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正常 急壞港澳辦

▲2023年4月15日,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出席香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式上發表講話。Getty Images
第244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2023年4月13日到18日,中國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問香港6天。這是2011年6月時任港澳辦主任的王光亞訪問香港後,港澳辦主任再次蒞臨香港。然而兩者還有許多不同之處:

「整體香港都不正常」

第一,經過機構改革,現在的港澳辦直屬中共中央,中聯辦成為港澳辦的屬下機構,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是政協副主席的副國級而非以前的部級幹部了。夏寶龍來香港,帶著官威而來,應該叫做「考察」比較合適。

第二,王光亞訪問前已經大事宣傳並公布行程,而這次夏寶龍來,則是到來前夕的4月11日才由特區政府宣布,夏將來香港出席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禮,行程也非常保密。也許這是因為香港太多恐怖分子,或者夏寶龍身價高過王光亞而必須做出的安排。

第三,王光亞訪問3天,夏寶龍則是6天。看來夏寶龍要解決的事情比王光亞多許多,因為香港的情況已完全不同當年了。2023年的港澳辦總預算支出約為1.06億元人民幣,比10年前多一倍,說明工作量的大增,所以訪問日期也須多一倍。

香港如何不同當年?套用4月11日公務員事務局長楊何蓓茵回應立法會特別財委會質詢的話:2021/22年度公務員辭職人數係回歸以來新高,香港整體勞動人口減少,各行業都搶人才,她形容公務員辭職情况屬於「唔正常裏面嘅正常,整體香港都唔正常」(不正常裡面的正常,整體香港都不正常)。其中各年齡組別公務員的辭職數字,40至49歲公務員共899人,較前一年大增近1.9倍,50至59歲公務員的辭職人數也大增逾1.7倍。以政府部門劃分,衛生署及康文署同屬辭職「重災區」,分別有逾200人辭職,較前一年度分別大增逾一倍和逾兩倍。

公務員職務是鐵飯碗,為何出現大批離職現象?楊何蓓茵回話中的「不正常中的正常」很有哲學觀念,意即因為香港不正常,所以公務員的大批離職就很正常了。問題是香港為何不正常?她就不能說了,否則不但烏紗帽會丟掉,搞不好還有《香港國安法》伺候!這就是不正常的香港的一角。

眼看香港變成空港

如果連公務員都要離職,其他行業當然更不在話下,這就是因為大批人才流失,移民至國外的結果。眼看香港變成空港,再笨的特區政府也不會不看到這一點。所以去年特首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就發布了「搶才令」。看來政府非常愛惜人才的樣子,給予各種優待,但是就有專家指出,特區政府為何不是挽留人才而是要到外面搶奪人才?這就有難言之隱了。因為中共的方針就是「留島不留人」,挽留人才是留下香港人,違背中央旨意;踢走香港人才,搶奪中國人才,才是中央的本意。於是搶才過程也怪事連連。

今年2月21日,香港媒體報導,一位中國的「高端人才」賀建奎在手機社交平台上表示,已透過香港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簡稱高才通)來港生活及工作,並說「香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我看好香港的前景」。賀建奎何許人也?多年前他任職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2019年底,賀建奎等3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引發世界非議,被深圳法院裁定「非法行醫」等罪成,判監3年及罰款。這則新聞很多人知道,特區政府居然「矇查查」(意指看不清楚)把「刑滿釋放分子」當高端人才搶來香港,引發全港譁然,後來被迫退聘。特區政府才如夢初醒,說要查清搶來的人才有沒有刑事紀錄。

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也湧現許多與「高才通」申請相關內容,包括申請攻略、獲批情况等,當中有用戶Helen在2月上旬發文稱獲批高才通,自己已懷孕約25週,計畫近期赴港預約醫院產子,並附上一張高才通電子簽證的截圖,又說自遞交材料至簽證獲批需時4天,「效率很高」。根據Helen在社交平台發布的內容,她於2月20日抵港,當日先後辦理身分證、到民政事務處宣誓地址證明、到家計會開懷孕證明,最後去威爾斯親王醫院初次辦理預約。她亦建立一個名為「2023香港生娃一起探討」的群組,希望與相同情况的人分享交流,《明報》2月22日發稿時已有34人參與。勞工及福利局(簡稱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未有正面回應孕婦獲批高才通的爭議,強調高才通目的為補充本地高學歷、高技術人才。入境處發言人則強調該處一直仔細分析中國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手法及趨勢,已全面加強對內地孕婦的入境配套措施云云。

大批中國人才的「摻沙子」取代香港人,能夠解決香港「空港」的問題嗎?

來香港前夕,夏寶龍4月10日出席港澳辦會議發言表示,需要「大興調查研究」,充分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和研究,解決港澳的新情况、新問題。看來他苦惱於不知道香港的新情況、新問題是什麼,才需要親自來香港考察。

夏寶龍「駕臨」香港立法會

夏寶龍在香港6天參與了超過30項活動。最引人注目的是駕臨立法會發表講話,這是第一個北京的香港直屬高官進入香港立法會。立法會大樓前一晚起就關閉,僅容許議員及相關工作人員進入,記者亦只能在大樓外採訪。議員參加交流會不能攜帶手機進入會議廳,要暫存在門外的儲物櫃,在場內必須戴口罩。

夏寶龍進入立法會顯然來體現「行政主導」而不是傾聽意見,將立法會納入「黨的領導」範疇。果然他要求立法會要維護特區政府的威信。立法會是民意機構,以監督政府為己任,現在要求立法會維護政府威信,當然就不是三權分立,而是共冶一爐。這當然不是兩制,而是具有共產黨特色的「一元化領導」。

夏寶龍還在中聯辦會見港區人代、政協時,呼籲建制派團結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由他來呼籲建制派的團結,可見因為建制派不團結。在踢走民主派這個「敵人」之後,就輪到建制派內部的爭權奪利了。

 

香港一國兩制被破壞,東方之珠變色,人才、資金大量流失,香港人還有可能搵大錢?Adobe Stock

▲香港一國兩制被破壞,東方之珠變色,人才、資金大量流失,香港人還有可能搵大錢?Adobe Stock

 

「親民秀」輕薄港人?

最妙的是他的親民秀,理應透過媒體大肆報導;然而卻是全部行程閉門進行,記者只能在門外守候。全日主要接觸普通市民的行程僅有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及鄰舍輔導會深水埗康齡社區服務中心,分別逗留約半小時,與中心內的少數族裔及長者交流。有參與交流的長者義工稱夏寶龍十分親切,夏寶龍更開玩笑說她較自己年長十幾年,但依然像「小姑娘」,並感謝和稱讚他們的工作。被接觸的民眾不是接受愛國愛黨的教育,而只記住「像個小姑娘」,是不是予人輕薄之感?

當然,夏寶龍會見了許多人,也談了許多問題,包括金融、經濟、科技、司法、選舉等等領域;然而他始終是黨官,必須政治掛帥,所以還是要談到導致香港出現翻天覆地變化的《香港國安法》,這也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並且藉此恐嚇香港必須乖乖聽話。4月15日,夏寶龍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禮,形容「修例風波」是港版顏色革命,是「懸在頭上時時敲響的警鐘,每時每刻都在警醒著」。

為此,他表達反對遊行的立場。認為「遊行不是表達利益訴求的唯一方式」,警告環保民生等訴求很容易被騎劫;香港應形成包容共濟、求同存異、理性溝通的濃厚氛圍。他又說希望香港「天天辦會展、搞創科、拼經濟,跑馬、跳舞、炒股、搵大錢」。問題如今香港的白色恐怖,天天審訊政治犯,嚇壞全世界,怎麼可能天天辦會展、搞創科、拼經濟?而要香港人每天跑馬、跳舞,不是要香港人腐化墮落,產生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而香港的一國兩制被破壞,東方之珠變色,人才、資金大量流失,香港人怎麼可能搵大錢?

黨大還是法大?

而為了安撫香港人,他又不得不說,中央支持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以及完善特區司法制度和法律體系,包括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

《香港國安法》是香港凌駕一切的法律,這個時候來說保持普通法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因為它們全部都要服從《香港國安法》,而《香港國安法》不但嚴苛,而且許多模糊地帶留給「黨」來解釋、來執行,由黨來介入,普通法有什麼用?1980年代中期,當時的人大委員長彭真就坦白地說,黨大還是法大,他也搞不清楚。當時是改革開放的巔峰時期他都搞不清楚,現在習近平要復辟毛澤東時代,《香港國安法》的執行就很明確的顯示,黨比法大,因為黨制定法律,要制定怎樣的法律,要解釋、執行怎樣的法律,一切都是黨說了算。

夏寶龍離開香港後,特首李家超總結夏的行程時交代政府未來工作,引述夏寶龍稱國家安全風險仍然潛伏,重申政府會盡早就《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希望最快在今年內、最遲明年完成。在香港鬧了整整20年的為23條立法,用當年23條立法的草案與現在的《香港國安法》比較,23條是太仁慈了。現在重訂23條,又會怎樣。

其實夏寶龍根本不必來香港考察,解鈴仍需繫鈴人,只要習近平團夥在中南海「鬥私批修」,靈魂深處鬧革命,好好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還香港本來面目,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中國長臂」在美被斬

▲中共設立「海外警務服務中心」,實際工作包括脅迫那些在海外公開反對中共政權的人以及被指控犯罪的人回國,被稱為「中國長臂」。Adobe Stock
第244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3月份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外交高峰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他會見了六位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利用西方共識中的裂痕,加強中國與「老朋友」比如法國的關係,抗擊來自美國的壓制。巴西總統魯拉(葡萄牙語: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的訪問對中國更具特殊意義,因為魯拉上台背後有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影子。

但在高興之事接連而至之時,中國也遇到來自美國的打擊。4月中旬,美國檢察人員在紐約拘捕兩名男子,指控其在曼哈頓唐人街一帶運作「祕密警察站」,表面看起來只是涉及幾個受僱於中國當局的海外華人,但事涉中國對外的紅色滲透,等於美國對「中國長臂」下手。

中國「祕密警察站」逾百個

2022年9月,非政府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發表一份報告,指中國浙江和福建省的公安部門在30個國家設立了54個「海外警務服務中心」,後迅速增逾百個,遍布全球53個國家。中方公安部門曾指這些中心負責的是行政職責,包括更新中國駕駛執照。但是,保護衛士指控,有證據表明,這些機構的實際工作包括脅迫那些在海外公開反對中共政權的人以及被指控犯罪的人回國,在西班牙、塞爾維亞和莫三比克的中國海外警署都有參與「勸告」疑犯回到中國。

兩個月後,保護衛士於2022年11月7日發文說,14個國家的政府已經在調查中國海外警署,包括歐洲的奧地利、捷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荷蘭、英國、加拿大、智利、奈及利亞和美國。從後續情況來看,這些國家並未公布調查結果與處理方式,但美國在中美關係日益惡化之際卻採取了行動。前述在美國紐約被捕人士為61歲的盧建旺與59歲的陳金平,二人均為紐約市居民,面臨被起訴圖謀為中國充當間諜代理人,以及妨礙司法公正。

 

中國從2014年7月就開始推出「獵狐2014」,大張旗鼓地開始在全世界追捕外逃貪官與國企高管。Adobe Stock

▲中國從2014年7月就開始推出「獵狐2014」,大張旗鼓地開始在全世界追捕外逃貪官與國企高管。Adobe Stock

 

祕密警察站這類「中國長臂」如何養成?

保護衛士的報告指出,中國「警僑事務海外服務站」起源於地方政府,比如福建、浙江等。而這些海外服務站在境外「勸返」行動中發揮了直接作用。所謂「勸返」,開啟於「獵狐2014」全球追逃貪官行動。

中國從2014年7月就開始推出「獵狐2014」,大張旗鼓地開始在全世界追捕外逃貪官與國企高管。在一共8集的《聚集中國打擊外逃貪官行動》系列中,全方位地描述了中國全球追逃的情況。所謂「國際合作」,在這個系列中講得非常清楚:中國同意按國際慣例,與所在國分享境外追贓,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三國與中國之間雖然尚未簽署《引渡協定》,但已有多種形式的司法執法合作,可協助完成追逃追贓。

這些國家為何要協助中國追逃追贓?皆因1984年國際刑警組織正式接納中國作為成員國,以及中國參加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及多個反腐敗協議。《反腐敗公約》是聯合國歷史上通過的首個用於打擊國際腐敗犯罪的法律文件,2003年12月9日至11日在墨西哥南部城市梅里達舉行的聯合國國際反腐敗高級別政治會議上推出,供各國簽署。根據規定,該公約將在第30個簽署國批准後第90天生效,中國於2003年12月簽字表示參加並於2005年10月正式加入,同時決定有關公約同時適用於香港及澳門兩地。

中國對反腐敗國際合作比較積極,除《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外,中國還加入了《引渡條約》、《刑事司法協助條約》和《移管被判人條約》等。

因為有這些國際條約為基礎,2014年媒體即揭露中國共與6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06項各類司法協助條約。作為打擊腐敗的主要部門,中國最高檢察院先後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簽署了檢察合作協定;中國公安部與44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建立了65條24小時聯絡熱線,同59個國家和地區的內政警察部門簽署了213份合作文件。助逃追贓按照國際慣例讓協助國參與分享被沒收的資產(分享比例按協助情況定為40%~80%)。

中國外逃貪腐官員多在金融業、壟斷性國有企業、交通、土地管理、建築等行業以及稅收、貿易、投資部門等任職。「獵狐2014」行動開始後,主要途徑是引渡、遣返、勸返、異地追訴等。美國、加拿大和澳洲是傳統的移民國家,生活條件好、教育品質高,是排名最靠前的幾個貪官藏匿地,據說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貪官一條街」和「腐敗子女村」。

「獵狐」結束,相關機構卻部分保留

綜合上述情況分析,中國現在這種所謂「祕密警察站」,估計是當年「獵狐2014」國際司法合作的「遺物」。異議人士及其他各種刑事犯罪,例如保護衛士報告中提到的「欺詐和電信詐騙犯罪」,應該是中國那些被保留的福州市和青田縣的警僑海外服務站挾帶的「私貨」,不在當年中國與多國反腐追逃合作的範圍之內。因此,「保護衛士」指控中國這種「海外110」行動,使用不正規的手段去針對海外中國人或是其留在中國的家屬,破壞了正當的法律程序和嫌疑人的基本權利,同時也規避了雙方的雙邊警務與司法合作,違反了國際法規。

這種違反國際法規的行為,是否會被追查,完全視這些祕密警察站所在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的關係而定。2015年1月1日,獵狐行動結束,中國公安部宣布從69個國家和地區逮捕了680人,這些反腐合作而暫時允許存在的勸返工作點卻沒有盡快收攤,如今終被美國予以打擊。

以上,就是中國海外祕密警察站的來龍去脈。

音樂是神賜予人間的最美禮物

▲清音雅樂,是神賜給人間的最美禮物。Adobe Stock
第244期
青蓮

音樂,相傳是上古時期神傳授給人類的。在人類文明史上,音樂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可以陶冶情操、療癒疾病,還有很多玄妙之處。清音雅樂,是神賜給人間的最美禮物。

音樂的起源是神傳文化

在中華文明的開端,遠古的三皇五帝時期,記載的是一個人神共在的時代。人類的文化及所有保障生存的技能技藝,包括文字、藝術,醫藥、種植等都是神所傳授。

根據史載,在遠古三皇時代,伏羲製作了琴瑟用來彈奏樂曲,神農又進一步完善成制並流傳後世。那時人們就已經懂得利用音律來平衡自然界的陰陽。相傳朱襄氏統治天下時,經常出現的沙塵強風天氣令萬物散落,果實無法成熟,這是天地間陽氣過盛的緣故。朱襄氏命大臣士達彈奏五弦琴瑟,以樂音招來陰氣,調和過盛的陽氣,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到了陰康氏帝時,天地間陰氣過多,使人陰氣鬱結,筋骨收縮無法舒展。陰康氏便命人創作了樂舞,人們在隨著音樂舞蹈的過程中,鬱積之氣得以疏導而出,令筋骨通暢放鬆。

中國古老的智慧中很重視「陰陽」的概念。陰與陽是宇宙中的規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萬物的起源,也是自然界萬物消長的根本動力。

「藥」「與「樂」同源

古老的中華文化講究「天人合一」,人體也同樣遵循天地的陰陽規律,陰陽失調就會導致人生病。音樂能夠平衡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對人體也有同樣作用。而音樂療病理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黃帝的史官倉頡在造字時,「藥」即與「樂」同源。在中國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具體提出了「五音療疾」的觀點。中醫認為,五音即「宮、商、角、徵、羽」五種不同音調的音樂,傳達了五種不同的情感與心志,對應人的五臟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宮、商、角、徵、羽」即西樂中的「Do、Re、Mi、Sol、La」。「宮調」平穩柔和,對應人的脾臟;「商調」急促清脆,對應人的肺臟;「角調」高暢悠長,對應肝臟;「徵調」熱情高亢,對應心臟;「羽調」淡蕩清邈,對應腎臟。人們在聆聽過程中,情志與曲調的節奏頻率交相感應,與五臟規律共振,由此達到調理臟腑,平衡身心,恢復健康的目的。

除了將音樂用於治療疾病,並提出系統的音樂療癒理論,黃帝還將音樂運用到了戰場上,讓音樂的玄妙發揮到了極致。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黃帝與蚩尤大戰于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雙方皆有神仙參與。黃帝久戰不克,心中煩躁。九天玄女於是幫助黃帝找到東海下七千里深「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的神獸「夔」。用「夔」的皮做成大鼓,骨頭做成鼓槌。大鼓敲響,聲傳五百里,威震天下,蚩尤的軍隊隨之膽寒潰敗。黃帝的士兵也有人被鼓聲的巨響震昏,黃帝命風后用竹子製作管樂,以銅鑄鼎及弦琴,絲竹管弦並奏,昏迷的士兵就神奇般的甦醒了。

 

人們聆聽音樂時,情志與曲調的節奏頻率交相感應,與五臟規律共振達到調理臟腑、平衡身心,可以治療疾病。Adobe Stock

▲人們聆聽音樂時,情志與曲調的節奏頻率交相感應,與五臟規律共振達到調理臟腑、平衡身心,可以治療疾病。Adobe Stock

 

音樂在現代戰爭中療傷治病

近代戰爭中也有用音樂療傷治病的例子。據資料記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野戰醫院裡擠滿了傷患,連地上都躺滿了傷兵。由於戰場遠離美國本土,戰地醫院缺少醫藥,再加上天氣炎熱、蚊蟲叮咬,傷口感染及死亡的人數非常多,傷兵們士氣十分低落。

為緩和傷患們壓抑的情緒,一位醫生開始播放一些人們喜愛的樂曲,試圖轉移病患的注意力。沒想到這個舉動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而且手術癒合期也明顯縮短。

現在科學研究證明,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音樂可以治療疾病,已經成為包括科學界在內的廣泛共識。

人類的火星夢真能實現嗎?

▲殖民太空是人類的夢想。如果火星上有高級智慧生命存在,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還能順利實現嗎?Adobe Stock
第244期
青蓮

殖民太空是人類的夢想。以目前的科技水準,火星是除了月球外,人類腳步可以到達的最近一顆行星。但如果火星上有高級智慧生命存在,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還能順利實現嗎?

2023年了,距離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一直在努力實現的宏偉計畫——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時間越來越近了。馬斯克曾在國際火星學會大會上表示,計畫在2024年讓SpaceX飛船完成無人登陸火星測試,若成功了,將正式開展「火星移民計畫」,爭取在2050年前後在火星上建造宜居城市。但是,馬斯克的夢想能成真嗎?4月20日,SpaceX在德州進行星艦(Starship)超重型推進器軌道飛行測試,火箭雖然順利離開發射台,但升空後4分鐘便爆炸。

人類火星探索踢到鐵板?

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啟。1975年美國政府分別向火星發射了「維京1號」(Viking 1)、「維京2號」(Viking 2)探測器,成為人類首個登陸火星的探測案例。蘇聯人在1988年7月也先後將「福波斯1號」(Phobos 1)、「福波斯2號」(Phobos 2)送上火星。只不過蘇聯人運氣有些差,「福波斯1號」登陸失敗,「福波斯2號」雖然成功到達火星,但在傳回一部分資料後就離奇失蹤。

1991年蘇聯解體後,前蘇聯太空人、退役空軍上校波波維奇(Pavel Popovich)將帶到美國的福波斯2號機密檔案公開,其中包括一段畫面。畫面顯示,有一個巨大的圓柱狀物體正從太空中緩緩降下,慢慢消失在火衛一的背後,這個物體的外形尺寸均勻對稱,不像一般不規則的星體。當年這段畫面曾被蘇聯官方祕密剪去。

蘇聯官方曾說福波斯2號失蹤前拍攝並成功傳回37張照片,其實還有第38張。從最後一張照片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畫面上方馬鈴薯形狀的星體是火衛一,然而在它的下方,竟然懸浮著一個巨型圓柱狀不明物體,這個不明物體的形狀,和之前在火衛一上空拍攝到移動的不明物體非常相似,形狀均勻對稱,也呈圓柱形長條狀,按照比例測算,直徑大約有1.5公里,長度超過20公里。這個物體靜靜地懸浮在火衛一的下方,隨後,福波斯2號就突然失聯了。

還有一張照片顯示,火星地面有一個空中物體的投影,這個巨大的陰影呈現規則的紡錘狀,兩頭尖、中間粗。根據圖片比例分析,形成陰影的物體長度至少有20公里。據陰影尺寸,可以排除掉火星探測器和火星的衛星,科學家對此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

「火星男孩」如是說

福波斯2號突然失蹤,和這些照片影像中的不明物體有什麼關聯,成為無法解開的謎團。直到有一天,一個自稱來自火星的俄羅斯男孩說,福波斯2號是被火星上的高級智慧生命毀掉的。

據俄羅斯《真理報》2007年報導,火星男孩波力斯卡(Boriska Kipriyanovich)於1996年出生在俄羅斯,從小就表現出異於普通小孩的能力,7歲時就擁有遠超普通人的知識儲存量,掌握許多科學界的高深專業術語。

他說以前的火星有人居住,他的前世就生活在火星,那裡的文明已經發達到可以進行星際旅行。火星上有兩種太空飛船,一種是橢圓形,一種是三角形。橢圓形的飛船體積龐大,上下6層,可以容納眾多三角形太空飛船,能夠飛往宇宙任何地方,從火星上起飛,瞬間就能抵達地球。火星男孩說的太空飛船的形狀,與福波斯2號傳回的影像中的不明物體形狀是不是很吻合?

火星男孩說,火星經歷了一場毀滅性災難之後,大氣層消失殆盡,火星居民不得不生活在地下城裡,一直到今天。他告訴媒體,火星上現在仍然有高級智慧生命存在,蘇聯發射的火星探測飛船福波斯就是被火星人銷毀的,因為福波斯會釋放對火星有害的輻射,被火星人檢測後直接銷毀了。

波力斯卡的說法相當令人震驚。福波斯失蹤時,他尚未出生,一個7歲多的孩子是如何知道的?假如波力斯卡說的是真的,也就是火星上有高級智慧生命存在,那麼人類殖民火星的夢想還能實現嗎?

人民幣國際化 力圖取代美元?

▲中國大陸一直在吹「人民幣國際化」的風,到底人民幣國際化成功率有多少?Adobe Stock
第244期
梁路思、李淨瑤

中國大陸一直在吹「人民幣國際化」的風,到底人民幣國際化成功率有多少?對此,香港《看中國》週報訪問了香港經濟學家、財經專欄作家羅家聰。

人民幣僅限國際貿易

羅家聰表示,中國早在20年前,也就是2003年或2004年就開始將人民幣國際化了,「但是這20年,進展都僅限於一些貿易。如今,一部分錢是用來買貨物,剩餘的大部分主要放在市場,買其他東西例如金融資產、衍生工具或一些不急用的東西。」他表示,拿投資來説,根本沒縫隙讓人民幣插上一腳,因為美金在全球交易的占比是九成,就算排名第二大的歐元的占比也很小,更別說人民幣,還不知道排第幾位。

羅家聰分析,貿易成長在金融海嘯後便停滯和慢下來,因為已改變了整個長線經濟成長的格局。人口成長方面,「現在很多地方都跌到零,尤其在許多有錢的地方。有些地方有人口成長,比如非洲,但他沒有錢。」

在貿易方面,羅家聰分析,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支付上人民幣只占2%、3%。北京這幾年搞很多小圈子,拉攏了很多自己的陣營,包括俄羅斯和中東,甚至一些是被制裁或被貼標籤是恐怖的國家,但還是帶不出人民幣的新占比,顯示那些國家幫不了中國大陸。他歸納原因是:一、這些國家常年處於戰爭或動亂狀態,很難進行大規模貿易;二、有些伊斯蘭國家的法規和制度不同,在貿易方面有很多阻滯;三、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主要是出口資源,導致大家都在爭做出口生意。

中國消費力不足

羅家聰認為,現在中國企圖想扮演美國的角色,扮演一個消費國,但問題就是做不到,「中國的消費能力和傾向不像美國。歐美國家,特別是歐洲,雖然不是很大,但人們肯消費,文化上傾向於消費,也消費得起。」歐美國家有能力消費的原因是人均收入高,即使整個國家GDP成長低,但以每個人計算,屬於富裕等級。例如日本或一些北歐國家,經濟成長低,甚至沒有成長,但很多人都很有錢,買得起東西。

反觀中國,人均收入排名在全球50到60的位置,沒有很多有錢人,大多數是窮人。如果只有少數人手握大量財富,那些人不會花費太多錢。一般人沒能力花錢,自然就不能與做出口貿易的盟友建立長久的貿易關係。「大家都是出口貿易時,所出口的貨物是不是對方想要的貨物?中國的出口有一部分是製成品,但都是相對平價的,未必能賺到大筆外匯。」

另外,羅家聰表示,手握太多不流通的貨幣對國家沒有好處,就算中國真是出口那些資源國需要的東西,可以配合,但總額數量卻不對等。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常年貿易數字是處在一個不平衡的狀態,處於單邊流向,「單邊流向不是很好,因為跟你一起玩的那幫貿易國家,他的貨幣不流通,伊朗、朝鮮、巴西的貨幣都不流通,給了你的時候,你的人民銀行或財政部握著這些貨幣,你怎麼辦?」

長期來説,若收了「一倉庫雜幣」,不能達成貿易平衡的話,就會造成一直累積別人的貨幣。羅家聰分析,「反過來說,巴西或俄羅斯握著很多人民幣,結果會如何?他也沒辦法全數買回你的東西。當一直累積太多人民幣,結果也是要想出路。你有沒有一個出路給人家呢?」

美金有很多出路

羅家聰直指,美金與人民幣的不同點是,美金有很多出路,全世界有幾個大金融中心,有很多市場、產品和基金提供投資和購買,包括匯市、股市、債市「這些投資領域被美國、被美金壟斷了。美金壟斷了九成時,你握著人民幣能夠做什麼?什麼都做不了!」

雖然習近平近來積極拓展外交,但羅家聰並不看好:「現在那些中東、巴西說要跟你貿易往來,其實他們已經計算好了,有一部分人民幣是可以用來買你的東西。但要他們額外握著人民幣、累積人民幣,我想他們是肯定不願意的。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們都是眼高手低。」

羅家聰直指核心:「所以,你說要人民幣國際化,你的動機不只是在貿易方面,一個雙邊貿易那麼簡單?想在金融市場插一腳,完全看不到有這個可能。」

羅家聰認為中國的根基已經變差很多,「以前說中國GDP的國際占比是約40%,現在中國地方債務都超過了100%的比例,你已經是一個債務國了,這麼高的比例,你還能給多少利息?你看人民幣給的利息是比較低的。」因此,羅家聰斷言,無論貿易和金融,中國大陸都很難在國際上做出很大貢獻。

我與周杰倫不在同一個時空

▲上一代人和這一代人處於不同的時空。Adobe Stock
第244期
夏言(《看傳媒》集團澳洲主筆)

近日,傳來消息稱,周杰倫的新歌專輯《最偉大的作品》登上了2022年的全球銷量榜首,成為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第一張獲此殊榮的專輯。

我這才想起那張擱置在書架上的光碟,該精美光碟有著周杰倫的親筆簽名。說實在的,儘管曾幾次與周杰倫邂逅,也目睹粉絲們對他的熱情與瘋狂。但周杰倫出道二十多年,我幾乎叫不出任何一首他演唱的歌名,就更不可能哼出幾句他的歌詞了。我總覺得自己與周杰倫以及他的粉絲團活在不同的空間。

那個「久旱逢甘雨」的時代

與我同齡的一代,都經歷了所謂的文革洗禮,那時候,渴望傳統的音樂與文化成為了一種內心的奢求。當以鄧麗君為旗艦的台灣流行歌曲,通過走私的方式越過海峽登陸中國沿海城市之後,大陸社會群體就像久旱逢甘雨,春風迎面撲來,從那時起,鄧麗君、鳳飛飛、劉文正、費玉清等等歌星演唱的華語流行歌曲,幾乎就是陪伴我們這一代成長的精神食糧。

優美如詩的歌詞、令人陶醉的旋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擊敗政治運動的封鎖、統一了全中國。可以說,從孩童到八十歲老人,人人都能即興哼上幾句,朗朗上口。不是說台灣歌曲有什麼特殊力量,而是在那個年代,中國大陸出現了傳統文化藝術的真空斷層。接近生活抒發愛情的流行歌曲自然就被視如至寶。

記得2002年初,我從澳洲回滬探親,正是卡拉OK風靡上海的時候,幾乎家家都在玩卡拉OK,處處都能聽到走腔走調的自得其樂,那時我才知道有一位叫做周杰倫的台灣歌星正在上海走紅。

不知道是文化差異太大,還是跟不上音樂時代的發展,我發現自己完全無法忍受周杰倫的歌曲,唱歌如念經,更何況徹底聽不懂他在唱啥或念啥。可上海年輕人卻迷到發瘋,天天晚上用卡拉OK跟唱。可以想像,打開窗戶飄進來的簡直就是鬼哭狼嚎。

二十二年過去了,我曾經的偶像都已老去,其委婉動聽的歌聲也漸漸淡出歌壇,可周杰倫卻依然風靡華人圈,大紅大紫,雄霸一方。我曾多次詢問周邊朋友,周杰倫的魅力究竟在哪,無人能給我像樣一點的答案。

活在不同的空間

我一直以為〈最偉大的作品〉這首歌曲是周杰倫在光芒萬丈期的自我總結或炫耀,結果看了MV之後才發現,歌曲所描述的是歷史上幾位藝術巨匠及其頂級作品,我突然發現,我應該重新認識一下周杰倫。

〈最偉大的作品〉這首歌曲也就成為我重複播放很多次的唯一一首周杰倫的歌曲。

生動詼諧的影像,充滿聯想的歌詞,伴隨著輕鬆浪漫的旋律與耀眼的色彩,周杰倫穿越時空,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追求狂野的現代派藝術家們表達敬意。

從畫面與歌詞中可以看到藝術史上的諸多反叛代表,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虛無主義、達利(Salvador Dalí)的幻想,馬諦斯(Henri Matisse)的海岸,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星夜〉以及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等等。其中還有兩位著名華人,一位是掙扎在東西方文化夾縫裡的畫家常玉,另一位是活在現實之外的詩人徐志摩。

我認為,整個MV在藉用這些世界級名人來重新塑造周杰倫的個人形象,告訴粉絲們周杰倫的內心思想。這些藝術家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創作靈感似乎來自另一個空間,當他們以與生俱來的才華沖破社會觀念展現一片只有自己才懂的天地時,都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甚至遭到輿論的批判與嘲弄。他們都在孤獨地歷經萬難後才聲名遠播,有的直到死後才被社會認定是天才。

這些天才的作品即使到了今天依然難成共識,是神作?還是垃圾?完全取決於觀賞者的審美觀及價值觀。或許我的思想太過保守,很難在抽象派的色彩中找到共鳴。

從一些介紹中可以看到,周杰倫的成名有著類似的遭遇,他所創作的歌詞不被傳統歌手所接受,曾遭劉德華及張惠妹的拒絕,他所創作的曲調節奏也是獨有的,他也曾在孤獨中奮鬥拼搏與掙扎,直到2000年,在貴人相助下第一張唱片問世才一鳴驚人。

〈最偉大的作品〉這首歌曲的最後一句歌詞是「這世上的熱鬧,出自孤單」。成為了這些著名藝術家以及周杰倫本人的真實寫照,這也是許多懷才不遇者最執著的夢想。

周杰倫開創了獨步天下的奇花異果,文化程度高也不見得懂,擠破嗓子也學不會,卻令無數粉絲著魔一般膜拜二十年,不離不棄,這也足以證明周杰倫的過人才華與其作品的偉大。而這種偉大不是我這一代人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活在不同的空間。

投資股票需緩緩致富

▲只要能跳出短線交易的陷阱,把投資眼光放長,自然會找到自己的理想投資,緩緩致富。Adobe Stock
第244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認真做股票,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犯了二種行為謬誤。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假設性的案例。

某甲自讀書時代即成績優異,冠絕群倫。他自創一套讀書方法,不論文科、理科總是可以讀得很好,並在大型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頂尖學校的頂尖科系。出社會後更孜孜不倦,密切注意最新的專業知識,時時充實自己,從而在專業職場上領先同儕,步步高升。他很快就累積一筆財富,並與太太商量,拿出五百萬的資金投資股市。以他的聰明才智,加上拼命精神,相信很快就會翻倍甚至賺更多。

股市不是用功就保證成功

於是他使出最拿手的絕活,開始做功課:研究各種投資理論並盡可能地蒐集研究報告。他每天花非常多的時間上網研究和操作,比求學時代更賣力。然而天不從人願,某甲的投資並不順利。明明各項指標都很好的標的,也是報章雜誌、理財社群公認的好公司,怎麼買進之後股價就疲弱不振?隨後又遇到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許多研究指出即將發生股災,越想越恐怖。

他鼓起勇氣認賠殺出,發現公司股價沒多久就反轉向上。最難受的還是每週六上午和太太吃早午餐時,總要順便討論一週來的投資績效。每次看到太太失望的眼神,就讓他倍感壓力。至於本業工作,也因時時分神注意股票,而遭到同事善意提醒。他想,也許自己和股票無緣。不如趁現在賠得不多,趕快收手,把精神放在本業,以後再也不要碰股票了。

二種不理性行為

案例中某甲的問題出在哪裡呢?股市沒有標準答案。在此,筆者打算從行為學派的「近因偏誤」(Recency Bias)與「損失趨避」(Loss Aversion)切入,指出某甲投資行為上的缺點,從而找出修正方向與建議。

所謂「近因偏誤」是指人類在認知上,會把最近發生或接觸的資訊賦予過高的重要性,而忽略比較久遠的事件,從而那些具有長期效果的資訊,只要最近沒有出現,就會被投資人所忽略或低估。若經常錯估股價,投資績效也就打了很大的折扣。

「損失趨避」則是指,同樣金額的損失和獲利,人們對損失所感受的痛苦程度,超過獲利所帶來的快樂。也就是說,人們寧可少賺或是不賺錢,也不願意損失。人們對損失的承受能力比較低,所以為了脫離損失,會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抉擇。

案例中的某甲積極地閱讀報章雜誌、參加投資社群、每天觀察股價變動與任何風吹草動的消息,等於是大量接觸「最新的訊息」。我們可以推論,他很大的程度上忽略了長期因素,所以,犯了近因偏誤的毛病。另外他每天觀察股價,每週六與太太討論投資績效,可以想見,只要有損失發生,就會形成莫大的壓力。在損失趨避的心理下,他急切地想要脫離損失,必然會做出偏離理性的決策。

這二個行為偏誤會交互影響,放大了不理性程度。在近因偏誤之下,因為對市場評估遺漏了長期因素,所以很容易造成損失。而損失趨避心理,會使他急著停損,結束一筆交易,並努力地搜尋下一個投資機會。於是很快地又落入另一個近因偏誤。也就是說,他越努力研究、操作股票,偏誤就越滾越大,離理性投資越來越遠,終於心力交瘁而無法自拔。

 

被動型投資就是分批買進指數型基金,然後放輕鬆。靜靜放個十年以上,成績必然可觀。Adobe Stock

▲被動型投資就是分批買進指數型基金,然後放輕鬆。靜靜放個十年以上,成績必然可觀。Adobe Stock

 

緩緩致富

解決之道很清楚,就是把投資的眼光放長,非常的長。當你把投資眼光往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延伸,思考的角度就會和短線交易者有很大的差異。

大多數的短線訊息或股價波動,從長期眼光來看,只不過是雜訊而已。投資人如果把全副精神放在對雜訊的解析與反應上,很快就會精神耗弱而且得不到成效。而把時間觀念放長之後,就會明白,股票投資之所以獲利,主要來自企業營運所帶來的利潤與複利效果。只要我們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好股票,利潤自然源源不絕而來。

具體的建議有二個方向:一是採被動型投資,一是主動型投資。被動型投資就是分批買進指數型基金,然後放輕鬆。靜靜放個十年以上,成績必然可觀,而且可以把心思放回本業上。至於主動型投資法,首先要改變從理財雜誌、理財社群獲取投資資訊的習慣;改採類似彼得.林區(Peter Lynch)從生活觀察選股的方式;加上價值投資法,耐心等股市下挫有便宜可撿時才進場買進。這和等有折價活動時才去賣場買想要的東西,道理完全一樣,一點兒也不難。

至少,自己實地去觀察企業、了解其產品,不要只是坐在家裡、辦公室裡看理財雜誌或上網點閱YouTube上的熱門投資推薦,光是這點,就可以改善近因偏誤。因為了解一家企業需要時間,不是鍵盤Google一下就好了。

案例中的主角是聰明人,只要能跳出短線交易的陷阱,把投資眼光放長,自然會找到自己的理想投資,緩緩致富。

全球化是死了還是將得到新生命?

▲過去幾十年經濟自由化和貿易開放是主要潮流,貿易自由化常被直接當成是全球化。Adobe Stock
第244期
陳博志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全球化是過去幾十年描述世界趨勢最重要的用語,但近年來各界對全球化有很多反思和批評,過去領導全球化的美國更採行了不少好像違反全球化的政策,不少人說現在是在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甚至全球化已死。然而全球化的定義其實並不確定,被反、被去、被說是死去的全球化,並不見得是很多人理想中想追求的那個全球化。更精確地講,最近的全球趨勢,比較像是要由沒有世界政府管理而不重視公平、安全和環境的全面價格競爭,走向重視公平、安全和環境的局部性合作。兩者都不是最理想的情況,也不一定那一個比較好,但新的趨勢比較可能是未來達成真正理想全球化世界的途徑。

全球化=貿易自由化?

全球經濟的理想應該是在公平競爭下,兼顧社會公平及環境保護的世界全面分工合作。有些人談全球化時是在想這個理想,但這個理想仍有點遙遠,大部分時候人們說的全球化只是好像要朝這個理想發展也就是「化」的過程。而過去幾十年經濟自由化和貿易開放是主要潮流,很多人希望自由開放能導致理想的全球經濟分工,甚至世界大同,因此貿易自由化常被直接當成是全球化,而對貿易自由化的質疑或阻礙也常被說成是反全球化、去全球化或全球化已死。

然而只有自由化並非真正全球化。名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幾十年前就指出,只有世界經濟而沒有世界政府來管理將會出差錯。雖然有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個目前最接近世界政府的組織在管理,但許多國家還是有很多貿易障礙和不公平的產業補貼等政策,以及盜取別人智慧財產的行為,而WTO還允許各國組成自由貿易協定這類小圈圈而對被排擠在外的國家採取不公平的政策,所以目前國際問題是不夠自由且不公平的,不合全球化的理想境界。

貿易之外的國際問題更缺少世界政府來有效管理,所以各種國際間的公共財,包括安全、和平、健康以及環境等等問題,都不易達成各國都遵守的規範。結果是這類國際公共財的質量常遠低於對全球人類最好的水準,就像政府無能的國家之治安、司法、和生活環境等公共財常不好的情況一樣。這也離全球化的理想很遠。

即使在各國內部,學理上因自由開放而應該得到補償的人也常未得到足夠的補償,因此形成失業和所得分配惡化的不公平現象。這也不是當初追求全球化的理想。而這種現象也是過去以自由化為主的全球化最先受到強大質疑和反對的地方。此外激烈的國際價格競爭也常使廠商忽略國際分工的風險。

由各國以不公平政策傷害或排擠其他國家,全球安全、和平及環境等公共財未受到必要的照顧,以及各國內部未能充分照顧合作風險及被自由開放傷害的人民這三個層面來看,過去全球化的達到的實況並不合全球化的理想,全球化仍未活過,因此改變這些實況也不能說是全球化已死。大家更值得關心的是目前想改變這些現況的做法會不會比現況更好,以及會不會使全世界更可能走向全球化真正理想的境界。未思考這些問題就用過去自由放任的做法或達到的情況做標準,把各種改變直接稱為去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或全球化已死,可能會讓人誤以為現況是較好的。

盤點過去全球化的利弊得失

過去幾十年近乎自由放任的全球化最明顯的成就,是透過廠商乃至政府間的價格競爭,各種產品或生產鏈被細分到很多國家去分工生產,而使產品價格降低並使很多國家得到發展機會。但自由放任也產生了前述的各種問題,現在各國及很多企業為了更重視安全和保護弱勢等等目的,而採取不只重視價格競爭的分工方式,對在目前分工方式下獲利的人當然是一種損失。但大家應該是認為現在要追求的安全等目標的價值更高,才會願意犧牲低價或成本的利益,才會採取新的分工方式。所以若把這些價值考慮進來,這部分改變整體而言應該不是一種損失(請參閱:陳博志,〈肺炎後的全球新分工趨勢〉,《台經月刊》,43卷7期,2020年7月)。

 

過去在全球層級近乎自由放任的情況下,有些國家採取了不公平的產業和貿易政策來搶奪別國的產業技術和市場,造成貿易衝突。Adobe Stock

▲過去在全球層級近乎自由放任的情況下,有些國家採取了不公平的產業和貿易政策來搶奪別國的產業技術和市場,造成貿易衝突。Adobe Stock

 

而在過去在全球層級近乎自由放任的情況下,有些國家採取了不公平的產業和貿易政策來搶奪別國的產業技術和市場。從經濟理論和全球化的理想來看,這對全球而言是會降低效率而造成損失,因此其他國家若採關稅等措施抵制這些靠不公平手段搶奪市場的產品,表面上看雖然好像也是不自由或保護主義的政策,但因其作用是要迫使外國放棄不公平政策或抵銷其效果,是要降低已存在的不公平和其傷害,所以在參與抵制的國家夠多而能用高出不多的成本生產要抵制的產品時,對全球很可能是有利的。而這些對策也可能迫使原先採取不公平政策的國家放棄這些政策,世界就可以更接近全球化的理想。由此可見我們也不宜把抵制不公平政策的各種限制自由貿易的措施說成是保護主義或反全球化。

不過各國的不公平政策常很複雜,再透過複雜的投入產出關係,其他國家有時並不容易精確掌握外國不公平政策對各項產品的全部影響。因此有些國家會想用超過外國不公平政策的反擊力道來迫使對方改變。而有些國家則想直接補貼或扶植自己的相關產業來和外國的不公平政策對抗。這些不是直接限制外國不公平產品的政策,原則上即使正確,實際上卻有可能做過頭,而變成讓全世界有更多不公平的政策,甚至形成各國政策的惡性競爭。這是目前比較令人擔心的可能性(請參閱:陳博志,〈抵制不公平貿易對手並非殺死全球化〉,《台經月刊》,46卷6期,2023年6月)。

 

近年來經貿之外的全球合作和規範則已有重大的進步,不知不覺中ESG已成為全球的道德共識。Adobe Stock

▲近年來經貿之外的全球合作和規範則已有重大的進步,不知不覺中ESG已成為全球的道德共識。Adobe Stock

 

如何走向全球化真正理想的境界?

要去除不公平政策的傷害而走向真正全球化的理想,最好的方法也許是有個世界政府出來強制廢除各種不公平政策。但這在短期內仍無法辦到。退而求其次的辦法是有夠多願意公平競爭與合作的國家結合起來,一方面形成大的力量共同抵制不公平國家以要求它們放棄不公平政策,另一方面要求公平國家內部也有夠多不同產業具有替代不公平國家產品的能力,而使抵制不公平國家的成本不致太高。要求公平國家也該有更具體的合作規範,以避免前述抵制過度及不當補貼而反造成更多損害的情況。

美國推動的「印太架構」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應該朝這方向努力,也就是多國合作制裁採取不公平政策的國家,以及協助被威脅迫害的國家,並合理限制不必要的貿易抵制及產業補貼或其他不公平政策。這樣它即可成為在盡量降低目前抵制成本的情況下,更有效抵制不公平政策而將全球推向全球化的真正理想的局部性世界政府。而採取不公平政策的國家若因這些壓力而願放棄不公平政策,這局部的合作即可逐漸擴大而成為全面的世界政府並達成全球化經濟的真正理想。

這種貿易上多數國家合作走向真正全球化理想的組織也許仍待努力,但這幾年經貿之外的全球合作和規範則已有重大的進步。不知不覺中ESG(即為企業永續經營的績效指標,指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已成為全球至少在口頭上的道德共識,也快速在許多國家和企業形成相關的規範。特別是推動這理想的人們巧妙地把它們變成金融業的道德標準,而產生可能比政府政策更快速的效果。

避免地球氣溫上升過多,特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想,已在全球討論和推動超過半個世紀,但在以往以自由開放為主軸的全球化時代卻只有少量進展。價格競爭壓力使多數國家和企業為了國際競爭力而不敢採取強力的減碳措施,多數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的減碳承諾都成為空話。但減碳乃至淨零的政策最近在多數主要國家已進入實際行動,而其中很大的一個動力是歐盟決定要採用「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即碳關稅,對部分進口加稅來平衡它們未在生產國適當負擔的排碳成本。這措施在過去的自由開放式全球化中可能被說成是一種貿易障礙乃至保護主義,但它實際上卻是讓排碳該負擔的成本全球化,以走向全球公平合作的重要手段。

在新的趨勢中,除了排碳和ESG,其他世界性的公共財也得到更大的重視以及更多的國際合作。以往許多世界性公共財常是沒有人願意出錢出力,或是由美國當國際警察來局部負責管理。結果不管美國是否在其中偏向美國的價值觀或利益,都會受到批評。而隨著美國在全球相對不再那麼獨大,美國的管理能力和意願也可能下降。最近因為有些國家自私要依自己的利益或想法而破壞某些公共財或占為己有,因此一些重要國家已查覺必須聯手來保護及發展世界公共財。台灣海峽的和平安全以及台灣的自由民主,由台灣自己的事和美國可能的承諾,變成G7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都表態支持,就是重要的例子。

總結來說,過去的全球化是以降低成本的商業利益為動力,它仍不符全球化的理想,現在安全、公平、永續以及其他世界公共財得到更大的重視和規範,低成本及自由化的重要性相對降低。這個新方向更可能達成全球化的真正理想。台灣曾是利用低工資在初期的全球化中獲利甚大的國家,但後來又曾因產業被外國的低工資、孤立排擠以及不公平政策而受害很多。在新的趨勢中我們要和追求公平及和平的國家合作,利用我們的經驗幫助新趨勢朝理想的方向發展,追求理想全球化的新生,才是正確的對策,不必擔心以前的全球化是否已死。

JGB金箍棒不動產管理系統 協助租屋代管業者數位轉型

▲JGB金箍棒執行長田智娟。葉俊宏攝影
第244期
楊戎真
JGB金箍棒「一站式不動產租賃管理系統」可協助包租代管公司進行物業管理,可以說是台灣「房地產科技」(PropTech)發展的先驅之一。透過該平台,業者可以招租、雲端帶看房屋、簽約、輸出帳務數據、修繕管理、進行智慧設備串接,節省大量時間與成本,提高業務成效。

台灣房價節節高升,許多人買不起只好租屋安居。在科技潮流下,是否有更好的服務能讓無殼蝸牛順利租到房子,且讓房東與房客雙方都滿意?

 

當前房屋租賃的實際場景已經和從前大不相同,可以透過VR虛擬實境720度全景看屋。JGB提供

▲當前房屋租賃的實際場景已經和從前大不相同,可以透過VR虛擬實境720度全景看屋。JGB提供

 

當前房屋租賃的實際場景已經和從前大不相同:當租客聯繫包租代管公司後,服務人員會先拋幾個房源物件資料給你,讓你可以透過VR虛擬實境720度全景看屋;掌握了大概輪廓後,再約現場看屋;抵達現場後,按下服務人員提供的智慧門鎖的密碼,進屋了解一番後,可以透過平台線上簽約,並透過平台匯款。從頭到尾,租屋者可以不用接觸到房東或包租代管的業者。

台灣房地產科技新創「金箍棒智慧物業」(JGB Smart Property)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田智娟表示,因為科技的發展,透過訂閱式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簡稱SaaS)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意指上網設備之間互相共享資料而形成的網路,通常用來表示任何連接到網際網路的設備)的串接,除了飯店,一般住宅也可以進行遠端管理。這樣的平台發展有其市場需求,尤其疫情期間,因防控需要而強調「零接觸」時,不少海外房產成為孤兒,但透過雲端系統,即可再度獲得妥善的經營與管理。

 

JGB團隊,從開始只有工程師,迅速拓展到目前已將近30位。葉俊宏攝影

▲JGB團隊,從開始只有工程師,迅速拓展到目前已將近30位。葉俊宏攝影

 

市場轉變:高房價導致租屋市場擴大

田智娟為台北大學不動產城鄉環境學系學士與碩士,畢業後前往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修習測量學系碩士土地金融學程,之後在全球房地產服務提供商「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擔任台灣區海外不動產投資部經理,經手的不動產遍及東南亞、紐、澳、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等,累積了大量海外與國內不動產買賣的資歷。

田智娟觀察分析,台灣房價長期居高不下,首購年齡延後且購屋頻次下降,「市場結構性轉變了,人數減少、年齡層拉高、頻次大幅降低、剛需下降。2005年以前的首購族大約可以30歲第一次買房,現在房價太高,大部分38歲到45歲才買第一次。仲介原本來店客三次,現在只剩一次,業績掉下來。」高房價導致租房人口激增兩倍到四倍,租房年限也延長,全台灣的租屋人口大概有400萬。房地產市場結構性轉變,建設、仲介公司,都開始注重租房市場。

此外,政府於2017年推出租賃專法改革,並於2018年6月開始施行《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建立包租代管服務制度,以及租賃住宅管理人員專業證照制度,提供租屋規模化、數位化管理發展的土壤,促成「包租代管公司」出現、「品牌公寓」興起,朝向日本市場的精緻化服務方向發展。

 

租房管理這個痛點全世界都一樣,「要是有套系統就好了!」JGB提供

▲租房管理這個痛點全世界都一樣,「要是有套系統就好了!」JGB提供

 

大家都要系統:租房管理的痛點全世界都一樣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JGB金箍棒」趁勢成立於2018年,主要提供物業租賃業者「一站式不動產租賃自動化管理」SaaS平台,讓包租代管業者可以透過系統進行帶人看租、簽約、租屋管理、自動化對帳、修繕管理、點交及退租等事項。

「租房管理這個痛點全世界都一樣,我們會做這個系統,也是為了大家。以前在房地產一起打拼的同業,大家都會說,超煩的!要是有套系統就好了。」田智娟笑著說,在這個產業,要是路邊找一千家去問,大概有七百家都會跟你說:「我要系統!」

這樣的缺口讓田智娟興起開發系統的念頭,開始著手系統開發時,卻發現困難重重,「因為我自己以前不是軟體業,做系統比我們想像中的耗時間、力氣。」她深切體會到「隔行如隔山」,系統打掉重做一、兩次,前期的開發猶如打水漂。

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資料不串接。即使功能都做出來了,如果資料無法串接,功能相當於還是獨立的。而不動產租賃產業需要的是:物件資料做好時,可帶到合約裡;合約的租期,可帶到帳單裡──也就是要一脈相承、一站式。田智娟比喻:「就像餐廳的流水線,但不動產管理要更嚴謹。」

除此之外,不動產租賃管理有太多參數,例如租金是否含水電瓦斯費、水電雜費是變動費用還是固定費用、智慧電表的數據要進到帳單統合、要串接IoT,串接智慧門鎖,層層的規格寫下來密密麻麻,「那時候我找了三家系統商報價,第一家跟我講,你這個一百萬可以,另外一家跟我說四、五百萬,第三家講八百萬!」

碰了釘子,田智娟才知道資訊軟體業者對房地產的專業知識和法規了解太少,估價會落差那麼大,那些估價五十萬、一百萬做出來東西不符合需求,不夠專業,「房地產跟電商產業有很大的差異,每個技術人員都在網路上買過鞋子跟包包,但多數的人沒有買過房子。當他沒買過房子的時候,怎麼知道你需要什麼?」田智娟深切體認到,困難就在於技術人員不了解不動產租賃產業。

 

JGB平台開發耗費不少心力,上線後還要經過調校,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JGB提供

▲JGB平台開發耗費不少心力,上線後還要經過調校,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JGB提供

 

因此,儘管「JGB金箍棒」2018年便成立,平台卻直到2020年才正式上線,並經過約半年的調校。所幸,金箍棒的系統是針對需求而來,客戶已經等在那裡,系統一上線後,原本簽過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合作備忘錄)的業者便開始採用,一週內系統物件迅速突破百間。

 

透過IoT物聯網以及金流的串接,達到智能化管理。JGB提供

▲透過IoT物聯網以及金流的串接,達到智能化管理。JGB提供

 

PropTech先驅:一站式不動產租賃管理系統

JGB金箍棒「一站式不動產租賃管理系統」可協助包租代管公司進行物業管理,可以說是台灣「房地產科技」(Property Technology,簡稱PropTech)發展的先驅之一。透過該平台,業者可以招租、雲端帶看房屋、簽約、自動發帳單與對帳、修繕管理、進行智慧設備串接,節省大量時間與成本,提高業務成效。

2020年,平台正式上線後,JGB每年的營業額以3倍的速度成長。系統正式上線之初,只有10家使用者,到如今已超過200家客戶,管理的房屋戶數超過2萬,足見市場需求急速擴大中。

田智娟說明,日本租賃市場將近八成五都是專業機構在做租賃管理。儘管目前台灣的不動產租賃市場大概只有一成五在做企業管理,依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隨著產業的發展,勢必朝向國際成熟市場的模式推進。

 

品牌公寓是JGB很主要的客戶群。JGB提供

▲品牌公寓是JGB很主要的客戶群。JGB提供

 

田智娟指出,當前包租代管公司百家爭鳴,一些做出租「品牌公寓」都是七、八年級生在管理。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創業者有一個特色是不喜歡繁瑣的行政庶務,他們不想用傳統紙本對帳,想要把力氣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例如開發房東、尋求創意,做品牌識別度,這是年輕人分眾市場最重要的事。

而多品牌的發展,也符合現在消費市場分眾行銷的結構。初期使用JGB系統的業者,多半就是這類較年輕的品牌公寓,如北部的優式租售管理、玖樓璞園、半伴,桃園的好生活、LikeHouse來客、康厝,台中的愛租屋、里寓等。他們引入新的管理知識與創新後,讓租屋產業更加蓬勃發展。田智娟也認為,如果業者都能夠導入系統化管理,將有效改善包租代管流程,伴隨政府完善相關規章、罰則,整體更專業化時,惡房東與租霸的情況都會減少。

 

房客可以免費使用平台查詢合約、繳交租金、報修等。JGB提供

▲房客可以免費使用平台查詢合約、繳交租金、報修等。JGB提供

 

租房管理成為服務業:房東、房客雙方都受益

整個金箍棒系統不僅串接了智慧門鎖、電表、電子簽章,在房地產租房一站式平台串接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Tech)上也堪稱完整,不僅串接了各家銀行,還有第三方支付,而其他同業通常只做一個或沒做。田智娟十分自豪:「我讓我的客戶選擇,根據營運狀況、公司體質,選最適合你的,對於客戶來講是最有彈性的。」

「有些客戶從2020年用我們系統的時候,公司原本只管50戶,今年已經上開1,000戶。」田智娟強調,當企業要規模化,就要有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要有專業的POS(Point of Sale,進銷存管理系統)。而金箍棒的一站式租房管理系統,其實就是幫房東做租房的POS機,且JGB入門的訂閱方案,每個月只需6,000元便可管理50戶,成為不少業者的利器。

 

透過平台房東與房客對可以線上簽約。JGB提供

▲透過平台房東與房客對可以線上簽約。JGB提供

 

採用金箍棒的一站式租房管理系統後,從招租開始,除了雲端帶看房屋、簽約,後續的相關事宜,包括點交、帳務、修繕、點退等,也都可以雲端化。房東省卻實體碰面的麻煩,且網路服務無遠弗屆,即便海外的房產都能夠出租。田智娟舉例:台灣房地產常常都是登記在長輩名下,現在年紀大了想交給後輩年輕人管理。但年輕人平常工作忙,也不想去清垃圾桶、清馬桶,於是長輩就找專業的公司來管理,協助招租、帶看,審理租約。

田智娟表示,出租事宜如果交給二代管理,通常不專業,租約亂簽一通,繳稅也搞不清楚。如果找包租代管公司,不但稅法搞得清楚,還有專人幫你去做點交、點退,紀錄做得很完整;如果要修繕,找專業的修繕水電工來解決這些問題,讓屋況是好的,租出去對租客也好,減少糾紛。個人房東找專業公司去處理,這些公司用JGB系統規模化管理,就可管上百戶、上千戶,還提供更好的服務。

對於房客來說,則可以隨時瀏覽租約、線上報修、線上繳房租等。JGB的專業包租代管客戶,都有專責租管人員對應房客的問題,點交時會幫房客查閱文件,例如馬桶有問題,可即時回應,避免房東因時間、空間的不便而延遲解決,「專業的事情,專管的人做,身為房東不再把自己的時間花在瑣碎的小事上,這樣子租客就會被好好的對待,租客就有生活品質。」

因此,對租客來講,房管公司使用JGB系統,合約可以隨時檢視、確認細節,會讓他們覺得反應速度變快,服務品質提高,覺得被保障到,「當房東變專業的時候,房客糾紛自然變少。」

以「共享公寓」為主要租屋模式的「玖樓」(9floor)表示,過去在客戶服務旅程上,如果使用紙本,租客看完房還要約時間到現場簽約,簽完約還要送回總公司用印,來來回回可能要一、兩週才能完成簽約。使用金箍棒獨家的內政部線上電子合約後,有了智慧對帳系統、線上簽約功能,電子合約不用掃描與歸檔,還可以即時查找,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只要雙方合意,不管人在哪裡,看完合約就可簽約。

基於團隊在房產上的專業度,金箍棒的系統有相對優勢。目前台灣使用金箍棒的一站式租房管理系統的業者,除了包租代管公司,還有住商不動產、東森國際地產、新北市政府社會住宅等客戶。且除了在台灣有廣大的市場,目前也發展跨國市場,包含:菲律賓、越南、泰國,柬埔寨與馬來西亞等地也有客戶在洽談,這些國外的房源數約占金箍棒的12%。田智娟認為,隨著東南亞經濟的發展,不動產租賃必將迎來爆點,同時隨著台灣法規的到位與品牌公寓的發展,未來房地產科技的發展,將會更加活絡。

 

 

 

相關文章:

整合AI、大數據 房地產業數位轉型持續進化

解決買房者資訊問題 「樂居」力促房價更透明

解決買房者資訊問題 「樂居」力促房價更透明

▲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吳長益攝影
第244期
楊戎真
2017年正式上線的「樂居」網,主要提供購屋者實價登錄查詢,解決房屋資訊不透明的問題,為公司帶來破億的營收。創辦人李奕農歸納成功關鍵在於:將政府實價登錄原始資料變成乾淨資料,搭配好用的界面,就可為房市交易做好服務。

成立於2014年,網站於2017年才正式上線的「樂居」網,主要提供實價登錄查詢,短短幾年營收破億,並於2021年第4季於創櫃板掛牌,朝上市公司邁進。對於目前的成功,創辦人李奕農表示,創業就是為了解決「房市資訊不透明」的問題,關鍵的成功因素則是:將政府實價登錄原始資料變成乾淨資料,並搭配好用的界面。

在樂居網上,購屋者可以透過地圖的模式,針對想要了解的大樓建案售價進行查詢。只要有成交紀錄的建案,都可知道其相關資訊,包含售價、坪數、戶數、公設比等,簡單易用的界面,讓樂居成為購屋者很重要的工具。

 

在樂居網上,購屋者可以透過地圖的模式,針對想要了解的大樓建案售價進行查詢。網頁擷圖

▲在樂居網上,購屋者可以透過地圖的模式,針對想要了解的大樓建案售價進行查詢。網頁擷圖

 

核心出發點:解決房市資訊不透明的問題

選擇「房價透明」作為樂居的核心出發點,緣於李奕農自身的經驗。過去做房屋銷售時,都要做「銷控表」,看幾號、幾樓價格是多少錢,「那時候我很想把螢幕翻轉過來,讓一般民眾也可以看到。」32歲創業的他認為,「做透明」是這個世代很重要的課題,「以前大家喜歡關起門來喬事情,現在大家不喜歡黑箱,希望能夠透明。」

概念雖然簡單,但過程卻不容易。樂居雖然2014年就成立,卻到2017年2月才正式上線,前半年主要開發網站,之後便是資料收集的工作。由於內政部的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網站上的資料並未做區分,雖然有數據,卻看不出有無包含車位、是否是親屬間的特殊交易等,即便像李奕農這樣以前從事房屋仲介工作的人,想要從中獲取準確的資料也不容易,「我們那時候要做市場調查,都還是要問別人,比如仲介、同行,或是直接到每一個案場查詢,我下面要帶五個人專門做市場調查。」

於是,樂居將政府實價登錄的資料,透過程式與人工方式,針對大樓新建案進行資料整理,拆分出有沒有車位、是否是親屬之間的特殊交易等的乾淨資料,讓資訊可以更清楚、透明,並且以地圖的方式呈現,讓使用者可以更簡單地查詢,使這些重要資訊「產生它的價值」。

為何只鎖定在大樓新建案?李奕農分析,公寓的房價很難標準化:「有的有增建、有的沒增建,權狀一樣是30坪,但左右鄰居其實差很多;再則,有裝修跟沒裝修,價格一樣差很多。」至於比較舊的透天厝,除非有店面價值,不然交易價值很低,交易量也不活絡。

李奕農娓娓道來,「我們有做市場的選擇,但沒有富爸爸的資源,無法什麼都做,所以一定要切一塊我最擅長的,非常『利基』(Niche)的一個市場。我們就鎖定住宅大樓作為開始進入市場的第一個產品類型。」

 

網站廣告為樂居的主要收益來源。網頁擷圖

▲網站廣告為樂居的主要收益來源。網頁擷圖

 

建立特色:以「長尾關鍵字」導流量

網站推出後,有無「流量」是最重要的。李奕農坦言,並沒有做太多導流量的事,主要就是設定「長尾關鍵字」,做好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所謂「長尾關鍵字」(The Long-tail Keywords),概念來自於商管領域中的「長尾效應、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 Effect),意指搜尋量很小,但通常長尾關鍵字的描述更長、更具體,文字數量也較龐大。「我們一開始就專注在長尾關鍵字,消費者要買這個社區,一定會搜尋它。」

因此,只要將建案名稱、所在社區、相關地理位置與內容設定好,使用者搜尋時,便很容易找到樂居的網站。如果採用「實價登錄」、「買房」,等「大字」類型的關鍵字,則要特別撰寫大量文章,且經年累月才會產生效益。

雖然有關鍵字作為基礎,但有足夠的流量才會有廣告,因此,樂居網初期90%以上的營收來自於「幫建案做精準數位廣告投放」,李奕農舉例道:「比如說你是內湖區的建案,我們幫你投放近30天或60天內,有查詢過內湖區實價登錄的客戶,相對來講這就是你的準客群。」透過臉書或Google投放廣告,基本上可以很精準地觸及這些人,成效就會比一般的廣告代理商好很多。

以往建商投廣告,如果砸了20萬的廣告費,預計會有近20組來客,相當於一組來客成本1萬元;而在樂居網打廣告,同樣的成效,成本大概下降到6千元。也就是說,樂居相當於幫建商客戶節省了四成的費用。良好的廣告效益,讓樂居年營收迅速破千萬,2018年達到2,587萬,2020年突破5,000萬,去年更是破億。

而站內廣告也是直到2018年才開花結果,陸續有較大型的廣告案進來。2019年,樂居網單月流量突破1,000萬人次,2022年累計不重複的瀏覽人次達1,300多萬,為樂居帶來巨大的廣告收益。

 

疫情期間,樂居發展出驗屋服務,創造出穩定的現金流,彌補大量失血。樂居提供

▲疫情期間,樂居發展出驗屋服務,創造出穩定的現金流,彌補大量失血。樂居提供

 

疫情突圍:發展「驗屋」標準化流程服務

儘管營收突飛猛進,樂居卻在2021年迎來寒冬。COVID-19疫情延燒下,全台接連數月三級警戒,多數人遠距上班、上課,連帶致使建案廣告通通暫停,因為,即使建商打廣告也不會有人去案場賞屋。

談到那個過程,李奕農心有餘悸:「3月到10月一直是房地產廣告的旺季,在旺季的時候突然沒有接到任何新訂單,原本在跑的訂單還要延後投放,對我們來講影響非常大,幾乎是沒有收入,但員工薪水還是要發,是我們經歷過最谷底的時候。」

面對這樣的局勢,只能是山不轉人轉,「驗屋」便是2021年發展出的新服務。「我們那時候想說,到底有什麼東西是建商一定會做的事情?那就是交屋。」李奕農說明,因為疫情,建案不銷售了,但還是要想辦法交屋,才能認列營收。

樂居於是發展「驗屋的標準化流程」,針對新完工建案的「門、窗、廚、衛、天、地、壁、水電、管線」等,透過儀器檢測,出具驗屋報告,創造出穩定的現金流,稍稍彌補大量失血。

目前,樂居主要營收來源可分為「廣告收入」與「驗屋服務收入」兩大部分,分別約占75%~80%及20%~25%。其中廣告收入的三至四成是「站內廣告」,其餘則是「幫建商做精準投放廣告」。

 

提供有用的資料,搭配好用的界面,是樂居成功的關鍵。網頁擷圖

▲提供有用的資料,搭配好用的界面,是樂居成功的關鍵。網頁擷圖

 

創櫃板掛牌:建構永續發展的良好體質

2021年第4季,樂居於創櫃板掛牌,朝向上市公司邁進。李奕農認為,公司人員一路從原本的個位數,發展至今有100人,如果缺乏中階主管,將限制公司的發展,而創櫃有利於找到好的人才,「公司要有一些願景,讓大家覺得這個公司是有希望的,才有機會吸引到比較好的員工。上市、上櫃,對員工的士氣激勵很重要,大家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

除了開發中階主管,公司也必須建構內部的機制以及內控的制度,「要有一些制度、一些規章,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採行機遇戰、游擊戰的方式帶領大家往前衝。」透過創櫃,將內部流程發展成可被稽核的模式,以便檢核公司目前的流程與制度是否存在問題,李奕農說:「就算有一天我離開這間公司,它還是可以繼續運轉得不錯,這是我覺得永續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短短幾年,樂居已經發展成一個數十人的團隊。樂居提供

▲短短幾年,樂居已經發展成一個數十人的團隊。樂居提供

 

經營管理:敏捷、容錯、透明

公司迅速發展後,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環。李奕農分享其經驗表示,樂居是一個「敏捷式開發」的團隊,產品的推出不需要全部準備好、規劃得非常詳細才上線,而是有一個不錯的想法時,就先讓市場驗證。以樂居網站為例,2017年只做完雙北網站就上線了,先看看市場的反饋,一直到2020年高雄才上線,之後再擴及全台。

李奕農認為,有了雛形之後,就先推到市場,看大家願不願意付費,就算沒有很好,可以再修正,「持續的滾動式修正,是我們對外推出產品非常重要的一個定調。」過程中團隊的反饋速度很重要,「容許犯錯誤,可是你一定要能夠對犯錯進行修改。」

也因此,樂居對員工有較高的「容錯度」。李奕農強調,要建立起屬於公司的團隊文化,由於鼓勵嘗試、容錯度高,因此公司文化也較不究責,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透明的績效管理與競爭環境,選拔出適合的人才。

 

樂居透過團隊建設強化團隊向心力。樂居提供

▲樂居透過團隊建設強化團隊向心力。樂居提供

 

在樂居,新進人員會給予技能表,都會了之後,代表可以到下一個階段,薪資也會往上調。工程師或內勤人員,都要設定點數,可以知道個人在部門的相對排名。

李奕農強調:「績效在我們公司很透明,我們強調對內跟對外的透明,你的績效是可以被看見的。」此外,會透過定期的讀書會、主管訓練、團隊建設(Team Building)等活動來強化公司的核心價值。

創業成功心法:本人、本事、本錢

原本從事不動產銷售以及不動產市場研究發展的李奕農,拋下優渥的薪資,投入上千萬做網站,為的就是解決房地產資訊不透明的問題。對於創業,他認為要基於解決問題的立場,把它當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做好,所做的決策就會是比較長性的規劃,「你的公司會讓你長期有競爭力,而不是只看到最短線的利益,導致公司沒有長期競爭力。」

此外,他覺得創業成功需要具備「本人、本事、本錢」三個條件:一定要「本人」下來經營,全心全意才有機會做到真正的成功,且自己一定要有「本事」;如果是聘請他人來經營,公司順的時候不會有問題,一旦不順就跑得比誰都快。

至於資金,他認為創業者自己要投入一定的「本錢」,因為當其他人願意投資你時,自己要拿出大部分的錢,別人才會相信你的決心。根據李奕農的觀察,用別人的錢來創業,通常最後都很容易失敗。

 

 

 

相關文章:

整合AI、大數據 房地產業數位轉型持續進化

JGB金箍棒不動產管理系統 協助租屋代管業者數位轉型