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治理新顯學
「過去我都在堤防上散步、運動,而在堤防上總可以看見好多好多海鳥,我每天都能在堤防上看到海鳥……但慢慢發現海鳥怎麼一直不見了……每一次我只要想到我們未來的命運,我就想到那群海鳥。」這是一位居住在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超過二十年的阿嬤的陳述。
大城鄉台西村是彰化縣最南端的村落。大家都知道雲林縣的麥寮鄉飽受六輕工業區之苦,其實,大城鄉台西村隔著濁水溪,距離六輕不到10公里,與麥寮鄉和六輕的距離差不多少。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2015年在這裡進行健康風險評估,發現台西村民血液和尿液的重金屬含量數值遠高於寮麥鄉民,證實當「南風吹起」時,台西村民難逃六輕危害。然而,由於不屬於六輕所在的雲林縣,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長期受到忽視。今年228連假時,台西村村民們與差事劇團演出「南風—證言劇場」,透過戲劇表達多年來飽受汙染之苦的心聲。
為了「拚經濟」,政府官員必須努力地向企業「招商引資」,但工作機會與環境保護間的兩難矛盾,總是在每一個地方持續上演。究竟有沒有能夠兼顧兩者的選項存在?
本期封面故事,將介紹一個新的城市哲學──慢城運動,一股蔓延全世界的生活概念。你會發現,它不僅是未來世紀中理想的新生活型態;進一步看,其實它更與過去歷史中老祖先的智慧相吻合。
在一座慢城裡,徒步而行就能滿足所有生活所需。可能走五分鐘路就能夠到達工作地點,甚至中午還能回家煮飯給孩子、父母享用,而食物都來自在地當季、絕對新鮮的食材。在這裡,左鄰右舍基本上彼此熟悉,環境安寧且乾淨,治安良好。住在這個城鎮裡的人,都可以用自己所熟悉的能力獲取一定程度的收入,不必遠走他鄉。如果你以務農為生,農產品都能有相對應的收入;如果你會製作特色手工藝品,它也有管道可以銷售出去。
可別以為在此生活的人會成為「化外之民」,那可不一定。慢城並不排斥全球化、科技化。在這裡,你同樣可以看到許多永續能源的科技,比如太陽能電板或是生態濕地;你也一樣能使用高科技光纖上網,與遠方大城市的客戶連繫。
如果您關心未來居住的生活環境,這一期的封面故事,將給您全新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