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即將被取代?
關注成長中企業的《看》雜誌,針對熱門的「新零售」趨勢,連續兩期推出相關議題,分別是189期的「實體店打通電商」和本期的「電商搶進實體店」。這並非意味虛實整合可以拆分為單向的經營,而是提供線上或線下企業如何拓展版圖的精彩個案及其具體的成功經驗談。
網路時代既然經營電商是必然,那開實體店又為甚麼依然勢不可擋?阿里巴巴斥資約21.5億元人民幣,躋身為大型連鎖超市三江購物的股東,並投資實體生鮮超市「盒馬鮮生」。盒馬鮮生除了讓消費者前往購物,還身兼地區「網購」的集貨點和發送點。消費者透過APP訂購生鮮蔬果,門市人員會在賣場裡立刻揀貨,按照訂單發貨,目標是門市距離三公里以內的消費者,半小時內能送貨到家。
另外,實體書店式微了嗎?電商巨擘「亞馬遜」在西雅圖開設的第一家實體書店,不單單是「賣東西」,更身兼線上數據驗證和落實的重任。書店不收現金,也不標設價錢,消費者必須下載亞馬遜的APP才能完成購物。書店過去是出版社的主要分銷通路,現在則迅速蛻變為線上數據篩選好特定人群之後,人流行動軌跡的觀察入口。
亞馬遜線下書店的薦書方式與傳統書店的「十大圖書」完全不同,使用的是亞馬遜官網的線上數據,包括4.5以上評分的圖書、96%看過此書的人給滿分5分的圖書等。實體店裡的每一個顧客都是潛在的受試者,他在店內的行動軌跡、他拿下了哪本書、最後買了哪本書,龐大的數據又幫助亞馬遜驗證線上數據的精準度。
相比美國、中國的電商戰況激烈,日本則有一番不同風貌。日本不少實體商業之所以能抵擋電商衝擊,在於商場總能提供最人性的服務、貼心的基礎設施、注重場景體驗等,以增加消費者的黏著度。
可以想像的是,無論線上或線下銷售,最終還是回到消費者的體驗。如何透過不同的通路,滿足人性的各種消費需求,是經營者最重要的課題。本期封面議題透過觀察從線上出發的三家業者──雨傘王、MR.LIVING居家先生、Unipapa有理百物,如何進攻實體店的操作方式,一同打通你我的O2O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