫存管理混亂、旺季時出貨人員不足,或是出貨人員請假,都可能導致出不了貨。而這些電商客戶的痛點其實都可以透過資訊軟體系統解決。https://www.gooddeal.com.tw/post/what-is-wms

沈世偉指出,WMS的功能比一般所謂的進銷存或「企業資源規劃」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更強,然而,一般網路賣家不見得有能力購買或自行建置,「如果我們提供一個雲端訂閱制的SaaS,這些自行出貨的品牌電商,便有更好的工具來做使用。」沈世偉表示,每個月以數千元租用一個服務,一般電商都可以付得起,也是趨勢。

今年年初GoodDeal開始推出WMS的訂閱制後,詢問的電話絡繹不絕,官網上的方案、功能與價格也很透明。

 

電商部經理林思潔。GoodDeal提供

▲電商部經理林思潔。GoodDeal提供

 

訂閱WMS能夠為自行出貨的電商,帶來什麼樣的效益?GoodDeal電商部經理林思潔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到客戶的反饋:

① 庫存準確率提高

林思潔表示,「庫存永遠是亂的」是電商導入系統前最常有的反應,因此首先要請電商客戶建立「儲位的資料」以及「商品編碼」。這些基本的資料建置好後,依照系統邏輯一步步操作便能提升庫存的正確率。只要商品有了自己的編碼後,進倉、出貨都會進行刷讀,庫存的正確率便可提升。

此外,WMS還能做「效期控管」,依照商品效期先進先出,可避免美妝保養品、保健食品,過期還出貨的弊端。林思潔表示,WMS可設立允售日期,超過允售日期就不會讓產品出貨,這些防呆機制對電商來說十分方便。

電商還可透過系統中更高階的功能做「儲位建議」,依照商品的周轉率,將常銷品、熱銷品放置在便於揀貨的儲位,甚至可做「採購建議」。

 

透過系統的SOP,可以引導工作人員做進倉、盤點、揀貨等各種倉儲管理。GoodDeal提供

透過系統的SOP,可以引導工作人員做進倉、盤點、揀貨等各種倉儲管理。GoodDeal提供

▲透過系統的SOP,可以引導工作人員做進倉、盤點、揀貨等各種倉儲管理。GoodDeal提供

 

② 出貨效率提高

WMS除了可讓庫存正確率提升,出貨的效率也會提高。以往電商出貨時,有時甚至必須將所有的人力調度來支援。而透過WMS系統,可一步步引導人力按照正確的SOP執行任務,包括:進倉、入庫、上架、整理儲位、揀貨、刷讀、包裝、出貨等。林思潔表示,由於系統會自動生成揀貨單,出貨人員拿到揀貨單之後,根據儲位去做正確的揀貨,再刷讀出貨、包裝,正確率很高,即使是新手,也可以依循系統一步步的導引完成作業。

沈世偉提到,有客戶反饋,過去曾因為揀貨人員請假,會發生其他人不知道貨物擺放位置而出不了貨的窘境。透過「人機(系統)協同」,才不會因人廢事。他強調,有了WMS系統「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運作優勢,一天就能達到5,000單、上萬件品項的出貨量。

此外,目前GoodDeal的WMS具備會員簡易購物車,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在該系統下單,不需要透過官網或其他平台。

③  透過數據分析再行銷

WMS猶如活水,可以分析出大量的資料。電商除了訂閱WMS基本版,還可以加訂其他模組,諸如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軟體系統,透過這些加值服務獲得更多數據分析,可以協助幫助電商進行再行銷。

從客戶所輸入的資料中,WMS可分析出更清楚的顧客輪廓,包括:目標客戶有哪些人及他喜歡的品項,常在哪些平台、渠道購買,所帶來銷售額的貢獻有多少等。林思潔表示,每天只要上傳訂單,WMS就會抓取這些資料,進行萃取與分析,讓電商賣家更能掌握消費族群的樣貌。

 

是否導入WMS,取決於電商的企圖心。委外使用系統管理可減少在倉儲與物流的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創造更大的營收。Adobe Stock

▲是否導入WMS,取決於電商的企圖心。委外使用系統管理可減少在倉儲與物流的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創造更大的營收。Adobe Stock

 

電商應該何時導入WMS?

對於導入WMS的時機,林思潔認為,當電商需要管理各種銷售平台或通路,或是訂單開始增加,或是需要管理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存貨單位)非常多,如衣服、鞋子等流行性商品,有很多尺碼,如果使用傳統Excel表格,庫存難以管控時,這時即可導入WMS系統。

沈世偉則認為,是否導入WMS,取決於電商的企圖心。他認為台灣網購已經是紅海市場,訂單量增加後如果沒有委外,勢必排擠現有人力的工作,影響核心業務的推展,發展上便會面臨瓶頸,不容易做大。因此有心讓營業額翻倍的電商,如果委外使用系統管理,就可減少在倉儲與物流的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將更多的心力用在拓展行銷的核心業務上,創造更大的營收。

雖然市面上進銷存、ERP系統很多,但功能遠不及WMS,而很多電商並不知道有這樣的配套系統。此外,當前的倉儲系統多半針對的是倉儲業者,而非電商業者,二者業態截然不同。過去十年來,GoodDeal主要承接的都是電商物流客戶,沈世偉認為,根據電商業態發展出來的WMS的訂閱方式,應該可以提供賣家更多的幫助。

 

 

相關文章: 

電商該自行出貨 還是外包第三方倉儲

迷你倉起家 BOXFUL助力電商倉儲與物流

藉助第三方倉儲 寵物品牌PEHOM從庶務中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