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 誰當家?

新台灣 誰當家?
第151期 2015年1月5日

太陽雨後的台灣天光

說一個太陽花運動時的小故事。

2014年4月7日晚上,當林飛帆、陳為廷召集全體學生運動幹部召開記者會,宣布4月10日退出立法院時,在場同學和媒體記者並沒有表達出過多驚訝。因為,立法院長王金平在前一天出現與學生會面並做出具體承諾後,這場活動的結局就已經是確定了。

不過就在宣布退場的當晚,會場發生了兩個小騷動,主角都是同一位,他是社運青年王奕凱。

第一次發生在場內,當時王奕凱不顧記者會尚未結束,直接在會場對著講台上的林飛帆、陳為廷嗆聲,表示不能接受學運幹部單方面決定退場。憤怒的王奕凱緊握手中麥克風,說著說著開始哽咽。最後他忽然停下來,與陳為廷、林飛帆三人淚眼相對,幾秒後,他勉強擠出一句:「你們辛苦了!」結束這場記者會上的意外插曲。

第二次騷動發生在宣布退場後的三小時,出關日定好後,大家忙著收拾會場,心情多半放鬆。沒想到王奕凱出去轉了一圈後回來,又在議場門外要求陳為廷出面解釋為甚麼單方面宣布退場,並聲稱他與大部分其他公民團體都無法認同這個決議。王奕凱和幾名女同學與學生糾察隊對峙,斷續叫罵近兩小時,最後是蔡丁貴教授和妖西(劉敬文)趕來把王奕凱勸離會場,事件才告一段落。有幾位學生當時私底下對王奕凱非常不滿,認為他過度自以為是,愛找麻煩,不夠團結。

半年後,王奕凱宣布參選台北市議員。由於在學運期間一嗆成名,標榜「太陽花學運唯一參選人」的他,獲得社運圈的支持,只是最後仍然落選。

講王奕凱的故事,並非想凸顯或評判他個人的事蹟,而是從他的嗆聲到參選,我們看見了年輕人的特質在公民運動上的極致發揮──滿腔熱血、不怕衝突與辯論、討厭息事寧人、追求正義公平,以及,盡力支持同樣信念的夥伴。

2014年11月29日後有很多人問,台灣這場引人注目的九合一選舉結果意味著甚麼?本期《看》雜誌採訪各方人士,從政治、社會、政黨、網路等多層面分析討論,試圖找出這個歷史轉折的深層內涵,尤其2016年總統大選,更是緊跟而來的觀察重點。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經過這三年來公民運動的洗禮淬鍊,台灣解嚴後世代年輕人已經覺醒。當看到他們勇敢無畏地為真理正義挺身而出時,你很難不去相信,台灣未來會變得更好。

封面故事

看台灣

看中國

看世界

看論壇

GOODS

看生活

看古今

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